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2
- 相关作者:赵艳秀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呼吸功能变化
-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05年8月007年7月我院嗅鞘细胞移植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资料115例,其中女31例,男84例,年龄18岁0岁(平均49.2岁...
- 解自行黄红云陈琳郗海涛张峰刘彦铖王庆苗肖娟
- 文献传递
- 神经修复学
- 神经修复学(neurorestoratology)是一门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的神经科学亚学科,目的是促使各类神经退变疾病和损害的神经功能重建和恢复。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周围神经修复学和中枢神经...
- 黄红云陈琳
- 关键词:神经修复学神经再生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 文献传递
- 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的临床验证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陈琳郗海涛黄红云张峰刘彦铖陈娣江昭王庆苗任玉水
- 关键词:嗅鞘细胞细胞移植神经系统疾病安全性
- 脐带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间充质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中。间充质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状,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系标志蛋白CD34和CD45。间充质细胞经诱导培养不仅能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干细胞,心肌细胞等,也可以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等。人脐带间充质细胞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比,具有来源广,免疫原性低,避免伦理学问题等诸多优点。因此,脐带间充质细胞作为临床细胞治疗和组织再生的一个理想来源而越来越受关注。
- 肖娟姜晓蓉刘靖媛魏国梅高文勇陈琳黄红云
- 关键词:间充质细胞细胞生物学特性人脐带多向分化潜能成体干细胞标志蛋白
- 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脑内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
- 2010年
-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后的存活和迁移状况及其对模型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自发绿色荧光蛋白的新生3d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体外分离培养嗅球嗅鞘细胞,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的固定下,参照AP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将收集的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移植1个月后,取脑组织冷冻切片,在双光子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和迁移状况并采集图像。移植1个月后,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每组4只。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存活良好,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外迁移,部分绿色荧光细胞呈现成血管现象,移植之后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嗅鞘细胞对减少APP转基因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有一定帮助。
- 曹敬丽刘婧媛肖娟姜晓荣任玉水王洪美周长满黄红云
-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细胞移植免疫印迹法APP转基因小鼠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5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4
- 2009年
- 目的总结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月,收治1255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男928例,女327例;年龄1.2~87岁,平均40岁;病程(4.52±4.67)年。其中晚期脊髓损伤65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457例,脑性瘫痪68例,多发性硬化20例,脑卒中后遗症11例,共济失调10例,其他疾病33例。患者来自71个国家或地区。均以自愿捐赠的意外流产健康胚胎嗅球培养的OECs植入治疗。结果1128例获随访2~8周,平均4周,其中994例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8.12%。围手术期并发症共76例,发生率为6.74%。随访超过1年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20例,按ASIA标准评价:国外患者组运动功能由(39.82±20.25)分提高至(44.55±18.99)分,轻触觉由(51.56±25.89)分提高至(59.81±27.72)分,痛觉由(50.36±27.44)分提高至(57.09±28.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康复训练良好患者组运动功能由(40.52±20.80)分提高至(46.45±20.35)分,轻触觉由(55.64±26.32)分提高至(68.64±25.89)分,痛觉由(57.05±26.00)分提高至(66.13±24.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康复训练不佳患者组运动功能由(37.03±18.52)分提高至(38.03±18.50)分(P<0.05),轻触觉由(45.88±22.56)分提高至(46.63±23.09)分(P>0.05),痛觉由(45.25±23.68)分提高至(45.28±23.63)分(P>0.05)。国外患者组、国内康复训练良好患者组与国内康复训练不佳患者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32例脑性瘫痪、8例多发性硬化、7例共济失调患者分别获随访3~48、3~36、2~20、7~17个月,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别获随访6、24个月;其中113例(72.9%)神经功能改善或病情稳定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OECs脑内和/或脊髓内移植安全可行,能部分改善晚期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脑性瘫痪、脑卒中后遗症等中枢神经系统
- 黄红云陈琳郗海涛王庆苗张健刘彦铖张峰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嗅鞘细胞移植神经修复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制备
- <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类型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中枢痛和外周痛两类。中枢痛的原发病变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干、丘脑、皮质损伤和肿瘤等。外周痛类型包括治疗后神经痛(带...
- 赵艳秀陈琳黄红云
- 文献传递
- 嗅鞘细胞移植对颈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HRV初步探讨
-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颈髓损伤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观察2例颈髓损伤患者接受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改变。心率变异性指标选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总功率、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病例1,6...
- 解自行黄红云陈琳郗海涛张峰刘彦铖肖娟张夏琳
- 关键词:嗅鞘细胞自主神经功能
- 文献传递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修复学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 2012年
-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通常由脑、脊髓或者外周神经损伤以及疾病引起;并伴有损伤神经的微环境改变。神经修复主要通过纠正这种微环境改变,修复导致疼痛的各种异常、损伤神经构筑,恢复神经通路信号平衡,并提供神经生长和再生所需各种营养支持因子。目前疼痛神经修复学治疗策略包括各种药物神经调控激励、神经修复类手术、组织及细胞移植等。现分述如下。
- 赵艳秀陈琳黄红云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修复学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损伤环境改变损伤神经
- 神经修复学
- <正>一、概念和定义神经修复学(neurorestoratology)是一门研究神经再生、神经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调控的神经科学亚学科,目的是促使各类神经退变疾病和损害的神经功能重建和恢复。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周围...
- 黄红云陈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