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 作品数:409 被引量:874H指数:15
- 相关作者:白加德钟震宇张林源程志斌张树苗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林业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财政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彩叶植物在麋鹿苑“南囿秋风”景观中的应用
- 2013年
- 北京麋鹿苑为明清皇家猎苑,豢养动物以麋鹿为主.麋鹿于1900年在麋鹿苑绝灭,1985年重新由英国引进,是成功再引进的物种之一.麋鹿苑原为典型的湿地环境,植物以垂柳、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为主."南囿秋风"在清代被列为"燕京十景"之一.近10年来,北京地区进入持续干旱时期,再加上麋鹿苑周边滥采滥挖泥沙现象严重,麋鹿苑湿地逐渐消失,"南囿秋风"景观也不复存在.
- 陈星张林源宣晶
- 关键词:彩叶植物
- 珍稀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概述被引量:4
- 2010年
- 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内外学者在麋鹿种群健康繁衍和保护事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文中介绍了麋鹿的生物学特征、种群、行为学、生境学、遗传多样性、药用价值及国外研究现状,提出国内需在分子细胞生物学层次上开展麋鹿的相关研究工作,以促进麋鹿种群的保护和健康繁衍.
- 张树冰张树苗李凌周亚玲
- 关键词:麋鹿种群
- 一种濒危动物3D标本的制作工艺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濒危动物3D标本的制作工艺,涉及3D打印领域。一种濒危动物3D标本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濒危动物尸体解剖成皮毛部分、胴体部分和内脏部分;分别制作成形态标本、胴体标本和内脏固定标本,进行3D扫描,收集...
- 钟震宇杨峥段建彬李俊芳单云芳陈星郭青云洪士寓
- 文献传递
- 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肠道中关键基因和途径的转录组分析
- 2023年
- 鹿的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病主要表现为肠毒血症,致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究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肠道的关键基因和途径。通过构建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空肠结扎环模型,HE染色检测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空肠的病理学变化,采用Illumina NovaSeq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鹿肠道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利用qPCR技术进一步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最后通过STRING网站预测多基因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形态学分析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后鹿肠道组织出现明显的坏死和出血。转录组分析显示,一共存在70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感染组肠道中有276个上调的差异基因,有429个下调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生物调节、对刺激的反应和免疫系统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富集的通路主要是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造血细胞谱系等,造成肠道损伤和出血,促进鹿肠毒血症的进程。此外,qPCR结果证实了分析结果准确可信。DEGs蛋白互作分析结果表明TLR6、CLDN1、CD3E、IL1A和CCL20与其他蛋白有较多互作关系,并且GO分析和KEGG分析显著富集的通路高度重合。其中,TLR6可能通过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免疫炎症反应在鹿产气荚膜梭菌诱导的肠毒血症中发挥关键作用。综上所述,C型产气荚膜梭菌通过破坏细胞膜,并抑制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诱导免疫炎症反应,造成肠道出血和损伤。本研究为鹿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后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王美慧钟震宇白加德单云芳程志斌张庆勋孟玉萍董玉兰郭青云
- 关键词: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
- 广西北海西村港互花米草对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4年
- 为了解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红树林的生态影响,作者对位于北海市西村港的红树林湿地以及周边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连续4次取样,按照取样时间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物种组成、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特征的差异,探讨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底栖动物16种,隶属于5门7纲15科,其中互花米草群落10种,红树林湿地12种。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入侵后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个体数量剧增,导致不同采样时间互花米草盐沼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红树林湿地;除个别月份外,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互花米草群落。基于生境–采样时间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间差异显著;两种生境的Margalef丰富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采样时间差异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物种数量在两种生境间和不同采样时间差异均显著。