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作品数:499 被引量:2,415H指数:23
相关作者:刘铁榜胡赤怡周云飞吴怀安金冬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4篇期刊文章
  • 95篇会议论文
  • 27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393篇医药卫生
  • 53篇哲学宗教
  • 26篇经济管理
  • 13篇文化科学
  • 12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67篇抑郁
  • 44篇精神病
  • 44篇精神分裂症
  • 44篇分裂症
  • 35篇双相
  • 32篇自杀
  • 27篇抑郁症
  • 24篇双相障碍
  • 22篇量表
  • 21篇精神分裂症患...
  • 20篇焦虑
  • 18篇心理
  • 16篇药物
  • 16篇住院
  • 16篇儿童
  • 15篇症状
  • 14篇精神病学
  • 13篇信度
  • 13篇抑郁障碍
  • 11篇社会

机构

  • 487篇深圳市精神卫...
  • 4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6篇北京大学第六...
  • 2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3篇上海市精神卫...
  • 21篇深圳大学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深圳市康宁医...
  • 13篇武汉大学
  • 13篇北京回龙观医...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0篇中南大学
  • 9篇深圳市人民医...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7篇刘铁榜
  • 32篇金冬
  • 28篇胡赤怡
  • 26篇高北陵
  • 26篇杨海晨
  • 21篇荣晗
  • 21篇周志坚
  • 21篇李学武
  • 20篇周云飞
  • 20篇卢建平
  • 19篇杨洪
  • 17篇张璇
  • 16篇李红
  • 15篇方贻儒
  • 13篇舒明跃
  • 13篇高欢
  • 13篇段卫东
  • 13篇丁军
  • 12篇张英
  • 11篇林雄标

