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作品数:46 被引量:256H指数:9
相关作者:姚玉红陈增堂鲍立铣刘翠莲吴双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1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大学生
  • 10篇心理
  • 10篇教育
  • 8篇高校
  • 7篇心理健康
  • 5篇综合征
  • 5篇精神病
  • 5篇高校心理
  • 3篇大学新生
  • 3篇低年级
  • 3篇低年级大学生
  • 3篇心理健康教育
  • 3篇心理咨询
  • 3篇信度
  • 3篇症状
  • 3篇人际
  • 3篇生命
  • 3篇生命教育
  • 3篇年级
  • 3篇亲子

机构

  • 46篇同济大学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浦东新区精神...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建桥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立彰化师范...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姚玉红
  • 10篇赵旭东
  • 6篇陈发展
  • 6篇陈增堂
  • 3篇张宁
  • 3篇毕晨虹
  • 3篇孙喜蓉
  • 3篇刘亮
  • 2篇史靖宇
  • 2篇李占江
  • 2篇林红
  • 2篇张岚
  • 2篇陆峥
  • 2篇鲍立铣
  • 2篇孟馥
  • 2篇廖一明
  • 2篇李静
  • 2篇乔慧芬
  • 2篇刘翠莲
  • 2篇钟杰

传媒

  • 8篇康复
  • 6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中国临床心理...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心理学通讯
  • 2篇2014年上...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江西教育科研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新德育.思想...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婚姻与家庭(...
  • 1篇高校辅导员学...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9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的愤怒气质与躯体化:家庭情感反应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家庭情感反应在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愤怒气质与躯体化关联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某大学一二年级学生2008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及家庭功能评定施测。结果:(1)女生愤怒气质高于男生,家庭情感反应低于男生;(2)男女生躯体化与愤怒气质、家庭情感反应、抑郁和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12~0.70,P均<0.001);(3)男生家庭情感反应在愤怒气质与躯体化的关联中发挥调节作用(愤怒气质×情感反应β=0.25,P<0.05)。女生中未发现该调节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愤怒气质越明显,躯体化症状越多。男生家庭中积极情绪体验及表达越多,越不容易因高愤怒气质而出现躯体化症状。
刘亮刘翠莲赵旭东
关键词:低年级大学生躯体化症状
姚玉红:学会分享不幸福被引量:1
2021年
不管是社会还是家庭,都越来越重视教育,这是喜闻乐见的进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关于教育目的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非常核心的一个目的是让人拥有幸福的能力。不少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是千篇一律地期待孩子如何优秀、如何成功,而是更多地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幸福。
姚玉红贾方方
关键词:分享教育千篇一律喜闻乐见
一例“母子难分离”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
2016年
目的:以一针对三角化个案如何自我分化的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过程来论证督导提高咨询师实践系统性思维和相关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在连续的封闭式团体督导情境中,1位督导师带领11位团体成员运用角色扮演等团体督导方法以受督咨询师的咨询片段(转录稿)为督导材料进行督导。结果:督导过程突出关系取向在系统式个体治疗中的应用,特别有利于被督者的系统性思维、运用情境化技术和探索互动模式,最终利于三角化个体化解自我分化僵局。结论:本次系统式个体治疗的团体督导对关系取向的系统思维和临床实操均有推进作用。
姚玉红许倩倩刘翠莲魏珊丽孟馥
关键词:三角化自我分化
轻微精神病综合征的症状结局及影响因素
陈发展张宁乔慧芬张岚姚玉红李占江林红孙喜蓉赵旭东
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是情绪记忆的“马赛克效应”
2021年
最近,我因一些琐事和妻子吵架了,并在吵架的过程中不小心说了一些很过分的话。这次吵架之后,她已经近一个月没有理我了。我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深深地伤害了妻子,但当时说这些话的时候,真的不是故意的,人在气头上,所以这些话完全没有经过思考便脱口而出。事后,我也非常地后悔,后悔当时说话怎么就不能走点心、过过脑子呢。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以前和妻子吵架的时候,我也会说一些伤人的话,事后也会懊恼,但过段时间后却仿佛忘了上一回的懊恼,吵架时仍然会说一些伤人的话语。
王婧铭赵娟(指导)
关键词:情绪记忆马赛克后悔琐事伤人
家庭治疗首次访谈中系统元能力的应用及其难点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定性研究家庭治疗师在首次访谈中系统元能力的应用及其难点, 以期为培养中国家庭治疗师的系统思维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目的取样4名资深家庭治疗师和4名新手家庭治疗师的首次访谈录像共约12 h, 参考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和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AMFT)理论模型进行主题分析编码, 并根据编码结果对治疗师进行一对一访谈, 时长共约4 h。结果家庭治疗首次访谈中系统元能力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运用非病理性视角、保持关系取向、关注人际互动和应用系统式干预策略等4项高级主题, 其下共包括16项初级主题。不同资历的治疗师的应用难点兼有共性和差异。结论系统元能力是家庭治疗实践中关键的核心胜任力。在首次访谈中应用系统元能力有利于和家庭建立咨访关系、收集家庭信息、制定治疗目标;其应用难点反映出对于专业培训和督导的本土化需求。
姚玉红高健峰许倩倩李娜
关键词:家庭治疗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助力提升生命教育实效性被引量:1
2022年
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正式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现行高校生命教育仍存在知行不一等实效性不足问题。反思既有的高校生命教育实践,其根本意义在于批判现代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过度理性化等反生命倾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更凸显其重要性。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发挥前者重视理解性、实践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有利于拓宽课程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升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姚玉红高健峰陆可心赵旭东赵旭东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实效性
关于教育惩戒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5
2004年
廖一明
关键词:教育惩戒学习氛围学生管理心理辅导基础教育
上海某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校园封控管理期间某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的心身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6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上海某高校2017~2021级五年制和“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2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267名医学生的心身症状平均分为(18.83±4.90)分,65.9%(176/267)的医学生可能存在心身相关障碍;267名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平均分为(8.98±4.31)分,57.7%(154/267)的医学生睡眠质量差。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习阶段”、“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进入“心身症状”的回归方程(P<0.05);“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进入“睡眠质量”的回归方程(P<0.01)。结论上海某高校新冠疫情校园封控期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个人生活满意度等方式改善其心身健康状况。
曾子煊王乐实黄蕾黄坤伦周亚星陶逸炜
关键词:医学生心身健康
不受人欢迎,是我的错觉吗?
2019年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在工作中会产生“同事对我不友好”的感觉,其中一些可能确有其事,可另一些却可能是人的心理错觉……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呢?
了了赵娟(指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