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作品数:24 被引量:56H指数:3
相关作者:黄丽丽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文化
  • 6篇文化产业
  • 3篇旅游
  • 2篇对外文化
  • 2篇对外文化贸易
  • 2篇叙事
  • 2篇中国记忆
  • 2篇数据显示
  • 2篇文化贸易
  • 2篇文化人
  • 2篇文化融合
  • 2篇乡村
  • 2篇乡村文化
  • 2篇节日
  • 2篇化人
  • 2篇绘本
  • 2篇城市
  • 2篇城乡
  • 2篇城乡融合
  • 2篇传统节日

机构

  • 24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合肥学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澳门城市大学

作者

  • 4篇胡晓
  • 1篇牛维麟
  • 1篇吴晓红
  • 1篇金元浦
  • 1篇彭翊
  • 1篇黄丽丽
  • 1篇冯雯婷

传媒

  • 4篇中国名牌
  • 2篇昌吉学院学报
  • 2篇人文天下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前线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城市开发
  • 1篇中国国情国力
  • 1篇中国机关后勤
  • 1篇四川省干部函...
  • 1篇文化产业导刊
  • 1篇学术前沿
  • 1篇深圳社会科学
  • 1篇乡村振兴
  • 1篇海外文摘
  • 1篇北京文化创意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本土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进路
一、媒介社会的后现代转型后现代主义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它旨在打破传统理念已经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化的哲学基调,反对认为存在一个普遍理性或客观知识的理论,认为人类的思想和知识完全是历史的偶然事件。正如李银河在《解读福柯<性史...
胡晓王霁
文献传递
防止城乡融合中的傲慢与偏见
2022年
自然、乡村,是中国文化的归依。在城乡融合中,理应摒弃城市的傲慢与偏见,突出乡村本位、村民本体、乡村文化本色的定位,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以乡村需求为导向,不是出自对乡村的悲悯,而是出自对乡村文化、城市文化的双重救赎。由此出发,城乡融合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二是体现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双赢的原则,兼顾城乡两个方面;三是把握城乡文化融合的规律,遵循城乡融合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有效推动城乡文化融合。
孙若风
关键词:城乡融合文化融合乡村文化城市文化
送、种、求、兴:当代乡村文化演进的四个截面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正式施行,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推进,乡村文化也因"振兴"显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新纵深。新时期以来,乡村文化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其截面是"送文化""种文化""求文化""兴文化",这是四个阶段的象征性符号。这条纵向线索,真实反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和演化逻辑,反映了城乡文化关系的范式变迁,也反映了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进阶之道。乡村文化演进势必将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整体性影响,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在创新中实现中国文化建设主场、中国乡村文化现场、中国传统审美论场的回归。
孙若风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建设审美
园区是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2013年
在文化产业的世界版图上,美国好莱坞、印度宝莱坞是电影工业的代名词,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是戏剧艺术的聚集地,而纽约苏荷区、北京798艺术区是艺术创意园区的典范。这些文化产业园区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各国政府、企业争相效仿的范本。在我国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文化产业园区已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全国各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彭翊
关键词:文化产业助推器孵化器电影工业戏剧艺术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基于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群等概念的联系,指出广东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自贸区营商环境利用不充分、文化资源缺乏统筹等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泛珠三角城市联动发展、自贸区应为联动发展提供文化动力、建构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实体平台等三条实现广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胡晓李雅婷王霁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
建筑微改造与文学用典
2022年
当代建筑的微改造与古代诗赋的用典,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表达效果却异曲同工,起作用的是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它们的当下流行与曾经的风靡,其背后也是中国美学逻辑,反应了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在新旧时空上的自如切换、衔接共生能力。微改造不限于建筑,它运用于整个城市更新的范畴,比如街区、街道、公共空间的整体风貌和肌理,但主要落脚在建筑上,它与大拆大建的理念截然相反。
孙若风
关键词:诗赋用典公共空间城市更新异曲同工
从淄博出圈谈政府在文旅产业中的职能与作用
2023年
随着国内文旅产业快速复苏.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在文旅产业强势复苏的背景下,淄博文旅产业异军突起,“淄博烧烤”的成功“出圈”让人猝不及防,却又眼前一亮。
宋存洋
关键词:数据显示
让文化走出去,把资源引进来
2022年
打造高水平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不仅将促进我国文化贸易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加速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是世界文化汇聚中国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国探索中华文化走出去模式由传统的文化交流向文化贸易转变的“试验田”。
曾繁文
关键词:对外文化贸易文化软实力贸易规模资源引进
人才: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致胜之基被引量:3
2014年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文化性和创新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产业经济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人才是文化产业原创力的源泉,是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和素质均未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工作室制"、"项目引导式"、"订单式"和产学研结合等新型培养模式。目前,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造就总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创新创意水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牛维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强国文化人才
数艺时代文化人何以有为
2023年
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时代,也正处在一个艺术时代,还要创造一个数字与艺术融合的时代。所谓数艺化,是数字化与艺术化的“互化”以及二者联手面向相关行业的“共化”,包括艺术化的数字化、数字化的艺术化以及数字化与艺术化联手共塑的经济社会生活。数艺时代追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科技与文化双重优势,彰显文化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促进数字化和艺术化的自调,推动艺术与技术的创新转换。因此,数艺时代我们锚定星海、面向远方;深入生活、立足大地;集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之所长;融数字化与艺术化于一体;坚持人文引领、标准协同、法律规范。
孙若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