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72 被引量:299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燕任昊天王喜权黄艳玲杨冬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2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大豆
  • 7篇大豆分离
  • 6篇分离蛋白
  • 6篇大豆产业
  • 6篇大豆蛋白
  • 6篇大豆分离蛋白
  • 5篇氮素
  • 5篇滴灌
  • 5篇基因
  • 4篇氮素积累
  • 4篇蛋白
  • 4篇豆粉
  • 4篇食品
  • 4篇素积
  • 4篇膨化
  • 4篇免疫
  • 4篇活性
  • 4篇挤压膨化
  • 4篇大豆油
  • 3篇氮素积累与分...

机构

  • 72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黑龙江省绿色...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绥化学院
  • 1篇黑龙江省绿色...
  • 1篇吉林工商学院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北大荒农业股...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6篇姜妍
  • 16篇朱秀清
  • 16篇王绍东
  • 16篇李远明
  • 15篇王浩
  • 13篇刘伟
  • 10篇江连洲
  • 8篇郑环宇
  • 7篇许慧
  • 6篇李佳栋
  • 6篇于佳
  • 6篇刘燕
  • 5篇李宏伟
  • 5篇吴海波
  • 4篇李婷婷
  • 4篇韩建春
  • 4篇李孝忠
  • 4篇齐宝坤
  • 4篇赵彩红
  • 4篇郝建敏

