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品数:190 被引量:308H指数:7
相关作者:周宗玲唐桂林张建群余承良李金宝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铜陵县植保植检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22篇标准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4篇农业科学
  • 2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6篇小麦
  • 34篇水稻
  • 27篇栽培
  • 16篇栽培技术
  • 15篇高产
  • 13篇规程
  • 12篇施肥
  • 10篇技术规程
  • 9篇农业
  • 9篇苹果
  • 9篇高产栽培
  • 9篇高产栽培技术
  • 8篇旱塬
  • 8篇防控技术
  • 8篇病虫
  • 7篇油菜
  • 7篇渭北旱塬
  • 6篇蔬菜
  • 6篇田间
  • 5篇性状

机构

  • 186篇寿县农业技术...
  • 18篇安徽省农业科...
  • 12篇安徽省农业科...
  • 10篇铜陵县植保植...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霍山县农业技...
  • 5篇滁州市农业农...
  • 5篇铜陵三泉现代...
  • 4篇安徽省植物保...
  • 4篇宿州市农业科...
  • 2篇咸阳职业技术...
  • 2篇合阳县农业技...
  • 2篇寿县植保站
  • 2篇安徽鸿康药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作物...
  • 1篇长丰县农业技...
  • 1篇阜南县农业技...

作者

  • 29篇戚士章
  • 21篇周宗玲
  • 21篇唐桂林
  • 16篇余承良
  • 11篇张建群
  • 11篇杨艳
  • 10篇陶伟
  • 9篇李金宝
  • 9篇姚传云
  • 9篇张秋红
  • 8篇戚士胜
  • 8篇张贤菊
  • 7篇林剑
  • 7篇王玲
  • 6篇胡凤桂
  • 6篇纪宗锐
  • 6篇张晓明
  • 6篇李宏松
  • 6篇孙艳妮
  • 5篇张翠梅

传媒

  • 51篇安徽农学通报
  • 36篇现代农业科技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西北园艺(综...
  • 6篇中国农技推广
  • 4篇农技服务
  • 4篇西北园艺(蔬...
  • 3篇果树实用技术...
  • 3篇安徽农业
  • 3篇北京农业(下...
  • 3篇基层农技推广
  • 2篇河北农机
  • 2篇西北园艺(果...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5篇2024
  • 14篇2023
  • 10篇2022
  • 21篇2021
  • 13篇2020
  • 15篇2019
  • 1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14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1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永寿县小麦抗旱节水集成技术初探被引量:3
2016年
陕西省永寿县地处渭北旱腰带西缘,海拔572.1~1 505.3 m,年均降雨量600 mm左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县,干旱始终是制约永寿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关于抗旱节水增效的途径较多,但大多数操作性不强,且成本较高。永寿县自2009年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以来,紧紧依托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不断加大小麦旱作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力度。尤其是2012年秋播后的10月至2013年5月。
孙艳妮周昕凡郭彬芳
关键词:旱作农业农业生产土壤含水量主茎叶片数成穗数
寿县大麦种养结合绿色生态循环模式示范推广实践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调整,种养业向着优质高产、绿色生态、节本增效方向快速发展。大麦是传统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质的饲料作物,在种养结合生产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国家大麦青稞产业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指导下,寿县开展了大麦种养结合多种利用模式的示范推广,包括大麦—冬放牧—春刈割模式,大麦(籽粒)—养猪—玉米模式,大麦—毛豆—西瓜套种模式,大麦—养羊—籽粒酿酒模式,大麦(籽粒)—养牛—牛粪养殖蚯蚓、牛粪作基质、牛粪作种植大麦有机肥,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韩兴龙
关键词:大麦生态循环
渭北旱塬苹果园易遭受的自然灾害及预防对策被引量:2
2019年
2018年4月,我国大面积的苹果园遭受低温冻害的侵袭,给广大果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渭北旱塬虽然处于世界苹果生产的优生区,但近几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轻者使果树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重者造成果树死亡。所以,自然灾害是渭北旱塬苹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渭北旱塬易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主要有冻害、霜冻害、日灼、果实裂纹及雹灾等,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并提出预防对策。
冯登龙
关键词:渭北旱塬苹果树
陕西苹果霉心病发生调查与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陕西苹果霉心病发生现状,于2020年对陕西苹果主产区不同苹果品种霉心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省苹果生长期霉心病平均病果率3.98%,树下落果中霉心病病果率远远高于树上果实的病果率,霉心病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总体上陕北山地苹果霉心病重于渭北北部和渭北南部。所有调查品种中,红元帅病果率最高,秦红次之,富士、瑞雪、秦阳和嘎啦接近,秦冠最低。结合气象和病害防治档案,明确了苹果品种、花芽露红至套袋前的降雨情况、药剂防治次数及防治时间是影响霉心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此期的降雨情况及时调整药剂防治时间。
刘万锋张彦龙王亚红
关键词:苹果霉心病影响因素
植物源性农产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寿县八公山“万亩果园”提升发展建议
2020年
安徽省寿县八公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近年来,八公山倾力打造"万亩果园"休闲农业示范区,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该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寿县八公山果园经济的对策建议。
周宗玲
渭北旱塬麦田蛴螬偏重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
2021年
介绍了地处渭北旱塬的永寿县近年来麦田蛴螬的发生为害情况,该虫有逐年偏重发生趋势,偏重为害的发生年距越来越短,发生范围越来越大,成为影响全县小麦安全生产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其偏重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蛴螬种类多、适应性强,单一作物连作、管理粗放,轻视防治措施,小麦播种偏早,气象条件适宜。提出了深耕灭茬,耙耱保墒,合理倒茬,平衡施肥,选用抗性强的品种,适期迟播的农业防控措施,加强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包衣,重视苗期化学防治及灯光、毒饵、糖醋液、树枝诱杀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张秋红张翠梅张亚琴任进兴
关键词:渭北旱塬麦田蛴螬重发原因
寿县杂交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规程被引量:2
2007年
以寿县水稻机插秧示范为例,从规化育秧和科学机插秧两方面介绍杂交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规程,为水稻生产的高产、增收提供参考。
杨君太张昌友戚士章戚士胜张晓堂杨艳
关键词:杂交水稻机插秧规程
寿县再生稻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4年
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可以达到“一次栽培两次收获”的目的,是可减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获得较高经济收益的一种轻简化栽培方式。再生稻生产首要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温光条件。根据多年试验,寿县中南部地区可以发展再生稻,而北部地区则需慎重。在寿县地区发展再生稻需要一定的配套技术。基于此,介绍了寿县再生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头季栽培(品种选择、田块选择、适时播种育秧、适时早插秧、科学管理水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再生季栽培等方面内容,并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胡璋伍姚传云戚士胜张建群李应生赵立军
关键词:再生稻栽培技术
寿县稻麦轮作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及效益分析
2024年
稻麦轮作是寿县主要的耕作方式,水稻和小麦产业是寿县农业的重要支撑,提高水稻、小麦产量和质量是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稻麦轮作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模式,该模式符合高产值、低投入、绿色环保又轻简实用的要求。详细介绍了稻麦轮作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分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林剑姚传云
关键词:稻麦轮作全程机械化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