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密度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而互花米草株高可以解释物种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两种生境的变化。对不同采样时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非度量多维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分析结果表明,红树林与互花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很低。总而言之,在西村港地区,互花米草入侵虽然增加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但由于优势物种的凸显,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且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与红树林群落相比已有差异。由此可见,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对当地的大型底栖
- 赵彩云柳晓燕白加德吕凤春李俊生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SPARTINA生物入侵
- 开“小排量”上会 促节能车出行
- 2009年
- 2009年1月11日清晨,北京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第一天,我驾驶一辆排量1.0的夏利轿车来到京丰宾馆报到,当即遭到多家媒体记者的“围堵”。当然.说实在的,这个效果也是我求之不得的,因为我在本届政协会上的一个提案就是《从政府采购入手,促节能减排出行》。作为政协委员,来个“实物提案”现身说法,加上媒体的宣传,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 郭耕
- 关键词:节能排量媒体记者北京市政协夏利轿车现身说法
- 一例麋鹿感染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2016年3月上旬,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1只1岁左右雄性麋鹿出现精神沉郁、进行性消瘦、腹泻等症状,症状持续半个月左右,于2016年3月25日死亡,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感染。
- 单云芳钟震宇王丽斌李俊芳程志斌
- 关键词:麋鹿寄生虫病
- 麋鹿及其文化在北京南海子的传承与弘扬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承载中华传统与当今时代媒介的博物馆,如何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意义重大。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又名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科普工作的陆续展开,向世人展示着麋鹿的历史沧桑,让麋鹿文化得以传播与延续。
- 胡冀宁
- 关键词:传统文化
- 麋鹿被毛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及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哺乳动物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能够反映其生活状态和栖息地状况,是环境监测中重要的生物化学指示物。对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两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种群被毛中的10种重金属和34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在栖息环境监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除Re元素外,其余43种元素在麋鹿被毛中均被检出,统计分析表明Li、Be、Sc、V、Co、Ga、Rb、Ir、Mo、Cd、Cs、Ba、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Tl、Bi、Th、U、Nb、Ta、Zr和Hf 34种元素为麋鹿被毛的特征元素;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相比,浙江临安麋鹿种群被毛中的微量元素Sr、In、Sb、W、Bi、U和重金属元素Zn、Cu、Cr、Pb、Cd含量更少,其余32种元素含量均高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麋鹿被毛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地域差异性,仅Cr(p=0.064)、Ni(p=0.769)、Mo(p=0.129)、Tl(p=0.065)、Zr(p=0.138)和Hf(p=0.057)6种元素差异不显著,其余37种元素差异均显著;北京南海子和浙江临安麋鹿种群的栖息环境和食物均未受到Zn、Cu、Cr、Pb、Cd、V、Co、Ni、Sb和Tl 10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的威胁。研究表明,麋鹿被毛可作为栖息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非损伤监测指示材料。
- 程志斌白加德钟震宇张宇晨张树苗张庆勋单云芳郭青云张盼
- 关键词:麋鹿被毛微量元素重金属生物监测
- 放牧条件下白牦牛采食的季节性微调整及其效应被引量:6
- 2016年
- 为研究牦牛采食模式季节性微调整对摄入的干物质及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效应,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进行了天祝白牦牛采食试验。结果表明:卷食模式的7-8月,蛋白质摄入最高(10.70%±0.38%)、粗纤维(18.68%±5.31%)和木质素摄入(1.89%±0.49%)最低、反刍间隔最短(1.1±0.3h)。啃食和卷食相结合的4月份半纤维素(15.68%±5.17%)和粗脂肪(1.08%±0.09%)摄入最低;5月份采食速度最快(1.15±0.16口/s);6月份粗灰分摄入最高(18.29%±2.39%)、胎儿出生质量最大;9月份单口采食(1.97±0.27 g)、脂肪摄入量(3.77%±0.08%)、日增质量(97.43±5.18 g/d)、瘤胃甲烷气体排放最高(315.70±21.24 g/d);10月份日采食总量(9749.40±2783.66g/d)、反刍速度最高(1.24±0.15团/min);11月份半纤维素摄入最高(19.46%±2.58%);12月反刍间隔最长(2.9±0.2h)。啃食模式的2月份单口采食量(0.95±0.14g)、采食速度(0.73±0.24口/s)、蛋白质(2.72%±0.49%)、粗灰分摄入(7.14%±3.25%)最低;3月份纤维素(39.25%±7.15%)、木质素(12.57%±0.46%)摄入量为最高,日采食量(4417.29±1114.56 g/d)、反刍速度(0.76±0.16团/min)、日增质量(-48.87±3.56 g/d)、瘤胃甲烷量排放(237.57±22.39 g/d)最低;该研究以解释牦牛生产过程中季节性甲烷排放节律。
- 孟庆辉陈永杏白加德刘艳菊陶秀萍刘翀董红敏郭青云钟震宇朱佳伟孟玉萍陈开胜成振华
- 关键词: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