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作品数:198 被引量:481H指数:11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8篇医药卫生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2篇电子电信
  • 19篇生物学
  • 9篇机械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0篇脑电
  • 34篇接口
  • 33篇脑-机接口
  • 18篇康复
  • 15篇电图
  • 14篇稳态视觉诱发...
  • 14篇脑电图
  • 13篇电刺激
  • 12篇脑机接口
  • 12篇成像
  • 11篇卒中
  • 11篇解码
  • 10篇抑郁
  • 10篇抑郁症
  • 9篇脑卒中
  • 8篇信号
  • 8篇超声
  • 7篇人机
  • 6篇诱发电位
  • 6篇特征提取

机构

  • 198篇天津大学
  • 10篇天津中医药大...
  • 7篇山东省医学科...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中国航天员科...
  • 5篇北京机械设备...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3篇加州大学
  • 3篇军事科学院
  • 3篇山东第一医科...
  • 3篇丹娜(天津)...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88篇明东
  • 40篇许敏鹏
  • 15篇杨佳佳
  • 14篇王仲朋
  • 13篇张力新
  • 12篇何峰
  • 11篇肖晓琳
  • 10篇周鹏
  • 10篇万柏坤
  • 7篇孙国栋
  • 7篇徐瑞
  • 6篇郭义
  • 6篇綦宏志
  • 4篇陈龙
  • 4篇顾斌
  • 3篇赵欣
  • 3篇王坤
  • 3篇徐海东
  • 3篇焦学军
  • 3篇李凯

