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作品数:1,295 被引量:3,258H指数:22
相关作者:过巳吉张耿许长存李娟张英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10篇期刊文章
  • 365篇会议论文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8篇电子电信
  • 410篇理学
  • 230篇机械工程
  • 1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91篇文化科学
  • 61篇天文地球
  • 40篇电气工程
  • 3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5篇航空宇航科学...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化学工程
  • 12篇兵器科学与技...
  • 9篇医药卫生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军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4篇激光
  • 168篇散射
  • 121篇光学
  • 88篇电磁
  • 84篇教学
  • 81篇红外
  • 73篇雷达
  • 69篇激光器
  • 64篇图像
  • 56篇光束
  • 55篇电磁散射
  • 41篇晶体
  • 37篇光纤
  • 36篇课程
  • 35篇天线
  • 32篇电离层
  • 32篇光谱
  • 31篇折变
  • 31篇仿真
  • 30篇通信

机构

  • 1,286篇西安电子科技...
  • 94篇中国科学院
  • 39篇中国电波传播...
  • 2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中国电子科技...
  • 2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西安工业大学
  • 15篇空军工程大学
  • 9篇第二炮兵工程...
  • 9篇西北核技术研...
  • 9篇运城高等专科...
  • 8篇深圳大学
  • 8篇西北工业大学
  • 8篇松山湖材料实...
  • 7篇西安理工大学
  • 7篇渭南师范学院
  • 7篇中国空间技术...
  • 7篇中国航空工业...
  • 6篇桂林电子科技...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0篇吴振森
  • 40篇魏志义
  • 39篇张建奇
  • 37篇安毓英
  • 36篇魏兵
  • 29篇郭立新
  • 26篇杨志勇
  • 25篇邵晓鹏
  • 24篇葛德彪
  • 23篇过振
  • 22篇王石语
  • 22篇蔡德芳
  • 19篇王菊霞
  • 16篇石顺祥
  • 16篇滕浩
  • 15篇韩香娥
  • 15篇刘上乾
  • 15篇刘飞
  • 14篇许正文
  • 13篇文建国

