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 作品数:187 被引量:915 H指数:17 相关机构: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甘肃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陈润羊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振兴 耦合GMOP与FLUS模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风险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2 2024年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地位关键,生态资源独特,生态系统脆弱,科学评估流域生态风险动态演变对于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0、2010和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耦合GMOP(灰色多目标决策)与GeoSOS-FLUS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风险变化趋势,预测了2030年多情景下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风险动态,并结合标准差椭圆、风险指数质心等方法探究了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林地增加、草地萎缩、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生态风险以较低与中等程度为主,生态风险指数由0.166升高到0.172;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与耕地面积退缩,生态风险等级上升,低风险区面积减少8143.63 km^(2);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面积增长,生态风险等级降低,低与较低风险区总面积增加10552.17 km^(2);经济发展与综合发展情景下,耕地扩张明显,低与较低风险区总面积分别增加7164.60与9708.15 km^(2);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其他3种模拟情景下均呈高风险区质心向西北迁移,低风险区质心向西南迁移,且高风险区分布集聚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依据。 许静 廖星凯 甘崎旭 周茅先关键词:土地利用 农户参与乡村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对甘肃省的517份调查问卷数据,从乡村环境治理和农业绿色生产两个维度建立三级指标评定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农户参与乡村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相对于农业绿色生产,农户更加注重乡村环境治理;在配方施肥、有机农药使用、垃圾处理等方面做得较好,而农村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较差。提出通过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农业绿色生产补贴政策等来提高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建议。 石志恒 韩晓慧关键词:农户 指标体系 水价调整对农业种植结构及用水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例 被引量:4 2016年 由于水资源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特性,导致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未受到足够重视。水价作为调节流域水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主要经济手段,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为例,根据1990—2013年该区域农业水价的变化情况,分析了水价调整对农业种植结构和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价调整虽然未能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但却提高了农业用水效率。 张永凯 薛波关键词:水价 农业种植结构 用水效率 甘肃省虚拟能行业分布及其省际贸易空间格局 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2007、2010、2012年甘肃省分行业能源的直接和完全能耗系数大小,以及省际贸易中虚拟能源的净输入和净输出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2年,甘肃省人均虚拟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生产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25.5%和28.2%,13.9%和13.6%,能源消费量增幅远高于能源生产总量.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在行业间的流动趋势变化明显,其中2007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值分别为2957.41和2336.35万t标准煤.2010年变化趋势与其一致,其值分别为2563.92和3094.53万t标准煤.2012年虚拟能源主要流向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其值分别为3690.54和3080.61万t标准煤.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总量增加了28.9%,其中建筑业和批发零售及其他行业分别增加了94.7%和92.5%,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分别减小了24.4%,42.3%和91.6%.2007~2012年甘肃省虚拟能源呈净输入-净输出-净输入的贸易格局,主要输向河北、内蒙古、上海和陕西等能源总量较多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中工业和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要输出行业,分别占总输出的36.6%和38.3%;输入主要来源于北京、辽宁、江苏、福建和宁夏等省区.因此,减少省内能源输出量,提高省外输入量对甘肃省经济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至关重要. 王雪艳 张永凯 周亮 曹建军空间趋同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效率优化分析 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中国省际新型城镇化效率,并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空间趋同性,探讨趋同背后的潜在优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效率总体表现向好,同时区域分异和个体异质性较为明显,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效率均呈倒“U”型变化趋势;全域新型城镇化效率存在着明显的绝对趋同特征,同时形成东、中、西三个空间趋同俱乐部,区域内部趋同速度表现为中部地区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在控制技术进步等变量的条件下,有条件的趋同系数相比绝对趋同系数呈现出较大幅度上升,新型城镇化效率条件趋同迹象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加强区域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配置效应。 赵永平 汉玉玲 田万慧甘肃省县域农村贫困的空间演化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贫困地区的空间识别是精准扶贫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马尔科夫链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984~2015年86个县(市、区)域农村贫困指数差异的空间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县域农村贫困指数差异总体下降,并表现出"缩小-扩大-缩小"的阶段性特征,演化过程趋于稳定;同时,甘肃省农村贫困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呈现出集中分布和稳定性特征。其中,河西走廊地区和兰州地区的部分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较低,存在空间集聚现象,且集聚范围不断延伸;定西市、陇南市、甘南州、临夏州等地区县域农村贫困程度较深,也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现象,但集聚范围在不断缩小,且显现出碎片化特征。 张永凯 杨万宝 李登科关键词:农村贫困 县域 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测算与演变特征——对我国31个省2005、2010、2014年的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随着对发展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缺陷已经凸显,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重视人类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HSDI)在HDI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全面评价人类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水平。在核算2005—2014年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HDI和HSDI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近10年来HDI与HSDI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近10年来HDI与HSDI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近10年来可持续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省际间的差异仍然存在;高速发展的环境代价并未完全消除,通过比较2005、2010及2014年HDI与HSDI指数的排序变化情况,发现我国部分省份(如海南省)因较好的环境质量而获得了人类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序的上升,山东、辽宁等省份则因人均碳排放较高而导致其人类发展水平在全国的排序下降。增加环境因素后排序的变动表明HSDI指数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测度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尚海洋 宋妮妮关键词:HDI 我国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张永凯 段雅姝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R&D作为创新资源的核心,已成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R&D资源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区域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2000—2013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配置效率,然后运用Mapinfo12.0软件对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配置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技术进步率是影响R&D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从区域总体水平看,R&D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的空间特征,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R&D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在逐步缩小。 张永凯 杨亚琴 薛波关键词:R&D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