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 作品数:289 被引量:1,334H指数:20
- 相关作者:孙向齐张保华陈明涛陈博张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从主权债务危机应对机制看欧美全球治理理念
- 2014年
- 欧债危机的治理再次凸显了目前国际社会中进行全球治理的必要性。但是当前世界处于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转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观念指导下,作为全球治理倡导者的欧美国家又有何异同,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借鉴。本文将从对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应对机制分析入手,对比穿梭于其中的欧美全球治理观念。
- 苏相中
-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全球治理
- 控辩主导下的“一般应当”:量刑建议的效力转型被引量:37
- 2020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典带来诸多结构性的问题,有关量刑建议的效力是其中重要争点之一。控辩主导下的量刑建议效力转型与审判权统一归属法院并不矛盾,对《刑事诉讼法》第201条"一般应当"的理解,主要体现在没有法律规定事由,法院不得在量刑建议的建议刑期之上进行量刑。以协商性司法的转型角度观察量刑建议的确定效力,进而理解"一般应当"的规范意蕴,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符合制度逻辑的研判思路。
- 郭烁
- 关键词:量刑建议协商性司法
- 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础权利保障研究——以老年保健品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例
-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需要体系化的法治保障。在制度层面明晰老年人在消费领域的权利基础和权利保障,是构建老龄健康产业发展权利支撑体系的基础。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现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双重困境,构建老龄健康产业发展权...
- 郑翔郭佳
- 关键词:老年消费者保健品消费
- 中国古代权威秩序中的法统——一个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中国古代社会的大一统秩序,是由政统、道统、法统、社统等四个子系统共构而成的权威秩序。在此共构的大系统中,政统发挥着整合的功能,在整个权威秩序中居于主导地位;法统得到政统的支撑,体现道统的价值理念,在国家公共领域建立强制性的规范秩序,在社统区域维持最低限度的规范秩序。根据社会秩序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法统可分为三个结构性区间:暗弱区,在秩序体系的上层区域,政统发挥主导作用,法统的规则不明确,发挥的功能弱小;强力区,在秩序体系的中间层,规则明确、功能强大;衰弱区,在秩序体系的下层,有规范而难以执行,法统功能越是靠近边缘区域越是衰弱。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权威秩序的解析,进而阐释中国古代法统与政统、道统、社统的共构机理,客观认识其内在合理性和局限性。
- 张生
- 关键词:法统
- 取保候审适用的影响性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与无罪推定原则、人权保障理念关系最为密切的"制度设计"之一。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细化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约束以及增加了保证金的确定和缴存机制,使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就司法实践反馈的相关情况看,取保候审的适用率在局部地区有着显著抬升,在调研的大部分地区则并无明显变化,审前羁押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只是稍有改观。
- 郭烁
- 关键词:取保候审
-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意义
- 2013年
-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宝贵的法律文化资源。中国在当前学习西方法律的浪潮中,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西方法律制度在中国的传播和有效实施培育适合的土壤,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 黄沈阳
- 关键词:法律文化法治
- 论“人工智能法”框架体系的多维动态模式
- 2025年
- “人工智能法”框架体系的多维动态模式是顺应人工智能治理发展趋势的产物,其可以有效满足人工智能治理精细化的需求,同时也符合立法的内在要求和抢占话语权的需要。多维动态模式是三个基本维度的有机组合,分别是基于主体进行治理的价值链维度、基于流程进行治理的生命周期维度以及基于不同场景进行治理的场景维度。在组合方式上,多维动态模式要求以人工智能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在不同环节为价值链中的不同主体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方式,并且根据特殊场景在各个环节设置针对性规则。其动态化调整则应基于敏捷治理的原理,通过设立“人工智能法”框架体系的实时监测、多元合作和信息反馈机制加以实现。这种多维动态模式有效结合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各单一模式,可以弥补单一模式的缺陷,并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
- 马国洋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反思与重构被引量:10
- 2024年
- 证据种类法定主义是大陆法系法定证据制度的逻辑起点。但由于历史与政治逻辑的时代变迁、程序运行环境的结构性变化和证据法基本原理的深化发展,证据种类法定主义在大陆法系被抛弃,逐渐从法定证据种类限制演变为取证合法性限制。中国的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立法表达是一种封闭性的法定证据种类制度,其制度动因在于便利与规范证据的分类审查判断。实践中,我国证据种类法定主义表现为将“取证合法性限制”和“真实可靠性限制”当成了“法定证据种类限制”,存在不能涵盖全部证据形式、不符合现代证据法基本原理、阻碍了法庭认识论功能的实现等问题。未来应在否定证据种类法定主义的基础上,强化法定证据种类规范功能的转向,保持证据分类审查判断的制度优势,从而重构一种半开放式列举的证据实质审查制度,以符合证据法的基本原理和事实认定的基本规律。
- 郑飞
- 关键词: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审查
- 新时代高校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高校外事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双一流”建设中扛大旗、走前列,笔者认为必须强化“五观”。一、强化“政治观”,紧紧跟党走“政治观”就是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做好高校外事工作的根本。高校外事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政策性、业务性、开放性、综合性极强,一举一动关乎学校和国家的利益与形象。
- 郭馨蔚
- 关键词:外事高校政治业务性
-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老龄法律制度体系被引量:1
- 2021年
- 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全局性问题,从老龄法律制度层面来看,需要认真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项工作的要点.
- 郑翔
- 关键词:法律制度体系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