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作品数:295 被引量:1,045H指数:16
相关作者:刘宝胤王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6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2篇文化科学
  • 15篇政治法律
  • 13篇经济管理
  • 9篇语言文字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53篇教育
  • 34篇高等教育
  • 30篇教师
  • 29篇高校
  • 17篇教学
  • 14篇职业教育
  • 13篇国教
  • 12篇英语
  • 11篇教育法
  • 11篇教育治理
  • 10篇学科
  • 10篇视域
  • 9篇学术
  • 8篇法律
  • 8篇一带一路
  • 7篇教育改革
  • 7篇教科文组织
  • 6篇疫情
  • 6篇院校
  • 6篇人工智能

机构

  • 270篇北京外国语大...
  • 17篇北京大学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1篇北京教育科学...
  • 8篇国家教育行政...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浙江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教育学会
  • 3篇中国高等教育...
  • 3篇中国教育科学...
  • 2篇北京教育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香港大学

作者

  • 5篇王铭
  • 4篇陈正
  • 4篇沈欣忆
  • 4篇陈洪捷
  • 3篇沈文钦
  • 3篇杨鲁新
  • 3篇曹文
  • 2篇张斌贤
  • 2篇秦琳
  • 2篇岳昌君
  • 2篇董艳
  • 2篇陆晓雨
  • 1篇刘敏
  • 1篇和震
  • 1篇郑晓坤
  • 1篇史静寰
  • 1篇周红
  • 1篇韩锡斌
  • 1篇王鸿雁
  • 1篇李明

传媒

  • 25篇世界教育信息
  • 12篇比较教育研究
  • 12篇中国高教研究
  • 8篇学位与研究生...
  • 8篇北京教育(高...
  • 8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高等教育研究
  • 6篇清华大学教育...
  • 6篇北外教育评论
  • 5篇教育发展研究
  • 5篇英语学习
  • 5篇教育研究
  • 5篇中国教育学刊
  • 5篇复旦教育论坛
  • 5篇山东高等教育
  • 4篇中国职业技术...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职教论坛
  • 3篇职业技术教育
  • 3篇课程.教材....

