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
- 作品数:53 被引量:237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新福石书红张辉罗赤苗马红滔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长链非编码RNA MEF2C-AS1调控成骨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EF2C-AS1通过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基因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转染过表达MEF2C-AS1质粒,检测过表达MEF2C-AS1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通过小干扰RNA沉默MEF2C-AS1,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MEF2C-AS1水平变化对MEF2C、SOST基因的mRNA、蛋白水平的影响,再同时过表达MEF2C-AS1、MEF2C,检测SOST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过表达MEF2C-AS1组MEF2C、SOS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过表达MEF2C-AS1组ALP活性较对照组高(P<0.05)。沉默MEF2C-AS1组MEF2C、SOS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5)。过表达MEF2C-AS1组SOS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P<0.05)。过表达MEF2C-AS1+MEF2C组SOST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过表达MEF2C-AS1组高(P<0.05)。结论MEF2C-AS1可通过抑制MEF2C进一步抑制SOST基因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 何洋洋王力刚赵玉驰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成骨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 脊柱内镜技术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是胸椎黄韧带的纤维组织转化为骨性组织的病理性异位骨化疾病,常导致胸椎管狭窄和胸脊髓神经受压。TOLF患者出现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时,通常需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脊髓神经损伤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将显微内镜、经皮椎间孔镜和单侧双通道内镜等脊柱内镜技术用于TOLF的治疗,在实现脊髓神经充分减压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骨质,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由于胸椎解剖结构特殊,内镜手术治疗胸椎疾病应重点关注安全性,建议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开展,并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
- 王湘斌王翀李勇李韬隆宇斌
-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显微内镜
- SDC1、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15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其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组(HFpEF组,n=40)、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组(HFmrEF组,n=40)、射血分数降低组(HFrEF组,n=35)三组。另外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SDC1及NT-proBN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CHF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DC1、NT-proBNP及两者联合对CHF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DC1、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EF组、HFmrEF组、HFpEF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HFpEF组血清SDC1水平低于HFmrEF组、HFrEF组(P<0.05),但HFmrEF与HFrEF组血清SD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C1升高、NT-proBNP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及左房内径(LAD)升高是CH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SDC1诊断CHF的AUC为0.808,二者联合诊断CHF的AUC为0.896。【结论】CHF患者血清中SDC1、NT-proBNP水平升高,SDC1、NT-proBNP对CHF均有诊断价值,但单一的SDC1诊断效能不如NT-proBNP,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CHF的诊断效能。
- 骆晗欧阳泽伟
-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病利钠肽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影像学特征及脑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特征及分化程度联合CD44蛋白表达与同步脑转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步伴脑转移的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确诊的不伴脑转移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和颅脑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的肺部病灶影像学特征与脑转移的相关性。通过显微镜下形态学特点,比较两组的分化程度与脑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两组的CD44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转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肺癌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低分化脑转移发生率高于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于鳞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3 cm的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于肿瘤最大径<3 cm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分叶征的患者脑转移发生率高于无分叶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组肺肿瘤CD44的表达水平高于无脑转移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4水平、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分叶征、肿瘤最大径、胸内淋巴结转移是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分化程度、胸内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分叶征、CD44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影响因素。
- 曾腾达尹华婕周玲伍妮吴旭刘新福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分化程度CD44
- p40、CK5/6、NapsinA联合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型诊断效能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40、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天冬氨酸蛋白酶A(aspartic acid protease A,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4月至2019年03月本院收治的9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确诊的不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p40、CK5/6和Napsi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T影像表现间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联合诊断效能。结果:p40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有关(P<0.05);CK5/6的表达与病变部位、胸腔积液有关(P<0.05);NapsinA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有关(P<0.05)。p40、CK5/6、CT对鳞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00%、88.00%、79.17%,特异度分别为90.24%、90.24%、76.74%,准确度分别为93.41%、89.01%、78.02%;NapsinA、CT对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5.36%、96.00%及92.22%和72.09%、75.00%及73.62%。p40、CK5/6及CT诊断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P<0.001),NapsinA及CT诊断腺癌的AUC为0.953(P<0.001)。结论:p40、CK5/6、NapsinA及CT能够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型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但联合多个指标有更高的诊断准确度。
