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机构详情>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

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

作品数:14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周亚光周亚光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能源
  • 3篇能源合作
  • 3篇航空
  • 3篇一带一路
  • 2篇能源法
  • 2篇教学
  • 2篇航空器
  • 2篇法律
  • 1篇电子学习
  • 1篇电子学习档案
  • 1篇多边投资规则
  • 1篇学习档案
  • 1篇学者观点
  • 1篇研究生管理
  • 1篇演进
  • 1篇运输协定
  • 1篇证券
  • 1篇证券化
  • 1篇知识产权
  • 1篇中国方略

机构

  • 13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中国民航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1篇王瀚
  • 1篇邓瑞平
  • 1篇张夏恒
  • 1篇周亚光
  • 1篇周亚光

传媒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国际贸易
  • 1篇国际展望
  • 1篇现代法学
  • 1篇保险研究
  • 1篇计算机产品与...
  • 1篇法商研究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人民法治
  • 1篇法学教育研究
  • 1篇经济法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博弈与协调:构建多边投资规则的中国方略被引量:7
2015年
国际投资法律机制正从多极体系向多中心结构变化,逐渐脱离当前国际投资法律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增多,发达国家正积极推动超大型自由贸易协定。此趋势的规则表现是国际投资法律机制从欧美两极化主导下的双边机制向多中心国家主导的多边化方向发展。我国应有应对不同场所下多边投资规则构建的方略,即在遵循优先构建地缘性多边投资规则、重点构建自贸区多边投资规则、主导构建非发达国家间多边投资规则、积极参与构建普遍性投资规则的基本方略基础上,对规则冲突进行协调。
邓瑞平周亚光
关键词:多边投资规则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2013—2018)的制度建构:实践创新、现实挑战与中国选择被引量:15
2019年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已走过丰硕的五年。而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制度的有力支持。自"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于2013年提出,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既继承了中国能源治理的原有模式,又开创性地发展了诸多新的制度路径。这表现为,在理论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以及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开展相应的制度创新;在实践方面,中国特色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积极有效地驱动了地方创新精神的涌现与发挥;而在对外合作上则采取了包括对接、论坛等多元化合作模式。此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是双向的,其不仅在于通过制度安排,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气进口;同时也是中国利用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优势,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建设的结果。当然,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深化,中国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挑战。例如,在政策的进一步创新、制度建构的体系化、法律政策的规范性以及机制化建设等方面都有待于强化完善。为此,实现能源合作制度建构从功能主义向规范主义转向,由实体能源向虚拟能源合作的深化,加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机制化建设,以及进一步扩大制度建构的开放性,通过"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模式,将更多愿意参与到"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的国家纳入到其中,将是中国能源合作走向成熟,并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案的有力举措。
吕江
关键词:能源法能源政策
美国关于WTO改革的主张、措施及中国的策略选择被引量:5
2020年
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将WTO改革作为其贸易政策议程的优先事项。其WTO改革主张涉及上诉机构职权、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发展中国家待遇、中国履行WTO规则情况等问题。美国为了实现其主张,一方面,通过施压WTO以推动WTO改革朝着“美国利益优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双边和区域贸易谈判以谋求规则霸权。美国关于WTO改革的主张和措施不符合WTO规则,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治理形成了挑战。因此,中国的应对思路可以包括:一是积极破解WTO生存危机;二是坚持发展中国家和市场经济地位;三是建议WTO强化限制单边措施的纪律;四是通过磋商与美国扩大共识。
宋瑞琛
裁判中心主义的国际私法教学体系探析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传统的国际私法教学是以学理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忽视了法律的实践理性,在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时代背景下,难以满足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裁判中心主义是以国际私法裁判为场景、以国际私法法律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涉外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裁判中心主义以环形思维的建立、程序与实体问题的融合、比较法说服功能的贯彻、准据法的选择为核心要素。裁判中心主义重构了国际私法的教学内容,由涉外性的判断、识别、涉外民商事程序法、法律选择的方法与规则、准据法的查明与适用5个部分组成。
周亚光
美国航空运输协定的模式演进及我国的借鉴被引量:6
2017年
