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作品数:637 被引量:2,564H指数:21
相关作者:周延郭皓张栋刘烨何艳秋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3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1篇农业科学
  • 168篇水利工程
  • 70篇天文地球
  • 65篇建筑科学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文化科学
  • 19篇经济管理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理学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91篇土壤
  • 61篇黑土
  • 50篇灌溉
  • 47篇黑土区
  • 45篇水资源
  • 41篇水分
  • 40篇水稻
  • 36篇玉米
  • 22篇农业
  • 21篇生物炭
  • 21篇寒区
  • 20篇氮素
  • 19篇土壤水
  • 19篇径流
  • 18篇水文
  • 17篇冻融
  • 17篇三江平原
  • 17篇节水
  • 16篇农田
  • 15篇混凝土

机构

  • 630篇东北农业大学
  • 31篇哈尔滨工业大...
  • 26篇学研究院
  • 23篇东北林业大学
  • 21篇黑龙江大学
  • 16篇绥化学院
  • 10篇内蒙古农业大...
  • 8篇河海大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哈尔滨工程大...
  • 7篇扬州大学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6篇贵州财经大学
  • 6篇桂林电子科技...
  • 6篇哈尔滨理工大...
  • 6篇三峡大学
  • 6篇郑州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46篇付强
  • 27篇张忠学
  • 26篇刘慧
  • 22篇魏永霞
  • 17篇刘东
  • 16篇齐智娟
  • 15篇崔嵩
  • 15篇吴昱
  • 13篇李天霄
  • 11篇邢贞相
  • 11篇李铁成
  • 7篇王子龙
  • 6篇汪恩良
  • 6篇范峰
  • 5篇朱士江
  • 5篇支旭东
  • 5篇杨树青
  • 5篇陈鹏
  • 5篇王贵作
  • 5篇姜秋香