- 易琳刘新福金得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免疫组化P40CK5/6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突变型p53和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 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中突变型p5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行病理确诊的200例晚期NSCL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突变型p53和HIF-1α在晚期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突变型p53和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结果 200例晚期NSCLC患者中,突变型p53和HIF-1α阳性表达分别为107例(53.5%)、147例(73.5%)。有吸烟史、低分化的患者中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低分化的患者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突变型p53与HIF-1α的表达在晚期NSCLC中呈正相关(r_(s)=0.167,P=0.018)。突变型p53阴性表达组、阳性表达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6个月、7.6个月(P=0.001);HIF-1α阴性表达组、阳性表达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个月、8.3个月(P=0.002)。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显示,突变型p53和HIF-1α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晚期NSCLC患者癌组织中,突变型p53的表达与吸烟史及分化程度相关,HIF-1α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突变型p53和HIF-1α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晚期NSCLC预后的预测指标。
- 金得芳司马李杰曾腾达尹华婕刘新福
-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突变型P53HIF-1Α
-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联系。方法:对我院3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35例良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进行抽血检测,主要检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四项参数,分别为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其加以分析。结果: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为(584.0±190.5)mg/dL,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为(352.7±102.8)mg/dL,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为(268.1±106.3)★10~4/fL,血小板压积为(0.23±0.07)%,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196.2±54.1)★10~4/fL、(0.18±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在发现和筛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病情判断的参考指标,同时减少输注次数在降低血小板阳性率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 钟春林张辉郑春艳刘炎华
- 关键词: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
- 膀胱收缩指数与前列腺电切术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膀胱收缩指数(bladder contractility index,BCI)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行TURP手术的临床资料,按术前BCI数值大小进行分组:A组(80例)BCI<100、B组(67例)BCI≥100,比较两组内、组间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学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ost voiding residual,PVR)的差异,以及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参数d-IPSS、d-Qmax和d-PVR的差异。结果A、B两组的术后IPSS、PVR数值较术前显著下降及术后Qmax数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IPSS高于B组(P=0.024),A组术前Qmax低于B组(P=0.008),A组术前PVR、术后PVR及手术前后差值d-PVR均多于B组(P=0.01、0.004、0.031),而A、B两组的术前IPSS评分、术后Qmax、d-IPSS及d-Qmax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BCI是否大于100,BPH患者经TURP治疗,术后排尿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以BCI=100为界值,BCI的高低可以反映患者术前逼尿肌收缩能力,与术后PVR改善情况关系密切,但与术后Qmax改善情况无明显相关。
- 信泽祥肖宁金彬龙永福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良性前列腺增生预后
- Ki-67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旨在探讨免疫组化标记物Ki-67在肺鳞状细胞组织(LSCC)的表达及其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59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观察随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通过Cox风险比例模型方法评估Ki-67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59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高表达的27例,低表达的32例。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Ki-67高表达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表达的3.265倍(95%CI:1.241-5.298,P=0.01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无转移的4.751倍(95%CI:1.454-6.118,P=0.003)。有远处转移患者死亡风险是无远处转移的3.060倍(95%CI:1.106-4.704,P=0.026)。组织学分级低分化与高中分化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死亡风险是高分化的2.257倍(95 CI:0.040-4.899,P=0.040)o结论Ki-67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多个因素有关,且其高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不良预后相关。
- 易琳刘新福金得芳司马李杰
- 关键词:肺鳞状细胞癌KI-67预后
- 引导导管在气管插管导管更换中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一次性引导导管在气管插管导管更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改造后的雾化吸入导管作为气管插管引导导管,收集需要进行经口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40例(Ⅰ类)和经口改经鼻气管插管导管更换病例60例(Ⅱ类),将Ⅰ类随机分为A、B两组,即使用喉镜的A组和使用引导导管的B组,将Ⅱ类随机分为C、D、E三组,分别为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C组和保留原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的D组以及使用引导导管的E组。记录气管导管更换前(T_(0))、更换即刻(T_(1))、更换后5 min(T_(2))的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_(2))、导管更换时间、导管更换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Ⅰ类患者中:B组患者在T_(1)时心率、指脉氧饱和度更接近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导管更换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患者中:E组在T_(1)时心率和缩短导管更换时间方面要优于C、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两组在升高T_(1)时指脉氧饱和度方面均要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两组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要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一次性引导导管在引导气管插管导管更换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的更换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简便的新方法。
- 吴战刘卫庭石媛娟
- 关键词: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