自1978年完成国内航空运输自由化改革后,美国先后采用多种模式将美式"航空自由论"从双边向诸边推行。1979年《国际航空运输竞争法》规定了美国对外航空运输协定自由化的战略目标及实现保障机制,成为美国航空自由化法律输出的战略支点。此后,美国利用"比荷卢模式",采用各个击破策略瓦解航空秩序论同盟;利用双边"开放天空模式",加速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协定网络的形成。最后,美国分别与大西洋及太平洋国家达成诸边航空自由化协定形成"两洋模式",明确了为世界立法的雄心及重塑国际航空运输法律秩序的目标。美国推动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的相关策略对我国参与国际航空运输秩序的全球法律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周亚光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制度建构:发展历程、中国贡献与路径抉择被引量:2
2024年
“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十余个年头。这期间,尽管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诸多重大而深远的事件和变化,但共建“一带一路”却始终如一地向前迈进,成为国际合作中的时代典范。“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项目合作的具体实践过程,更是一个制度合作的不断建构过程。其既承载了历史所赋予的文化传统,又彰显了时代所蕴含的制度生命力。而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缩影,能源合作极好地反映了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和优势。无论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的建立,还是能源治理观的变革,都充分凸显了这一点。未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应着眼于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碳中和“1+N”政策体系,通过创新性地运用涉外法治,保障“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地发展。
吕江张可
关键词:能源合作能源安全
跨境电子商务法律借鉴与风险防范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法律问题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日益凸显,且无法匹配跨境电子商务的需要,在我国表现得更加突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缺失,现有的传统领域法律尚不适用,电子商务方面法律也有待建立与完善。与欧盟、美国、亚太等国家相比,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尚不健全,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不仅如此,我国在跨境电商平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跨境物流、跨境支付、通关与商检、税收、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也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完善,这些都成为后续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建设的重点。
张夏恒
关键词:法律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
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基于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和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观点的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需要域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美国作为重要的外部因素,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至关重要。通过研究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及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的观点发现,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虽包含一定客观理性的成分,但基于战略谨慎的认知仍占主导地位。目前美国已明确表态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合作,但其内在动机仍是竞争,意在维护其自身利益及霸权地位。基于此,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深化中美"一带一路"对话交流,拓宽美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渠道,挖掘中美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周边争端,主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则体系。
宋瑞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周边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规则转向
2018年
全球治理的危机:逆全球化与规则失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何能更好地增进普遍福祉,一直是治理的永恒话题而长盛不衰。无疑,冷战的结束使在全球层面上开展治理成为一种可能。然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欧美学者开出的治理方略,不仅没有实现'世界大同'的梦想,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战乱频仍和冲突不断的结果。
吕江
关键词:全球治理
航空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法律路径探析——以航空器机身险债券为例
2023年
当前我国航空再保险市场的综合实力薄弱,无法较好地承担起国内航空再保险业务的实际需求,过于依赖国际航空再保险市场,经营十分被动。适时开辟航空保险风险证券化等新型风险转移途径,坚持市场偏好、政府引导、财政支持、经验储备的正确道路,以构建航空器机身险债券为例,将航空器机身保险与资本市场相连接,使之成为航空再保险市场的有效补充,通过资本市场分散与缓解航空保险风险的压力,可极大程度地获取新的风险容量。职此之由,提出考察航空器机身险的特征构成、规范特殊目的机构设立及赔付、明确机身险债券触发机制选择,为航空器机身险债券搭建起合理机制框架,继而创设航空器机身险债券法律合规监管指引。以期凭借多元化途径突破我国航空保险市场的发展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航空保险市场自身承保实力,扭转对国际航空再保险市场严重依赖的畸形局面。
王瀚贾乔
关键词:航空保险保险风险证券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