传媒

  • 29篇临床精神医学...
  • 27篇中国心理卫生...
  • 22篇中华精神科杂...
  • 18篇国际精神病学...
  • 15篇中国神经精神...
  • 1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2篇精神医学杂志
  • 10篇中国临床心理...
  • 9篇中国药物依赖...
  • 9篇神经疾病与精...
  • 9篇中华行为医学...
  • 8篇上海精神医学
  • 7篇中国民康医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深圳医学
  • 4篇中国药物滥用...
  • 4篇中国行为医学...
  • 4篇临床心身疾病...
  • 4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31篇2023
  • 39篇2022
  • 26篇2021
  • 25篇2020
  • 15篇2019
  • 16篇2018
  • 19篇2017
  • 17篇2016
  • 34篇2015
  • 29篇2014
  • 37篇2013
  • 40篇2012
  • 21篇2011
  • 24篇2010
  • 18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6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4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斑点技术结合血清心肌标志物对酒精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技术结合血清心肌标志物对酒精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长期大量饮酒的11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斑点技术、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分析超声斑点技术结合血清心肌标志物对酒精性心脏病的诊断效能。结果:112例患者检出酒精性心脏病45例,占比40.18%;阳性组左房内径(LAD)、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均高于阴性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心室前壁、后壁、下壁、室间壁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参数绝对值均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脑钠肽(BNP)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超声斑点技术结合血清心肌标志物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诊断特异度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斑点技术结合血清心肌标志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检出酒精性心脏病,提高诊断准确性。
袁莉芳沈沙陈惠珍
关键词:酒精性心脏病
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康宁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予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氯丙嗪治疗4周,采用PANSS量表比较各周疗效,分析4种药物第2周疗效对第4周疗效的预测效率。结果入组216例,有效数据180例;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前3周PANSS减分率显著高于氯丙嗪(P<0.01),对第4周疗效的预测效率高于氯丙嗪。结论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与氯丙嗪相当,但早期疗效优于氯丙嗪,且对后期疗效的预测效率优于氯丙嗪。
戎笛声位照国包刚
关键词:奥氮平喹硫平氯丙嗪精神分裂症早期疗效PANSS
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与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双相抑郁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予米氮平(32例)及西酞普兰(32例)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疗程为1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郭金宏曹长安朴胜斌廖春平
文献传递
上海市2012年社区在册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了解社区在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2月从上海2个区所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的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样,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估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8 813例,抑郁症状(PHQ–9≥5分)和焦虑症状(GAD–7≥5分)阳性率分别为14.7%和7.0%,抑郁或焦虑症状任一阳性的比例为16.0%;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阳性率最高(抑郁19.7%,焦虑9.4%,抑郁或焦虑21.3%),其次是仅有糖尿病的患者(抑郁16.3%,焦虑7.4%,抑郁或焦虑17.7%),仅有高血压患者最低(抑郁12.3%,焦虑5.9%,抑郁或焦虑13.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水平低、离婚/丧偶、并发症多、半年内综合性医院就诊次数多、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或焦虑阳性率更高。结论社区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症状较为常见,应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逐步纳入相应问题的筛查和干预,以改善该人群的健康水平。
高炬曾庆枝何燕玲何燕玲陶华陶华李晓萍刘威青卜时明张烜昭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抑郁焦虑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肝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分别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血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乱数表法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28,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组(n=28,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n=28,奥氮平治疗),均治疗8周,对比三组患者症状评分、血脂、肝功能、认知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8周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治疗8周后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高于利培酮组(P<0.05);奥氮平组、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阿立哌唑组,且奥氮平组低于利培酮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整体比较无差异(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8周后延迟回忆数、即刻回忆数、回忆总数、再认数评分均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ALT、AST、TBIL高于阿立哌唑组、奥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中,可获得相当的治疗效果,其中利培酮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奥氮平对人体血脂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对血脂、肝功能影响轻,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利培酮、奥氮平。
张英曾剑飞王冰齐玉吴丹
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儿童青少年血脂肝功能
童年期创伤影响成年抑郁表达的中间机制
目的大量研究证明童年期创伤是成年期抑郁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关于童年期创伤究竟如何影响成年抑郁的机制方面目前尚不明确。Beck提出假设认为,童年期创伤通过后期发展的认知模型影响着成年期抑郁的表达。本文试图检验该假设或提供...
位照国陆邵佳吴韦玮廖梅李卫晖李则宣刘铁榜李凌江
汉族患者CYP3A4*18基因多态性与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酶的亚型CYP3A4*18的基因多态性对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8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阿立哌唑治疗4周(10~30 mg/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患者CYP3A4*18的基因多态性;于治疗第2、4周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并分别进行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携带CYP3A4*18野生基因型患者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剂量明显高于携带CYP3A4*18突变基因型患者(P〈0.05)。携带CYP3A4*18野生基因型患者与携带CYP3A4*18突变基因型患者相比,第2、4周末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CYP3A4*18的基因多态性可影响阿立哌唑的血药浓度,但并不能确定与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有关,尚待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周鹏张璇杨叶雅
关键词:阿立哌唑基因多态性血药浓度
自杀未遂妇女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应对方式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和应对方式。方法用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应付方式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6例女性自杀未遂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100名正常女性做比较。结果自杀女性平均年龄较小,自杀的诱发因素主要为家庭争吵、人际关系问题、经济困难和恋爱问题;服毒是自杀的最常见方式,服毒种类以精神药物类最多(39.74%),其次为有毒制剂(29.49%)。自杀未遂组遭遇生活事件总频数、精神紧张总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和紧张值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异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杀者有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他们的应对方式存在问题,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提示我们应加强应对困难能力的教育,加强和谐社会和家庭的建设,及早处理诱发因素,预防自杀。
沈启莹梁巍周惠芬李浩林雄标
关键词:自杀未遂心理社会因素妇女
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现状被引量:7
2015年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1]。世界各国报道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0.02%~0.20%,国内在0.028%~0.10%之间,且呈现上升趋势[2]。由于孤独症病因未明,尚无特殊药物治疗。目前,国内主要治疗手段是采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模式。马润娟[3]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状态,且对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感觉和躯体运动障碍等方面有一定作用。秦颖等[4]根据报道和观察,感觉统合康复训练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较好的疗效。因此,该治疗模式已被国内许多医疗机构所采用。孤独症患者的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5]。而在长期康复训练教育中父母起着主导作用。冀永娟等[6]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父母较正常儿童父母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易出现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由此可见,在漫长的照护过程中,患儿对父母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势必将影响到患儿的康复疗效。因此,研究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特征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疗效。现将孤独症患儿父母心理特征及干预措施综述如下。
萧素媚周巧华陈阳霞
关键词:孤独症心理特征护理
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变化轨迹: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2023年
目的描绘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变化轨迹。方法纳入2014年–2022年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基于真实世界的纵向糖代谢(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和脂代谢(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随访数据的观察。访视频率为每年1次,共随访8年,总访视次数为9次。结果糖代谢指标方面,空腹血糖水平在第7次访视时降为4.87 mmol/L,低于基线水平(P<0.01);糖化血红蛋白在第9次访视时为6.08%,高于基线水平(P<0.05);C-肽水平在第7次访视为3.14 ng/mL,高于基线水平(P<0.01)。脂代谢指标方面,从第2次访视开始,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基线水平(P均<0.01),其后基本稳定;总胆固醇水平在最后3次访视时分别为4.06、4.07、3.95 mmol/L,均低于基线水平(P均<0.01)。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在8年随访期间的变化总体较平稳。
叶小英陶卫群张晴晴杨颖佳谢新晖杨斌让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糖代谢脂代谢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