传媒

  • 104篇农业机械学报
  • 6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8篇灌溉排水学报
  • 20篇农业工程学报
  • 18篇节水灌溉
  • 17篇应用基础与工...
  • 10篇河南水利与南...
  • 10篇水利科学与寒...
  • 9篇人民黄河
  • 8篇水利学报
  • 8篇水利水电技术
  • 8篇黑龙江水利科...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7篇黑龙江大学工...
  • 6篇黑龙江教育(...
  • 6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学术交流
  • 5篇水利科技与经...
  • 5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20篇2024
  • 57篇2023
  • 42篇2022
  • 54篇2021
  • 61篇2020
  • 109篇2019
  • 121篇2018
  • 71篇2017
  • 1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17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6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建三江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与关键影响因子识别被引量:5
2022年
基于建三江垦区1995—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其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TFPWMK)研究3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作物未来需水量变化趋势;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6个气象因子与作物需水量的相关性,识别了作物需水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子变化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垦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3种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84.84、425.91、319.11 mm;影响水稻、玉米和大豆需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净辐射和日照时长,对作物需水量有明显增进作用;风速、相对湿度通过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对作物需水量有一定限制作用;在1995—2018年时间序列中,水稻和大豆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的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水稻和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呈降低趋势。研究可为该垦区作物灌溉水量分配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邢贞相邢贞相李凤昱王丽娟付强王红利
关键词:作物需水量建三江垦区R/S分析法
系统化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被引量:4
2004年
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关注,就业率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学能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本文通过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近几年就业工作的回顾,总结一些好的做法,提出一些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些问题。
卢铁光汪志君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就业率可持续发展
黑土区坡耕地壤中流水平迁移动力学模型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解决我国黑土区坡耕地犁底层影响下壤中流水平迁移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问题,基于能够连续模拟犁底层上部土壤及犁底层内部土壤水分垂直迁移的Richard模型,借鉴模拟犁底层以上土壤水分水平迁移的壤中流动力波模型及'双超'模型原理,提出了适合黑土区坡耕地壤中流水平迁移的模拟机理模型,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获取实测值,分析了壤中流产生及迁移影响因素影响机理。通过试验得出:土壤质地一定条件下,坡面坡度是决定壤中流强度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坡度的增加,壤中流强度增加显著。土壤初始含水量及降雨强度仅对产流时间影响较大,对壤中流流量大小影响较小。壤中流流量显著小于土壤表面径流,但其对土壤养分水平迁移的贡献可能高于土表径流。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两种坡度条件下RMSE分别为0.136 ml/min和0.138 ml/min,R^2分别为0.89,0.92,模型能够反映出存在犁底层条件下的壤中流产生情况,说明壤中流水力坡度可以近似为地面坡度,同时将犁底层入渗能力作为壤中流计算依据的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进一步解决了犁底层中存在土壤水分垂直入渗条件下如何利用Richard模型进行壤中流侧向出流计算问题。
曹程鹏张飞段建明
关键词:黑土区坡耕地犁底层壤中流
寒区水库护坡冰推破坏研究进展
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冬季河渠、水库等结冰会形成冰盖并产生作用于水工建筑物上的静冰荷载。为了提高东北地区水库的安全稳定性建设,必须考虑静冰荷载的作用。冰是一种复杂的材料,冰的存在是因为热传热的过程,冰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
冷玉鹏汪恩良
关键词:力学性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选取反馈管理、课程质量、绩效预期、认识负荷、易用预期等12项指标,构建网络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网络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在评价体系中教学系统准则模块下的反馈管理指标、学习内容准则模块下的课程质量指标对网络教学效果影响最显著;教学政策模块、学习用户的学习风格影响程度最小,该评价体系为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孙楠徐丽君王子龙关英红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网络教学效果
水氮耦合对黑土稻作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 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43.42%、18.32%~24.97%、13.85%~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13.18%、10.73%~12.86%、10.53%~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 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 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秦子元张忠学张忠学宋健孙迪李铁成
关键词:水稻黑土区水氮耦合氮素吸收利用
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规划设计
2019年
蒋沟河位于焦作市高新区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穿越迎宾路,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大沙河支流,2012年列入中小河流治理,由于上游经过博爱县城,沿途有城乡生产生活用水排入河道,河道水质较差,因此结合焦作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通过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的建设,净化河道水质,改善焦作市长济高速焦作南出口水生态环境。蒋沟河迎宾路两侧生态湿地工程位于迎宾路上游518 m,下游682 m,全长1.26 km,包括河道边坡整治工程、人工湿地工程、湿地两侧绿道工程、液压坝工程,主要任务是调蓄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景观。
郭乙霏杨柳
关键词:生态湿地生态环境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本文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需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基于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际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了以"基础实践—专业训练—科技实践"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土木工...
刘嫄春侯为军戚颖刘东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改土培肥效应的持续影响被引量:18
2021年
为探明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坡耕地的持续影响,以东北黑土区1.5°、3°、5°的坡耕地田间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结构及其养分进行为期4年的观测。于2016年试验开始前,按75 t/hm2一次性施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各坡度均设置不施加生物炭的对照组,共计6个小区,后续年份不再施加生物炭。结果表明,单次施加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气相、液相比例,提高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改善土壤三相比例,较对照组土壤孔隙度提高2.83%~5.56%,土壤容重降低1.89%~3.62%。施炭后土壤中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9.54%~18.21%、21.35%~28.02%、11.99%~22.71%。各项指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评估得出综合肥力等级指数,并拟合回归方程预测2020—2022年等级指数,比较肥力变化情况得出单次施用生物炭对培肥土壤作用的有效年限为6~7年。
魏永霞魏永霞王鹤石蕴刘慧
关键词:生物炭黑土坡耕地
基于Geo-studio心墙内高渗透区渗透特性研究
2023年
黏土心墙土石坝是我国应用最广泛坝型之一,其优点是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强、对地质条件要求较低、就地取材、造价低等。土石坝因自身构造特点存在渗流问题,渗透破坏是诱发土石坝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心墙作为防渗体会因质量问题或施工不当等易出现高渗透区域,促使坝体发生渗透破坏,威胁坝体安全。以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的黏土心墙土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高渗透区域心墙对土石坝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渗透区域显著提高坝体渗漏速率及渗漏量,提高心墙出逸点高程,增加局部孔隙水压力,影响心墙右侧(下游)渗流场。随着高渗透区域位置升高,坝体渗漏量逐步减少,心墙出逸点高程逐渐降低,孔隙水压力升高区域逐渐扩大,加剧对单宽渗漏量及心墙出逸点高程影响。高渗透区位置处于距坝基2、7、12和17 m时,引发区域内孔压偏高18%、50%、60%以及90%以上。当高渗透区域渗透系数增加时,位于中位高渗透区域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偏高区域有缩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未来依据大坝监测数据作渗流反演分析及动态安全监控和评估提供参考,保证大坝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连续性控制,提高坝体安全性。
秦丽辉王琦刘嫄春李相燚
关键词:心墙土石坝有限元数值模拟渗流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