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 作品数:263 被引量:1,023H指数:14
- 相关作者:裴军宇王露邹小英王雪芳李丹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子午流注纳子针刺法治疗腰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水肿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运用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椎间孔镜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2例,予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对照组32例,予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 w、治疗后2 w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价,并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 d、1 w、2 w VAS评分及OD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3 d、1 w、2 w 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5.6%,对照组治愈率为4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术后神经根水肿具有良好疗效,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 孙淑芬赖居易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水肿针刺子午流注
-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概况被引量:35
- 2019年
- 自《黄帝内经》开始,几千年来中医诸多典籍对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都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策略,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且效果显著。现代医学治疗失眠主要以镇静安眠为主,但存在依赖性、易反复且剂量须逐渐加大等副作用,而中医中药则根据病因分证立法,随法选方,因方施治,优势日益凸显且受到热捧。故本文对失眠的中医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 许晓伍吕薇肖佩琪孙权刘凤岚
- 关键词:失眠中医药
- 腰背痛全科诊疗思路
- 2024年
- 腰背痛是全科医学门诊中常见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全身残疾。本文通过全面回顾相关文献,探讨腰背痛在全科医学中的诊疗思路,旨在为全科医生提供规范、明确的诊疗方案,以提升临床诊疗服务质量。研究发现,全科医生在面对病因复杂的腰背痛诊疗上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缺乏高级检测设备的情况下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培养全科医生运用全科思维习惯,提升鉴别诊断技巧至关重要。本文推荐采用约翰·莫塔安全诊断策略,全面考虑可能的诊断、严重疾病、经常被遗漏的疾病、潜在隐藏的疾病和患者传达的信息。在治疗方面,全科管理策略涵盖了非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机会性预防、预防性照顾和随访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对于病程较长、难以完全治愈的腰背痛疾病,非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运动疗法、针刺疗法、脊柱推拿、按摩及体外冲击波等非药物疗法,以及中医药管理方法,都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本文还强调了预防性照顾的重要性,包括维持正确的姿势、加强工作保护、进行腰背锻炼和保持健康饮食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缓解腰背痛,还有助于预防其再次发作。定期随访则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并促进医患沟通。综上,全科医生在处理腰背痛时,应采用全科诊疗思维,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用安全的诊断策略,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这对于腰背痛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 许培裕卢梓健汤健鹏姚丁烨任菁菁孙俊生
- 关键词:全科医学腰背痛诊疗思路
- 新媒体在老年患者子女健康素养干预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老年患者子女健康素养进行干预,并分析评价其效果,以探索适应时代的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某三甲医院2012年10月~12月入住该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新媒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利用新媒体对干预组老年患者子女进行健康素养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利用新媒体对干预组老年患者的子女开展健康素养的干预,干预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健康素养三个维度和五类健康问题的具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三个维度和五类健康问题具备率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中91.2%老年患者子女阅读过每一条信息,特意阅读信息者为39.2%;对信息内容34.9%的人反映很有帮助,60.2%的反映较有帮助,且77.4%认为该方式应推广。结论新媒体在老年患者子女中的应用,对提高老年健康素养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同时其效果要不断巩固。
- 黄淑芬黄彬曾瑶池王燕
- 关键词:新媒体
- 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胆胃舒颗粒及推按运经仪治疗,对照则单纯口服胆胃舒颗粒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胆囊息肉大小、息肉数量、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胆囊息肉大小及数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疗效比单纯使用胆胃舒颗粒效果显著。
- 黄彬谢伟昌李健郭绍举冯春霞
- 关键词:推按运经仪胆囊息肉
- 抑郁症海马神经可塑性损伤机制探讨及丹栀逍遥散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6年
-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从传统的单胺假说逐渐转向神经可塑性假说,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可塑性介导的神经网络对外界刺激产生了适应性的改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可塑性的重要调节因子,与抑郁症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而冷休克蛋白对神经可塑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新的探讨,并综述了近年有关抑郁症海马神经可塑性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和中医药复方丹栀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有效治疗抑郁症开辟新道路。
- 龚胜兰富文俊黄彬青孙繁鑫桂丹虢周科
- 关键词:抑郁症BDNF冷休克蛋白丹栀逍遥散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 2024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靶点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收集丹红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糖尿病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丹红注射液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得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可视化网络,并分析网络节点度值以筛选关键的有效成分。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蛋白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借助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关键的有效成分与蛋白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共收集丹红注射液有效成分84个,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靶点有195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显示,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Receptor,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丹红注射液主要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分子TP53、AKT1、STAT3能够自发结合,其中丹参酮Ⅱ
- 陈正义张浩岚王澄槟谢锦楠王若涵肖晓燕綦雪巍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丹红注射液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浅谈人迎寸口脉针法的应用与体会被引量:2
- 2016年
- 脉法为《黄帝内经》诸诊法的重要组成之一,而人迎脉和寸口脉互参的脉法(以下简称人迎寸口脉法)则是《内经》脉法之冠上的璀璨明珠。作者尝试从人迎寸口脉的定经定位,选穴及数量,经脉补泻的先后顺序、频率及操作等对人迎寸口针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阐述。认为此法能去繁就简,法朴而理微,对临床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
- 郭勇军吕子山王悠悠魏燕芳吴永刚
- 关键词:人迎寸口《内经》
- 顽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顽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甲氨蝶呤和顽痹泰颗粒剂,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统计疗效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泰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 张燕英孙志刚尚新伟郭泽莹张剑勇邱侠钟力肖语雅肖敏谢静静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成药疗法痹证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不伴高尿酸血症的痛风2例
- 2016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痛风(gout)均是常见的风湿病,但二者合并的报道较少。查阅英文文献报道显示,至2013年,2种疾病并存的患者仅33例,且以男性为主[1]。近几年,临床上报道的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日益增加,且临床诊断难度很大,经常被误诊为其他风湿性关节炎[2]。医者应该全面、详细地询问病史,谨防风湿病漏诊、误诊的发生。
- 李丹张剑勇
- 关键词:痛风尿酸盐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