传媒

  • 13篇大豆科技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食品科学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黑龙江粮食
  • 3篇大豆科学
  • 3篇食品工业
  • 3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甜菜糖业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食品
  • 1篇中国经贸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7篇2014
  • 10篇2013
  • 1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09
  • 1篇2008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根际高效溶磷菌株的分离及溶磷能力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无机磷合成培养基从大豆根际分离到223株细菌,其中能够产生明显溶磷圈的菌株47株,且在土壤中添加1%Ca3(PO4)2有利于筛选获得具有高效溶磷能力的菌株。对菌株的溶磷量进行测定,测得菌株的溶磷量为51.64—199.20mg·L^-1,对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SR 95进行平板传代,并不断提高培养基中Ca3(PO4)2含量,可使菌株的溶磷量从199.20mg·L^-1提高到243.71mg·L^-1。对分离到溶磷能力较强的13株菌进行16S rDNA部分序列测定,经在线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分布在7个不同种当中,其中溶磷能力最强的菌株SR95为成团泛菌,这在以往研究中未见报道。
王浩姜妍刘伟李远明于佳王绍东
关键词:大豆根际溶磷菌溶磷能力
商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大豆氮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文中采用6种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采用3个比例。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黑龙江地区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大豆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氮素积累量,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处理的NTE均高于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7.72%,23.14%和16.06%。商品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的各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也均高于纯化肥处理。
宋北光郭婷谢晓伟胡燕燕李远明姜佰文
关键词:大豆有机无机肥配施氮素积累氮肥利用效率
黑龙江省春大豆亩产3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及高产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2008年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大豆超高产攻关试验中,经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国内专家现场测产,实现了大豆亩产326.2公斤。对这一高产实例分析,认为大豆要达到亩产300公斤,必须用栽培技术协调好品种、气候之间关系,2008年攻关田所在地点,高温、干旱、生育期日照时数长,通过采用栽培措施主要是保证种植密度,同时根据大豆需水、需肥规律采取多次滴灌,肥水同步供应,满足了大豆群体对肥水的需求,使品种的产量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取得了高产。由此可见,品种、气候和技术措施调控三者是大豆高产及超高产的关键要素。
李远明刘燕姜妍刘伟王浩王绍东李吉兰
关键词:春大豆亩产
适宜物理-酶联合改性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被引量:8
2016年
为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的乳化性能,该文研究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对SPI(p H值为4)的乳化性能影响,通过对比确定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即超声波-酶复合改性和挤压膨化-酶复合改性两种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的乳化性能效果最好;并通过对改性后SPI(p H值为4)进行溶解性、游离巯基、二硫键、粒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分析,从蛋白结构变化上进一步揭示了乳化性能提高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植酸酶-酸性蛋白酶改性的SPI(Uphy-aci-SPI)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为0.53 m2/g,比未改性SPI(0.18 m2/g)显著提高了196%(P<0.05),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13.5 min)显著提高了25.9%(P<0.05);挤压膨化联合菠萝蛋白酶改性的SPI(Ebro-SPI)的EAI为0.46 m2/g,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155%(P<0.05),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25.9%(P<0.05)。在p H值为4的条件下对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性质分析发现,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与未改性SPI相比,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乳状液平均粒径减小,CLSM观察乳状液中油与蛋白溶液稳定共融,改善了油滴之间的空间排斥力。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游离巯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SEM观察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为结构松散、破碎均一的微观结构。由此可见,乳化性能的提高是通过深层改变蛋白的结构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探索提高酸性条件下SPI的乳化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李婷婷赵彩红吴海波王嘉熙郝建敏于冬蕾房媛媛朱秀清
关键词:乳化超声波挤压膨化
挤压膨化及添加粗酶对水相制取大豆油和蛋白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以全脂豆粉为研究对象,考察挤压膨化和添加粗酶对水相制油工艺中总油、总蛋白提取率及蛋白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全脂豆粉未经挤压膨化和无粗酶添加的水相提油工艺,总油和总蛋白得率较低,分别为60.31%和66.33%,采用挤压膨化豆粉而未添加粗酶水相制油工艺的总油提取率为65.12%,总蛋白提取率为55.1%;添加粗酶而豆粉未经挤压膨化的制油工艺总油和总蛋白提取率与无粗酶水相提取未膨化豆粉的总油和总蛋白得率相似;而挤压膨化联合粗酶添加却使水相制油工艺的总油、总蛋白提取率显著提升,分别达到94.25%和90.13%。由于酶水解造成蛋白在pH4.5附近溶解性增加,因此水相粗酶制油工艺采用等电点方式回收蛋白得率较低。相比于无酶添加的水相制油工艺,挤压膨化联合粗酶提油工艺所得蛋白的溶解性、持水性更好,而黏度、疏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性能均有所下降。
吴海波齐宝坤齐宝坤江连洲赵彩红
关键词:挤压膨化蛋白
酶法提高豆粉速溶性技术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湿法工艺生产豆粉,通过85℃热烫并保温4min、豆水比为1:7的85℃0.3%NaHCO3热水溶液磨浆并经95℃煮浆20min,去除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和豆腥味,同时脲酶呈阴性。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经上述条件处理豆浆,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出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7、加酶量8765U/gpro、酶解温度54℃、酶解时间1.8h,氮溶解指数(NSI值)为85.83%。
王玲夏明敬朱秀清窦巍巍何洋金丽丽
关键词:速溶豆粉湿法酶法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战略思考被引量:6
2009年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区和重要的加工区。近年,由于跨国企业全球布局,转基因大豆冲击本土,使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大豆产业发展受大豆品质下降、差异化战略不够突出等因素制约而陷入困境,今后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发挥高蛋白和非转基因优势,重视差异化战略实施,构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措施,重塑大豆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冯晓
关键词:大豆产业差异化战略战略联盟
不同粗料对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研究了奶牛饲喂不同粗料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北方牧场常饲喂玉米青贮、牧草、玉米秸秆和稻草四种粗饲料的81头泌乳奶牛为试验对象,测定其乳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玉米青贮组的总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牧草组和玉米秸秆组的总单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稻草组;牧草组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牧草组和玉米青贮组的乳中亚油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稻草组和玉米秸秆组,牧草组的亚麻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各组P均小于0.05)。结论:粗料对乳脂肪酸组成影响,牧草可以提高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亚油酸和亚麻酸影响最为明显。
黄艳玲侯俊财
关键词:粗料奶牛脂肪酸组成亚油酸亚麻酸
黑龙江省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2012年
全世界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在中国,全中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发展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是十分必要性的。应根据一定的依据和原则,以点带面、由内及外找出路径;以利益为纽带、以制度作保障,制定和实施产业发展规划,以促进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李孝忠
关键词:非转基因大豆
乳酸杆菌糖酵解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比较分析
2014年
通过比较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中63株不同种的菌株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PGI)(EC 5.3.1.9)、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EC 5.3.1.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PGM)(EC 5.4.2.1)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YK)(EC 2.7.1.40)等关键酶基因的序列,构建这些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与这些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进化。
王浩王绍东李远明
关键词:乳酸杆菌糖酵解系统发育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