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作品数:117 被引量:368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超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75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8篇水土
  • 50篇水土保持
  • 11篇水土保持监测
  • 11篇水土流失
  • 10篇生态
  • 10篇土壤
  • 9篇径流
  • 7篇小流域
  • 6篇植被
  • 6篇水土保持设施
  • 5篇边坡
  • 4篇生态建设
  • 4篇水土保持方案
  • 4篇水土保持生态
  • 4篇土壤侵蚀
  • 4篇流域
  • 3篇新农村
  • 3篇新农村建设
  • 3篇遥感
  • 3篇生态补偿

机构

  • 113篇北京水保生态...
  • 26篇中华人民共和...
  • 17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国际工程...
  • 3篇北京市延庆县...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水北方勘测...
  • 2篇新疆电力设计...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黄河上中游管...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7篇赵辉
  • 5篇李占斌
  • 4篇成晨
  • 4篇张晓明
  • 4篇李斌斌
  • 4篇李鹏
  • 4篇孙艳红
  • 3篇袁普金
  • 3篇党维勤
  • 3篇王云琦
  • 3篇秦百顺
  • 3篇景峰
  • 3篇高照良
  • 2篇李琦
  • 2篇余新晓
  • 2篇姜德文
  • 2篇刘广全
  • 2篇赵阳
  • 2篇王玉杰
  • 2篇高旭彪

传媒

  • 2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0篇中国水土保持...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5篇水土保持应用...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山西水利
  • 4篇全国第六届水...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2008年中...
  • 2篇国际沙棘研究...
  • 2篇北京水务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水土保持...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水利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海河水利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新机场水土保持方案
依据北京新机场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和水土流失特点等因素将项目区划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工作区、排水明渠区和油库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预测了工程建设中各防治分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确定了各防治分区水...
成晨王向东潘玉娟解刚殷小琳赵阳张晓明
关键词: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文献传递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空间尺度分析
根据管理和实践现状,可将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空间尺度划分为微尺度、小集水区、小流域、中流域、区域和国家6个尺度。不同空间尺度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不尽相同,各有侧重。当前,中国不同空间尺度间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不平衡,监测...
赵辉尹义莉
关键词:水土保持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程序和方法被引量:10
2003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竣工验收 ,要严格遵循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坚持验收合格的 4条标准 ,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前的技术评估 。
姜德文曹善和
关键词: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研究黄土高原流域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对生态调控决策制定及区域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累积距平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近40年降水、径流和输沙的演变规律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了流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年际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90年代尤为明显;(2)泾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坡耕地向梯田的转换、耕地向林地草地的转换和沙地裸地向草地灌丛的转换;(3)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泥沙贡献率分别为82.90%,94.10%,气候因素影响很小。
郑培龙李云霞赵阳张晓明寇馨月徐晓捂
关键词:径流泥沙土地利用变化突变泾河流域
我国石漠化现状及防治措施综述被引量:1
2016年
对我国石漠化现状、成因、防治经验、防治对策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应对建议,并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石漠化防治的研究思路及措施体系。
张红丽景峰
关键词:石漠化
陕北水土流失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模式和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陕北是黄河中游的重点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25个县(区)中,就有85%个属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县,区内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5.9万吨/(平方公里.年)。按全区平均的水土流失面积计算,相当于冲走表土0.4~0.5厘米,严重的可达2厘米。每年向黄河输沙7.0亿吨左右,占黄河平均输沙量13亿吨的53.8%左右。研究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使经济发展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本文以陕北地区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以区域经济学分工理论为基础,以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为研究主线,着重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规律,寻求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合理模式。主要是对陕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模式作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的对策。
郭超颖高照良
关键词:特色农业
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综合利用对策——以淮南潘谢矿区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文中在分析潘谢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的技术理论和政策研究,结合淮南矿区实际情况和综合利用实践经验,总结提出采煤沉陷区可持续综合利用模式。
景峰张红丽姜富华孙晓娟陈永春安士凯
关键词: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综合利用
科普场馆3D打印展教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2016年
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科普场馆都引进了3D打印机。如何依托场馆资源,开展可持续的3D打印展教活动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对3D打印的操作流程、优势及其相关的展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3D打印在展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向公众普及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推动创客教育,激发公众的创新思维并提高自身的STEM素养。
闻娟高闯武欣欣常晟伟
关键词:科普场馆3D打印
关于延庆县新农村水保建设的思考
2011年
按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指导思想和治理原则,紧密结合延庆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统筹水源保护、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按照"养山保水、进村治水、入川护水"的思路,上、下游统筹协调,"沟、支、干"统一规划,"点、线、面"综合治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流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24字方针。科学规划,全面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综合配套原则,开展综合治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村民节水意识,提高村民素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魏建群石健
关键词:小流域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
基于高光谱影像的瞿昙寺壁画颜料层脱落病害评估被引量:9
2019年
瞿昙寺因寺内所藏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但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寺内51间壁画廊中有些壁画已经发生褪色、龟裂、卷翘、起甲、颜料层脱落等病害,尤其是颜料层一旦脱落,对于不可再生的壁画来说,损失无法弥补。因此在壁画的保护修复过程中,对壁画病害的识别与评估就变得十分关键。以瞿昙寺西回廊的高光谱图像数据为研究数据,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壁画病害识别分类;以此提取的病害矢量数据为基础,构建壁画病害的评估指标要素,进而提出基于多元统计回归的LS-SR-AIC评估模型,实现壁画病害严重程度的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颜料层脱落病害的SVM提取精度达95%以上,同时为颜料层脱落病害工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指导,为文物的健康评价走向定量化评估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晓琴侯妙乐董友强汪万福汪万福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