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作品数:77 被引量:259H指数:9
相关作者:李金琴王宇飞薛永杰张福胜白永贵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玉米
  • 14篇栽培
  • 13篇滴灌
  • 13篇浅埋
  • 8篇灌溉
  • 8篇春玉
  • 8篇春玉米
  • 7篇农业
  • 6篇栽培技术
  • 6篇机械化
  • 6篇干物质
  • 5篇农业技术
  • 5篇种子
  • 5篇利用效率
  • 5篇高产
  • 4篇水稻
  • 4篇水利用
  • 4篇水利用效率
  • 4篇灌溉水
  • 4篇灌区

机构

  • 77篇通辽市农业技...
  • 24篇内蒙古民族大...
  • 6篇通辽市科尔沁...
  • 4篇通辽市农业科...
  • 4篇通辽市植保植...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天津农学院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通辽市土壤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5篇薛永杰
  • 15篇王宇飞
  • 14篇李金琴
  • 13篇张福胜
  • 11篇白永贵
  • 9篇张瑞富
  • 9篇杨恒山
  • 9篇姚影
  • 8篇吕岩
  • 8篇肖华
  • 7篇李雪峰
  • 6篇李媛媛
  • 4篇毕文波
  • 4篇李国红
  • 4篇张云华
  • 4篇李冬梅
  • 3篇范秀艳
  • 3篇邰继承
  • 3篇王云
  • 3篇王忠宾

传媒

  • 20篇内蒙古农业科...
  • 12篇内蒙古民族大...
  • 5篇现代农业
  • 5篇中国农技推广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4篇北方农业学报
  • 2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糖料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农家科技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6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6篇2002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被引量:1
2013年
玉米丰产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是实现玉米节本增效、提高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2012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
吕岩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技术丰产高效玉米劳动生产率节本增效
有机水稻育秧技术
2015年
有机水稻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的基础上,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措施种植出来的水稻。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松辽平原西端,该区域环境、土质、大气、水源均达到农产品生产标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生产优质稻米的丰富资源和水稻基地建设的优越条件。所产大米外观好,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
马玉宝张福胜
关键词:有机水稻育秧技术优质稻米区域环境农业技术措施生态原理
浅谈通辽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转化被引量:6
2011年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转化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张福胜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1
2019年
为研究西辽河平原3种主要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对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进而为生产上推广适宜节水灌溉方式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8连续2 a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吐丝后10~40d,干物质积累总量以膜下滴灌和浅埋滴灌最大,传统畦灌最小,9月26日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但二者均与传统畦灌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干物质转运率及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其中干物质转运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6.7%和5.6%,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浅埋滴灌分别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高12.8%和3.5%;籽粒干质量强势粒和弱势粒在吐丝后30 d之内处理间差异较小,吐丝30 d后随着生育期推移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平均灌浆速率强势粒以膜下滴灌最高,传统畦灌最低,弱势粒则以浅埋滴灌最高,膜下滴灌最低,而活跃生长期强势粒和弱势粒均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2017年浅埋滴灌显著高于膜下滴灌(P<0.05),但与传统畦灌之间差异不显著,2018年表现为浅埋滴灌>传统畦灌>膜下滴灌(P<0.05);灌溉水利用效率不同处理间2a变化规律一致,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高于传统畦灌(P<0.05)。浅埋滴灌不仅具有节水、增产作用,而且由于地表无膜有效地避免了残膜污染,是西辽河平原灌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适宜的灌溉方式。
杨恒山薛新伟张瑞富李金琴王宇飞邰继承刘晶
关键词:灌溉生物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解析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差异,密、肥合理调控和选择最佳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以‘先玉335’和‘金山27’为供试品种,在西辽河平原研究了农户模式(NH)、高产模式(GC)和再高产模式(ZGC)下春玉米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各生育时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NH>GC>ZGC,且3种模式间的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移而增大;春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表现为ZGC>GC>NH,且在成熟期不同模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春玉米单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表现为NH>GC>ZGC,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的大小顺序则与之相反。春玉米各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总体上表现为NH>GC>ZGC。从各器官的转运情况来看,2个品种叶的转移率高于茎鞘和穗部营养体,且以穗部营养体最小;器官物质转运贡献率‘先玉335’表现为茎鞘>叶片,而‘金山27’则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部营养体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先玉335’大于‘金山27’。
肖华杨恒山李国红张瑞富肖利
关键词:栽培模式春玉米
通辽地区玉米杂交种品比试验初报
2012年
以郑单958为对照,对搜集引进的12个玉米杂交种在通辽地区进行了初步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金苹果12、铁旭种子、浚单20、中科11、郑单17、东单8和郝育98的产量均比对照中郑单958高,生育期与对照相当,能够适合通辽地区种植。
曹慧明郭英丽李敬伟宋德泉李洪峰
关键词: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运用被引量:3
2019年
当前伴随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序推进,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重要。只有不断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整体发展质量,更好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本文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综合运用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结合当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综合运用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应用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李雪峰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下春玉米单位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高肥高氮均高于优化施氮,除2011年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他生育时期差异不显著。吐丝后干物质转运量、转移效率和对子粒贡献率均以优化施氮最高,各器官表现为茎>叶>穗部营养体。完熟期产量高肥高氮比优化施氮高出2.73%(2011年)、0.49%(2012年),并且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
田立双杨恒山张瑞富李国红毕文波
关键词:施肥模式干物质
通辽地区玉米机械化深松改土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对深松和浅旋耕对比试验,分析2种技术对耕层土壤含水量、容重的影响和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效果优于浅旋耕。在春季播种前和秋季收获后土壤含水量深松处理均比浅旋耕增加;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不大,15~35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比浅旋耕明显降低;0~40 cm根系干物质质量、地上部分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吐丝期、乳熟期,深松处理均比浅旋耕增加。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提升了耕层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了根系吸收能力,达到根深叶茂、根冠协调,玉米百粒重平均提高了14.40%,产量比浅旋耕增加9.07%。
薛永杰姚影赵文生冯玉涛李金琴吕岩常立兴
关键词:玉米深松土壤含水量容重干物质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玉米生产的黄金地段,玉米年播种面积有1 500万亩,秸秆的年产量约1 436万t,焚烧和废弃均会造成环境污染及生物资源浪费,秸秆还田技术可充分利用这一农业副产品,改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减少农户化肥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试验分析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调整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探讨地力提升,增加玉米产量奠定基础。
薛永杰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玉米生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化肥利用率玉米生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