传媒

  • 130篇西安电子科技...
  • 74篇光子学报
  • 64篇物理学报
  • 58篇电波科学学报
  • 57篇光学学报
  • 39篇红外与激光工...
  • 28篇中国激光
  • 26篇激光与光电子...
  • 23篇陕西省物理学...
  • 19篇电子科技
  • 18篇红外与毫米波...
  • 17篇电子学报
  • 17篇强激光与粒子...
  • 13篇激光杂志
  • 10篇激光技术
  • 9篇系统工程与电...
  • 9篇应用光学
  • 9篇第二十一届全...
  • 8篇光学精密工程
  • 8篇光散射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29篇2022
  • 94篇2021
  • 44篇2020
  • 84篇2019
  • 63篇2018
  • 106篇2017
  • 93篇2016
  • 177篇2015
  • 122篇2014
  • 27篇2013
  • 9篇2012
  • 3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27篇2008
  • 18篇2007
  • 24篇2006
  • 26篇2005
  • 15篇2004
1,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湍流对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孔径平滑因子的影响
大气湍流严重影响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性能,而孔径平滑效应能有效抑制湍流引起的光强闪烁效应。本文采用包含内外尺度影响的修正von Karman 湍流谱模型,并根据Tatarskii 给出的孔径平滑因子定义式和波场交叉谱密度...
卢芳赵丹韩香娥
关键词:大气光学高斯-谢尔模型
船海复合场景面元化快速电磁建模方法及SAR成像仿真被引量:5
2016年
在微波高频段,海面背景或海上船类目标往往具有电大尺寸和复杂精细的结构,这给船海复合场景的电磁建模带来巨大的计算负担。为简化计算,基于海面电磁散射模型面元化思想和图形电磁学,结合计算耦合场的四路径模型,提出一种电大尺寸船海复合场景电磁散射的快速计算方法。在保证海面与目标复合散射场的计算准确性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仿真并分析不同雷达参数下动态海面与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以及精确数值方法结果的良好一致性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将复合散射快速计算方法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李宁张民王欣聂丁
关键词:雷达散射截面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半导体激光器近场测量技术被引量:1
1998年
讨论了确定半导体激光器传播模近场分布的一种方法。给出实际器件的测量结果,表明本方法简单、精度较高。
曾小东安毓英于常青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器近场分布
计算成像技术及应用最新进展被引量:50
2020年
计算成像技术(CIT)是一类有别于传统光学成像"所见即所得"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的新体制成像方式。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发展和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计算成像技术在光电成像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计算成像技术通过对光场信息进行采集和计算,达到传统成像无法企及的信息利用率和解译度,满足"更高(分辨率)、更远(探测距离)、更大(光学视场)"的光电成像需求。从成像全链路的信息获取与丢失过程出发,通过透过散射介质成像、偏振成像及仿生成像等几种典型的计算成像方式对光场多物理量信息获取和解译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计算成像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实现途径。根据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前瞻性地提出了计算光学系统设计和超大口径望远镜的设计思想。计算成像技术在提高成像分辨率、扩大探测距离、增大成像视场及减小光学系统体积和功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望穿透云雾、活体生物组织等实现更远距离、更大深度的成像,应用前景广阔。
邵晓鹏刘飞李伟杨力铭杨思原刘佳维
基于修正Keystone变换的多目标高阶运动校正方法
根据传统PD雷达的设计原则,在相参积累时间内,目标的跨距离单元走动不能超过半个距离分辨单元。当相干积累时间较长、信号带宽较大或目标进行高速运动时,这一要求很难满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修正Keystone变换的多目标高阶运动...
赵佳王欣张民
关键词:ISAR多目标
文献传递
基于固体薄片超连续飞秒光源驱动的高次谐波产生实验
2017年
本文报道了采用基于熔石英薄片超连续的少周期飞秒光源驱动高次谐波产生的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将重复频率1kHz的飞秒钛宝石激光放大器所输出的能量0.8mJ、脉宽30fs的脉冲聚焦到7片0.1mm厚的熔融石英片中,得到了覆盖带宽大于倍频程的展宽光谱.利用啁啾镜补偿色散后,经瞬态光栅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测得脉宽为6.3fs,对应约2.3个光学周期.利用压缩后的激光脉冲聚焦作用于惰性气体,并通过调节尖劈插入量改变脉宽,分别测得了分立以及连续的高次谐波截止区信号,结果与6.3fs的脉冲宽度相符合.
刘阳阳赵昆何鹏江昱佼黄杭东滕浩魏志义
关键词:超连续光源高次谐波
薄膜厚度宽带监控中评价函数的修正被引量:2
2004年
 在镀膜过程中,采用宽光谱实时监控薄膜厚度的方法,评价函数的准确计算关系到薄膜厚度的最终监控结果.而薄膜材料的吸收会引起评价函数的失真.本文采用软件的方法,在镀下一层之前,对其评价函数中的理论透射比作以修正,消除已镀层吸收对其的影响,由此逐层进行直至结束.实验结果表明,薄膜厚度监控误差可以达到10-3以下,效果良好,完全可以满足实际需要.
韩军尚小燕曹春
关键词:宽光谱评价函数
沙尘暴对太赫兹波传播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研究太赫兹波在沙尘暴中的传播特性,应用Mie散射理论研究了太赫兹波段沙尘粒子的散射特性,得到沙尘粒子的散射效率因子、消光效率因子和吸收效率因子随粒径、太赫兹波长的变化关系。基于沙尘粒子尺寸的对数正态分布,数值计算了沙尘暴的太赫兹衰减。研究结果表明,沙尘的衰减随能见度的增大而减小,波长越小,沙尘暴引起的太赫兹波衰减越大;波长为40μm时,沙尘暴对太赫兹波传播影响最大,浮尘对太赫兹波传播影响最小。低能见度沙尘暴对太赫兹波传播影响明显。
董群锋郭立新李应乐李应乐
关键词:太赫兹波沙尘散射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云计算调度资源模型被引量:1
2020年
在云计算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大量调用计算机资源,过度调度资源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造成资源浪费,调度效率低下等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优化蚁群算法的云计算调度资源模型,该模型可以提供较为优化的云计算调度资源方法,解决过度调用资源等问题。该模型使用优化后的蚁群Matlab算法为蚁群计算寻找从出发点到终点最为便捷的道路,并最终实现云计算调度资源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出该模型可以在最短时间实现在云计算中调用最为合适的资源,达到提高调度效率的作用。
王勃徐静孙雪莹
关键词:蚁群优化算法云计算调度
光折变晶体几何结构对自泵浦相位共轭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基于Cu∶KNSBN晶体的自泵浦相位共轭实验,研究了光折变晶体的几何结构对自泵浦相位共轭特性的影响,得到在入射角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入射位置的变化相位共轭光输出有最大值,几何结构不同最大值输出对应的位置不同.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晶体结构在双作用区自泵浦相位共轭机制中的作用,指出几何结构、入射位置与自泵浦光通道、耦合系数的关系及在自泵浦相位共轭效应中存在一个最佳入射光工作位置.
王晓颖石顺祥
关键词:自泵浦相位共轭
共1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