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妇幼保健院
- 作品数:76 被引量:304H指数:9
- 相关机构: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四川大学郫县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产前子痫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产前子痈有效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6例产前子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分析其如何影响母婴结局。结果:经过我院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干预,36例产妇均存活,其中有4例围产儿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1.11%。结论:针对产前子痫患者,给予有效的急救措施,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将妊娠及时终止,有效解痉,具有改善作用。
- 周仿
- 关键词:产前子痫急救护理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郫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更高。
- 李刚
-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及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我院640例住院分娩产妇按是否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分为对照组456例及试验组184例,对照组未参加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试验组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6个月内母乳喂养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参加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及产后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于彤
- 关键词:健康教育自然分娩母乳喂养
-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对比和预防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对比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术中出血情况并预防.方法:354例二次剖宫产术产妇为观察组,965例首次剖宫产术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情况,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率及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较首次剖宫产更容易出血术中出血,主要原因包括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医院应加强管理及护理,提高助产技术水平,降低剖宫产率.
- 肖学红
- 关键词:二次剖宫产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胎盘因素宫缩乏力
- 肥胖产妇椎管内麻醉穿刺体会(附40例病例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价对于肥胖产妇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进行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对40例肥胖产妇进行椎管内麻醉穿刺,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是否一次成功,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观察穿刺过程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有无血肿形成等。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5%,其中29例穿刺1次成功,6例穿刺2次成功,4例穿刺3次成功,1例穿刺失败,39例穿刺成功病例平均穿刺操作时间为3.659min,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6例在穿刺过程中皮下有出血,经压迫止血后术毕观察出血均已停止,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形成。结论采用侧入法结合特殊定位法能大大提高肥胖产妇椎管内麻醉穿刺的成功率。
- 李国臻刘晓彬林威威蔡成祥
- 关键词:肥胖产妇侧入法椎管内麻醉
- 慢性宫颈炎临床治疗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利普刀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利普刀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7.31±2.3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62±5.23天(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P=0.00363〈0.01)。结论:慢性宫颈炎患者采取利普刀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刘丽娟
-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利普刀疗效
- 郫县2007~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与干预措施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掌握郫县地区2007~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08年郫县地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5.06‰、8.93‰、12.23‰,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1~4岁儿童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1.76%、72.52%、27.47%;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为肺炎、出生窒息和其他先天异常并列、先心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溺水和意外死亡并列。结论:提高对小儿肺炎诊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安全意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张华君
-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干预措施
- 66例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将66例产后出血孕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孕妇彻底止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彻底止血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妇对护理满意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产后出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保障彻底止血,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 张蓉
- 关键词:孕妇产后出血临床护理干预
- 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原学检测
- 2017年
-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2-2016年收治的420例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对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0例的病原学检查率大约为42.7%;235例曾经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其阳性率大约为24.7%;免疫抑制剂对痰培养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和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但是真菌也相对常见。病原学的分布差异没有对患者肺功能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状况造成显著影响。
- 李梅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病原学
-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00例初产妇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记录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3级率级性生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产妇产后临床护理干预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盆底肌力水平,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减少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
- 龙会艳肖敏代忠辉
- 关键词:产后护理干预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