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

作品数:72 被引量:903H指数:12
相关作者:胡道芬李宏潮孟祥启魏秀玲张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小麦
  • 17篇花药
  • 17篇花药培养
  • 15篇冬小麦
  • 10篇育种
  • 10篇基因
  • 9篇植株
  • 7篇基因型
  • 6篇植物
  • 6篇花培
  • 5篇玉米
  • 5篇原生质
  • 5篇原生质体
  • 5篇质体
  • 4篇性状
  • 4篇选育
  • 4篇愈伤
  • 4篇愈伤组织
  • 4篇粳稻
  • 4篇白粉

机构

  • 70篇北京市植物细...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北京市农林科...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1篇胡道芬
  • 12篇刘建平
  • 10篇李宏潮
  • 6篇魏秀玲
  • 5篇杨晓辉
  • 5篇李春红
  • 5篇孟祥启
  • 5篇朱金宝
  • 5篇王虹
  • 5篇洪立芳
  • 4篇魏小萍
  • 4篇张利泉
  • 4篇冯锋
  • 4篇古旭
  • 4篇王立新
  • 3篇刘秉全
  • 3篇李兆亮
  • 3篇李冬梅
  • 3篇刘广田
  • 3篇苏青

传媒

  • 27篇北京农业科学
  • 17篇华北农学报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Acta B...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 1篇作物品种资源
  • 1篇Develo...
  • 1篇西藏农业科技

年份

  • 3篇2005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9篇1997
  • 5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8篇1993
  • 7篇1992
  • 8篇1991
  • 6篇1990
  • 7篇1989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被引量:1
1991年
利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京花1号'的花药和'有芒白7号'的成熟胚分别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细胞分离的原生质体在WPMI培养基上培养1天再生细胞壁并于2—3天内开始分裂;7天和14天统计的分裂频率分别达22.0%和43.7%;10—15天出现大量细胞团,植板率为0.5—0.8%。4周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已长至1mm或以上大小,在分化培养基上通过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分别再生出完整的绿色植株。从'京花1号'原生质体培养已获得再生植株,从'有芒白7号'原生质体已得到了再生愈伤组织,器官分化实验正在进行中。
李宏潮杨晓辉胡道芬刘建平郭仲琛
关键词:冬小麦原生质体植株再生
单株水平小麦纹枯病所致损失的曲线拟合
1992年
小麦纹枯病(Rhizoctonia cerealis)近年来国内外发生日趋严重,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已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探讨.作为一种土传病害,其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根部,发病后期严重时,才能在地上部观察到枯孕穗及白穗等症状,给小麦纹枯病系统调查带来很大困难.关于小麦纹枯病调查分级标准,国内外提出了许多标准。
孟祥启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单株
影响黑麦和小黑麦幼穗培养因素的研究
1992年
黑麦是小麦属的近缘植物,它具有抗逆性强,繁茂性好,抗病和赖氨酸含量高等优点.国内外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已陆续育成了一些新型作物——小黑麦.由于小麦与黑麦杂交一代结实率很低,小黑麦还有一些缺点急需改善.
古旭胡道芬李宏潮梅秀英
关键词:黑麦小黑麦
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1991年
麦类白粉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产麦区,小麦、大麦、燕麦都有发生,以大麦、小麦上为最重.我国过去由于水肥条件差,小麦白粉病一般发病很轻,除去低温、高湿的沿海地区及多雨的南方省份外,一般均未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水浇面积的增大,施肥量的提高,中矮杆品种大面积种植及密植栽培等措施的应用,白粉病为害程度明显上升,发生的地域越来越广.据1983年统计,全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病面积达6000~7000万亩。
冯锋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抗病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克服基因型障碍的方法
1993年
植物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其研究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愈来愈丰富,从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体细胞杂交等一直到DNA重组、基因转化和转基因植物的创造和应用。近几年来,禾谷类作物的生物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譬如小麦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成苗,抗虫基因导入水稻赋与植株抗虫特性。这些实例证明了植物生物技术必将会对下一个世纪的农业生产产生深刻的影响。
蒋有绎
关键词:植物
利用植物低聚糖改善小麦抗病性被引量:7
1993年
采用从小麦细胞壁提取的低聚糖处理小麦的悬浮培养细胞和愈伤组织,并从这两种处理材料中都分离出抗毒素.这种通过低聚糖处理而诱导积累的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病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抑菌作用的机制是抗毒素引起菌丝生长点膨大、破碎和解体.从而抑制了菌丝的正常增殖.同时.用低聚精直接处理小麦的大田植株.适宜浓度的低聚糖可以降低锈病和白粉病感染麦株的程度,改善小麦品种的抗病性状.
李宏潮冯峰王虹胡道芬余露
关键词:小麦低聚糖抗病性
影响大麦花药培养因素研究
1992年
40种基因型的大麦花药分别接种在附加2mg/L2,4—D和0.5mg/LKT的培养基上,共有13种基因型的花药形成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到49%,绿苗诱导率达到1.4%。在培养基的的筛选试验中,B5N6培养基效果明显优于MS和C17
杨晓辉胡道芬
关键词:愈伤组织诱导花药培养硝态氮含量培养温度高温处理
小麦原生质体的电激介导基因转移被引量:14
1996年
从小麦品种“Bodalin”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通过电激将质粒PBC1DNA(携带β-葡萄糖苷酸酶(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导入原生质体。采用BTX电激系统和ASP电激缓冲液,最佳电激条件为300V(750V/cm)和50ms(约1000μF),转化的原生质体内GUS的活性最高;质粒DNA的有效使用浓度为25μg/ml。电激处理后,原生质体培养2~3天,GUS基因表达最强,宜于检测其瞬时表达;牛胸腺DNA可协助提高GUS基因的导入效果。质粒PBC1DNA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于添加潮霉素的KMP培养基。经4个月抗性筛选。
李宏潮胡道芬尾高志町井博明平林利郎
关键词:小麦原生质体基因导入潮霉素
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细胞多核现象被引量:10
1997年
对18株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做了观察,其中12株为整倍体:二倍体(2n=58)和四倍体(2n=116)各6株;另外6株为混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变化在59~203之间。还发现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存在多核现象,有多核细胞的共10株,细胞核数目以双核和三核较常见,最多的有7个核。对照植株为2n=2x=58,未发现多核细胞。
张远记钱迎倩蔡起贵母锡金魏小萍周云罗
关键词: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
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热稳定系数与田间早衰的关系被引量:2
1993年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所周知,氮素供应不足是引起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氮素供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氮量和植株体内氮素代谢的酶系统,在氮素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尤其重要.在某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硝酸还原酶活力(NRA)有很大差别,NRA强的品种氮代谢旺盛。
王立新苏青苏瑞苹郭强
关键词: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早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