传媒

  • 27篇中国生物医学...
  • 18篇生物化学与生...
  • 16篇生物医学工程...
  • 9篇信号处理
  • 8篇电子测量与仪...
  • 7篇仪器仪表学报
  • 6篇航天医学与医...
  • 3篇电子与信息学...
  • 3篇生理学报
  • 3篇天津药学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自动化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北京生物医学...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24
  • 54篇2023
  • 39篇2022
  • 36篇2021
  • 32篇2020
  • 22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动想象结合作业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运动想象(MI)与作业疗法(OT)作为传统的康复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中。首先简要阐述OT以及MI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基本原理,并具体评述OT以及MI针对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不同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康复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MI疗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等优点,但存在形式单一、过程不易把控等不足,而OT实验范式简单且具有固定模式指导,动作众多且贴合日常生活,其能够为MI增添情景化、任务化的训练模式。最后综述MI结合OT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MI与OT结合能够发挥二者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康复进程,未来将面向训练方式、神经机制及系统分类性能等层面不断优化和完善。
赵欣武海霞陈龙王仲朋顾斌明东
关键词:作业疗法脑卒中康复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2021年
针对目前单一脑机接口系统在指令分类正确率与信息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搭建硬件并行EEG-ET采集系统,对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眼动追踪(ET)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系统的融合方法与指令输出策略开展研究,10名受试者参与了离线验证实验。结果表明:ssVEP与ET融合结果优于使用单一模态信号脑机接口的分类正确率与信息传输速率,在1 s数据长度下,其离线平均分类正确率与信息传输速率分别为99.02%和156.04 bit/min,高于单独ssVEP的85.70%和122.82 bit/min以及单独ET的94.45%和143.49 bit/min。混合型脑机接口系统有助于其在高可靠性系统的推广应用。
叶阳阳刘邈明东
关键词:脑机接口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数据融合
记忆水平依赖的海马-前额叶神经节律交互被引量:3
2021年
海马(HPC)和前额叶皮层(PFC)的协同作用是记忆加工过程的关键,其相互作用对学习和记忆功能至关重要.大量证据表明,情景记忆的形成、巩固与检索依赖于特征神经节律在PFC和HPC脑区间的同步作用,这些节律包括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harp wave ripples (SWRs)节律等.在精神类疾病中患者往往伴随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基于人类和动物的脑电研究均发现以上3种神经节律在HPC和PFC之间的同步性下降,可能作为反映精神病理下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指标.本文从HPC-PFC网络中的神经节律研究出发,总结了theta节律、gamma节律和SWRs节律在两脑区间的协调交互模式在情景记忆中的作用,以及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状态下HPC-PFC通路上神经节律的异常表现及其潜在损伤机制,为今后精神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王雪玲王伊萌杨佳佳郑晨光
关键词:海马前额叶情景记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SIRT1基因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抑郁症是一类高致残率且难治愈的精神类疾病,目前其临床诊断和治疗都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研究抑郁症患病机制,寻找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并开发有效临床治疗手段刻不容缓。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体1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 SIRT1)作为一种去乙酰化酶,参与细胞衰老、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IRT1基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总结了海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脑区和伏隔核中SIRT1基因影响抑郁症病理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抑郁症机制研究和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国威肖溪田裕涛杨佳佳
关键词:SIRT1抑郁症海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
2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运动序列学习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基于行为学指标评估2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运动序列学习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究2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电节律与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60名志愿者随机均分为4组,采用2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分别对4组受试者进行左侧初级运动皮层(C3导联附近)真/伪刺激和右侧初级运动皮层(C4导联附近)真/伪刺激,刺激前、后受试者需要完成4种类型的手指序列按键任务(分别为左或右手随机或规律按键),记录反应时间及正确率。用SPSS22.0软件对行为学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其经颅交流电刺激对序列反应时任务的行为学指标的影响。结果对受试者施加C4真刺激后,分析刺激前后行为学指标变化,发现受试者左手运动学习能力得到增强,且与右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可明显提高受试者运动学习能力。
许敏鹏魏泽穆思雨陈龙陈龙
关键词:脑卒中
高压氧疗法治疗脑缺血的相关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脑缺血是指大脑各部分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密集缺血区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坏死,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脑缺血发生后,及时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控制梗死灶的大小,并挽救半暗带中的细胞是脑缺血预后的关键。高压氧疗法是针对脑缺血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压氧疗法治疗脑缺血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为脑缺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思路。
罗洋王玲王玲郑晨光杨佳佳郑晨光
关键词:脑缺血高压氧疗法
光疗对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以及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2年
睡眠障碍是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睡眠障碍易诱发和加重认知障碍疾病,损害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功能。光疗是一种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鉴于此,本课题组研究了光疗对睡眠剥夺小鼠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及BDNF-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光疗对睡眠剥夺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旋转圆筒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小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光疗组(468nm,光照强度分别为100,300,900lx)。光疗组边剥夺边治疗,每天早晚进行光照30 min,于剥夺3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浆和海马组织中TNF-α、SOD、5-HT因子的表达量,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BDNF、TrkB和Akt中的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导致小鼠体重下降,游泳潜伏期增长,促进了炎性因子TNF-α的表达,降低了SOD活性和5-HT的表达,并降低了BDNF、TrkB和Akt中的mRNA表达;与睡眠剥夺组相比,光疗组小鼠的游泳潜伏期缩短,平台交叉次数增多,TNF-α表达下降,SOD和5-HT表达呈上升趋势,焦虑样行为减轻,BDNF、TrkB与Akt中的mRNA表达升高;300lx光照剂量的效果较为显著。光疗可以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炎症反应,促进BDNF表达,代偿相对较短时间的睡眠剥夺,保护自身的认知能力,缓解睡眠剥夺引起的学习记忆缺陷。
陈洪丽高静静姜忠迪王仲朋陈龙明东
关键词:医用光学光疗睡眠剥夺学习记忆
融合功能性电刺激的助行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混合控制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运动康复有助于促进脊柱损伤的恢复或脑卒中患者神经可塑,这对患者受损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功能性电刺激(FES)技术与外骨骼机器人的结合,发挥了这两种康复技术的优势,同时互补了各自缺陷,从而促进实现了更有效的康复辅助模式,目前已逐渐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融合FES与下肢康复机器人混合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并分别就FES结合被动矫形器的单向控制方法和融合主动外骨骼的协同控制方法,剖析其相关技术与难点;讨论构建人机信息交互环路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设计出合理高效混合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动态控制分配和患者最大程度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的目标。对未来的混合康复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孟琳侯捷董洪涛刘源徐瑞明东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外骨骼人机交互控制策略
基于肌电的人机交互控制策略及其应用与挑战被引量:28
2020年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控制策略是人机交互技术的一种重要基础,在人类对外围设备的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肌电控制策略通过人体的表面肌电信号识别出人体的运动意图,进而转化为控制指令实现对外围设备的精确、稳定控制,改变了使用传统输入设备在便携性、操作空间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的局限性。论述了基于肌电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并比较了表面肌电信号相较于脑电信号作为控制系统输入信号的差异;阐述了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控制策略在康复及辅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指出了相关应用的未来改进和突破方向;分析和探讨了制约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肌电控制策略发展中涉及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与提高肌电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和鲁棒性的相关技术问题,并给肌电控制系统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切入点。
徐瑞李志才王雯婕王紫尧明东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人机交互模式识别运动康复
与“气”隔绝:社会隔离、孤独感与中国中老年人肺功能的前瞻性关联
目的:迄今为止,考察社会关系和老年人肺功能关联的研究仍然较少,且被试大都局限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本研究拟在中国一般中老年人群中,探究社会隔离和孤独感与肺功能的纵向关联。方法: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
郭立志罗凤萍于斌
关键词:社会隔离孤独感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