年份

  • 20篇2024
  • 80篇2023
  • 73篇2022
  • 42篇2021
  • 30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年来的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制度与研究重点的变化被引量:9
2020年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
克里斯蒂安·约翰·施密德格奥尔格·克鲁肯巫锐(译)
关键词:研究主题制度化
谁到高等职业院校教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中的典型形象与推拉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高职院校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力量,事关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的推进发展。采取访谈调查法和观察法收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选择数据,运用连续比较法提炼青年教师的典型形象,借助推拉理论分析职业选择的推拉影响因素。发现在青年教师的职业选择中,存在着把握政策红利的“投机者”、向往高职讲台的“朝圣者”、偏好实践教学的“投缘者”和回归高职教育的“反哺者”四种典型形象;同时发现青年教师的职业选择受到三种因素影响:一是其他工作的推力,二是高职院校的拉力,三是中间障碍因素(包括其他工作的阻力和高职院校的斥力)。青年教师职业选择的核心因素是职业认同,影响机制是推拉因素与个体职业认同的相互作用,高职院校应当采取发挥拉力优势、转变斥力为阻力等举措,吸引有志于高职教育的青年教师。
牛晓雨
关键词:教师形象高职青年教师
国家资历框架改革背景下法国大学技术学院的应对研究
2022年
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对接,促进欧洲教育一体化,法国从内容和程序上改革原有国家资历框架,实现正规教育与和非正规教育的贯通。在此过程中,法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推动改革落地,以波尔多蒙田大学技术学院为典型案例,分析法国国家资历框架改革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对策发现,波尔多蒙田大学技术学院以欧洲资历框架为标准实现证书的国际互认;以项目制课程建设契合资历框架的能力要求;以学徒制与先前经验认证制度搭建职业人才成长路径。但应对过程中,依旧存在职业技能模块的概念边界模糊;语言证书认证具有同质化趋向;先前经验认证潜藏不平等风险等问题。
苑大勇袁宏宇
关键词:职业教育法国教育
美国面向东盟的教育“圈层战略”
2023年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报告,以进一步加强美国在东盟的领导地位。美国将教育视为实现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与东盟开展教育合作的战略目的主要包括合作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这一构想体现出美国与东盟十国存在圈层式的亲疏关系。其中,泰国、菲律宾是美国不可替代的盟友,美国旨在通过与其教育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地区安全和文化输出;新加坡是美国的重要伙伴,美国意图通过教育合作扩大其地区影响力;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东盟国家是美国构建安全伙伴关系的对象,美国将加大教育援助,增强其文化认同。我国制定对外教育开放政策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之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对人的全面培养作为关键抓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合全球英才为我所用。
徐墨
关键词:教育合作
后“脱欧”时代英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方式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后“脱欧”时代,英国以“全球英国”的身份与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新型伙伴关系。特别是在东盟地区,一方面,英国加强了与东盟多边高等教育合作,不断促进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另一方面,英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边高等教育合作。在其合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三类特征,即英语语言推广的规模化、高等教育合作策略的差异化以及资金援助方式的多样化。
温馨王名扬
关键词:高等教育合作
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张力--21世纪德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随着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扩张,原本属于师范类院校的教师教育逐渐进入综合性大学,但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却面临"边缘化"的困境。由此,增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师范性"导向,成为21世纪德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包括确立"教育科学"的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法"的重要地位、从知识类别的角度重塑对"学科专业"的认知。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综合性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导向之间存在诸多复杂面向,在讨论其关系时,不应被这两类具有主导性的"描述符号"所左右,而应结合大学各学段要求、科目差异与不同知识类别探索其视野盲点,这有助于以一种总体性视野来规划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巫锐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学博士生线上学术互动的张力及消解——基于学术社会化的视角
2023年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职业的重要过程,疫情期间主要依托线上开展学术互动。访谈了15名疫情背景下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生,并对数据进行连续比较分析发现,在线上课程学习、导学互动和学术共同体交流等学术互动实践中,博士生分别面临走马观花与真诚交流的社会化互动形式,获得社会化是自己的事与超越时空界限的社会化互动体验,选择自我修炼与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化应对方式,进而面临“逆反学术社会化”与“学术社会化”的张力拉扯。通过开展注重交流的网络学术活动、关注博士生网络学术社交体验、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线上学术互动的环境营造、认知建立和支持服务,进而消解张力,实现博士生学术互动的混合发展。
牛晓雨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数字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本文基于2011-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的数据,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就业起薪和就业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较好,但是近年来灵活就业和升学深造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毕业去向更加多元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起薪呈现上升趋势且涨幅明显;就业满意度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2021年略有波动。人力资本仍然是决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求职努力程度、专业与兴趣的匹配程度等因素也会共同产生影响。基于研究发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学生要认真提升专业技能、提前做好就业规划。
祝军岳昌君王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质量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外语教育实践与启示
2021年
外语教育与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通过开办外语学社和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外语教育破冰起航,勇往直前,大胆探索,作出了历史贡献,更为当今外语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面向未来,全体外语教育同仁要牢记服务人民、服务党治国理政的初心使命,明了外语人是谁、来自何方、现在何地、去往何处,担负起推动新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外语教育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使命。
刘捷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外语教育
从“拔尖”到“乐群”:小组合作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选取某一流大学的不同专业学生,通过访谈和观察搜集资料,分析当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学习文化,及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组队方式上,小组合作主要为“熟人组队”,以此防范合作风险;小组主要以具有核心成员的“星状小组”模式进行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提升小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组内和组间等多重评价相结合,对同伴关系和合作效果产生了复杂影响;突出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小组作业的成果形式或风格,反映了教师占据主导、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权力关系。在文化上,普遍存在“以和为贵”的合作文化,既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会阻碍学术创新。这反映出在优绩主义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异化:基于博弈的人我观使同伴变为竞争对手或被利用的对象;基于功利的学习观易走向迎合考评的“表现性学习”,学习的内在价值被削弱。小组作业中的“工具性合作”有助于提升“分工—执行”的效率,但可能陷入创新的“范式陷阱”。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入“乐群”这一群体支持维度,通过涵育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对“志趣”“拔尖”与“创新”的养成产生促进作用。为促进小组合作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建立共同契约、创设安全氛围、变革评价方式、强调学术精神,以解决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以及不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
张仁杰寇焜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拔尖创新人才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