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国际关系与和平研究所
-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普京能源外交析论被引量:6
- 2007年
- 普京第二任总统任期以来,抓住国际能源政治不断升温的有利时机,在掌控油气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推行能源外交来捍卫国家利益和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通过运用能源杠杆谋求依靠目前的外交实力所无法得到的利益。普京第二任总统任期的核心任务是,在基本排除寡头干预政治与地方分离主义干扰的基础上,抓住世界能源市场持续利好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国家复兴的宏伟规划。普京要求限制能源领域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的私有化程度,组建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对能源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拍卖和股权交换等手段实现国家对能源领域的重新控制;控制油气运输管线;通过严格许可证发放和出口关税等措施强化对能源领域的控制。国际能源政治升温为普京能源外交提供了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形成了以欧洲为重点、独联体地区为关键、亚洲为重要取向的能源外交格局。
- 毕洪业杨辉
- 关键词:普京能源外交能源战略能源政治油气出口
- 欧亚主义政治思潮与俄罗斯外交被引量:3
- 2011年
- 苏联解体后,作为对向西方"一边倒"外交和激进式"休克疗法"改革的反应,具有强烈地缘政治倾向的欧亚主义思潮在俄罗斯开始重新兴起,并在外交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世纪以来,尽管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外交,但其所执行的仍是一种全方位、多极平衡的外交政策,实践中带有明显的欧亚主义倾向。
- 毕洪业
- 关键词:地缘政治欧亚主义俄罗斯外交
- 俄罗斯与欧盟安全对话及合作析论
- 2011年
- 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转型中,无论对俄罗斯还是欧盟而言,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都是极为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因为这不仅触及到未来欧洲大陆安全框架的主导权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到通过北约介入欧洲安全事务的美国的利益和立场。随着北约前沿触及俄罗斯边境和美国加快推动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所带来的压力,莫斯科开始强调欧洲国家应该重新缔结安全条约并提出了条约范本。俄欧安全对话以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的相关规则和机制为基础,在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构架内进行,主要围绕双方所达成的"对外安全共同空间"和"自由、安全和司法共同空间"问题展开。
- 毕洪业杨辉
- 关键词:欧盟
-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成果、问题及前景被引量:1
- 2007年
- 能源领域的巨大相互利益推动俄罗斯与欧盟建立伙伴关系并在合作协定框架内建立能源对话机制,双方就共同关心的能源运输、生产、投资等重大问题展开对话与合作。几年来,俄欧在能源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双方在管道运输、天然气供应和市场准入等重要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分歧。随着欧盟共同能源政策的推行,俄罗斯作为欧盟主要能源供应者的地位会有所下降,但这一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仍是双方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对欧盟尤其如此。在合作与相互依赖日益密切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将成为未来对话重要的议题。
- 毕洪业
- 关键词:欧盟能源外交能源政策
- 冷战后欧洲安全重建中的俄罗斯因素
- 2011年
-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先是希望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基础构建欧洲安全框架,后又期望借助与北约形成制度性框架安排,以维持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和崛起步伐的加快,面对北约东扩特别是美国积极推动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俄罗斯酝酿并明确提出了全新的欧洲安全框架构想,以图增强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在种种结构性因素制约之下,未来欧洲将长期维持俄罗斯、北约、欧盟三极并存的力量格局并形成动态的三边安全格局,其中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将更具关键意义。
- 毕洪业
- 关键词:欧盟北约
- 乌克兰政局动荡背后的俄美利益博弈被引量:5
- 2008年
-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美关系的"蜜月期"很快结束,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这突出体现在双方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乌克兰的争夺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在中亚实现战略突破,并通过支持"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地区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使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面临强大压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得以全面复苏,自信心日益增强,进而在独联体地区对美国展开全面回击。乌克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在后苏联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俄美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 毕洪业
- 关键词:地缘政治
- 欧亚主义在俄罗斯的重新兴起及主张被引量:4
- 2007年
- 苏联解体后,作为对向西方“一边倒”外交和“休克疗法”式激进改革的反应,具有强烈地缘政治倾向的欧亚主义思潮很快在俄罗斯社会重新兴起,并在政治、社会,特别是外交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欧亚主义以转型以来俄罗斯势力衰落与艰难转型为背景,以恢复俄罗斯在全球格局中的大国地位为宗旨,努力探索本土传统及地缘空间特征影响下俄罗斯的发展方向。针对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目标及与此相适应的战略,现代欧亚主义者的构想大致可以分为激进派、文明派和稳定派三种。
- 毕洪业
- 关键词:欧亚主义地缘政治
- 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机制构建及前景被引量:2
- 2007年
-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欧盟都面临着艰难的内部转型和对外关系的重建问题。在这一进程中,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发展无论对于后冷战时期欧洲格局的重建,还是对于俄罗斯国内的转型和欧盟的深化与扩大,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决定意义。自独立以来,相对于同其他大国及地区的关系,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可以说是较为稳定和深入的。而这种积极态势的出现,与俄欧在地缘、经济、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相互依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机制构建有很大的关联性。
- 毕洪业
- 关键词:欧盟
- 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构想及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 毕洪业
- 关键词:外交构想地缘战略西化多极化平衡外交
- 普京能源外交战略评析被引量:3
- 2008年
- 新世纪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持续攀升且震荡不定,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普京积极通过推行能源外交来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加快重新崛起的步伐。正是凭借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俄罗斯开始重新成为全球能源乃至国际政治领域至关重要的角色。
- 毕洪业杨辉
- 关键词:普京能源战略能源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