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医学院

作品数:293 被引量:1,007H指数:15
相关作者:高劲松洪衍波姚如愚林世清陈相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5篇医药卫生
  • 13篇政治法律
  • 10篇文化科学
  • 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0篇细胞
  • 24篇蛋白
  • 18篇基因
  • 16篇免疫
  • 14篇肿瘤
  • 13篇干细胞
  • 10篇突变
  • 10篇疗效
  • 9篇基因座
  • 8篇糖尿
  • 8篇糖尿病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小鼠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分化
  • 6篇蛋白质
  • 6篇源性
  • 5篇血清
  • 5篇人工智能

机构

  • 284篇中山大学
  • 25篇中山大学附属...
  • 16篇暨南大学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浙江省公安物...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复旦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广州医学院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浙江省公安厅
  • 4篇浙江警察学院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广州大学
  • 3篇公安部物证鉴...

作者

  • 14篇吴长有
  • 9篇吕德坚
  • 8篇吕芳丽
  • 7篇付笑迎
  • 7篇杨滨燕
  • 6篇林浩添
  • 6篇黄世光
  • 5篇李丽
  • 4篇陈纯
  • 4篇黄博
  • 4篇吴微微
  • 4篇任文彦
  • 4篇黄绍良
  • 4篇郝宏蕾
  • 4篇王怀锋
  • 3篇刘迪辉
  • 3篇赖文英
  • 3篇郭中敏
  • 3篇黄晓丹
  • 3篇吴文

传媒

  • 12篇免疫学杂志
  • 11篇中山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眼科学报
  • 7篇中国法医学杂...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细胞与分子免...
  • 4篇刑事技术
  • 4篇解剖学研究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新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生命科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4
  • 21篇2023
  • 21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15篇2016
  • 19篇2015
  • 7篇2014
  • 16篇2013
  • 23篇2012
  • 26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 13篇2008
  • 8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2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B*5101与白塞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 探讨HLA -B 5 10 1等位基因与白塞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HLA -A和HLA -B抗原。应用PCR -SSP技术对HLA -B5 1等位基因 (HLA -B 5 10 1~HLA -B 5 10 7)进行分析。 2 0名白塞病患者符合国际白塞病委员会分类诊断标准 ,同时以 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 在白塞病患者中 ,HLA -B5 1表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患者为 6 0 % (12 2 0 ) ,对照组为 16 .7%(5 30 ) ],χ2 =10 .0 4 ,P <0 .0 0 1,校正P值 <0 .0 5 ,相对危险度为 8.98。没有发现其它HLA -A和HLA -B抗原与白塞病相关。在 12例HLA -B5 1阳性的患者中 ,均为等位基因HLA -B 5 10 1,5个HLA -B5 1阳性的对照亦均为等位基因HLA -B 5 10 1。结论 : 等位基因HLA -B 5 10
汪运山李晓兵潘光锦亓国钢朱之炜
关键词:白塞病基因型等位基因
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对AD模型鼠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neurturin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穹窿-海马伞(FF)切断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将这两种因子联合注射到FF切断的大鼠侧脑室,注射一个月后,取脑进行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对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核垂直支(VDB)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存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F切断一个月后,损伤组损伤侧MS和VDB的NGFR阳性神经元大量减少(分别减少64.8%和51.4%),MS和VDB的NGFR阳性细胞的面积和周长显著降低(P<0.01),OD值显著增高(P<0.01);NGF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受到保护,NGFR阳性经元数显著高于损伤组损伤侧(P<0.01);联合组损伤侧NGFR阳性神经元也受到保护(MS和VDB细胞数分别只下降7.3%和15.4%),与损伤组损伤侧比较NGFR阳性细胞数增加了57.4%和36.0%(P<0.01),也明显高于NGF组(P<0.05);细胞形态学参数明显改善(P<0.05),细胞膜受体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neurturin和NGF联合应用和NGF单独应用均能不同程度地保护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冷水龙龙大宏洪乐鹏谢瑶
关键词:胆碱能神经元侧脑室
肝切除相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08年
赖佳明梁力建
关键词:肝切除临床治疗效果肝胆管结石肝胆疾病切除治疗肝肿瘤
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记忆性IL-22^+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与外周血中IL-22+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其表型特征。方法分离人肠道正常粘膜与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anti-CD3+anti-CD28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L-22的产生及其与IFN-γ、IL-17的关系,分析IL-22+T淋巴细胞CD45RO,CD62L,CCR7,CCR6,CCR10,CCR4等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与anti-CD3+anti-CD28刺激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产生少量的IL-22(0.6%;0.57%)相比,肠道粘膜CD4+T细胞产生大约3.15%的IL-22,CD8+T淋巴细胞产生4%左右的IL-22。此外,肠道粘膜CD4+和CD8+T细胞中存在一群产生IL-22并独立于Th1、Th17,Tc1、Tc17的细胞亚群。肠道粘膜IL-22+T细胞表达较高比例的CD45RO,其中部分细胞表达CCR7,而较少表达CD62L。进一步研究表明,肠道粘膜CD4+IL-22+和CD8+IL-22+T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CCR10(55.3%;73.9%),部分细胞表达CCR6或CCR4。结论人肠道正常粘膜组织中IL-22主要由效应型或中央型记忆T细胞产生,部分IL-22+T细胞独立于Th1、Th17,Tc1、Tc17细胞亚群。
王慧刘昀付笑迎兰平何晓生吴长有
关键词:IL-22T淋巴细胞表型特征
177例登革热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特征,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统计2014年7月至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登革热病例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其特征。结果疑似登革热病例217例,确诊阳性177例,阴性40例。病例中0~13岁组20例,14.50岁组125例,≥51岁组72例,阳性率分别为70.O%、85.6%和77.8%。阳性患者出现白细胞计数(WBC)降低、血小板计数(PLT)降低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2.1%、32.2%和35.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以及肌酐异常的比例分别为54.8%、29.4%和21.5%均高于阴性组,而血清尿素异常的比例为10.7%。14-50岁组与≥51岁组WBC和PLT降低程度比0-13岁组更为明显。成年组及老年组的登革阳性率高于儿童组,WBC和PLT降低程度更明显。结论本实验室检验结果符合登革热诊断指南的描述特点,但患者年龄较以往报道偏大;WBC和PLT具有一定筛查价值。
姚尧黄浩黄宪章刘胜武
关键词:登革热登革病毒
川崎病患儿红细胞补体受体1数量基因多态性及红细胞免疫的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分子在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初步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与ECR1数量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0例川崎病患儿(病例组)和2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ECR1活性与E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病例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接近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HL和LL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儿童(P<0.01),两组CR1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患儿CR1数量基因呈中低度表达所致,提示CR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川崎病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邓向红林茹珠何庭宇刘迪辉黄良锦刘哓真赖文英阮兢李明
关键词:川崎病红细胞免疫基因多态性
杏仁核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体积测量与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杏仁核的空间形态与位置的三维重建技术,为颅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可视性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健康自愿者,男性20例,女性20例,应用1.5TMRI,在标准的脑立体定向空间做1mm层厚的MRI轴位脑扫描,在MRI上对杏仁核进行识别、手动分割、提取和三维重建,并对其进行测量与标准化处理。结果:获得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杏仁核技术;重建后的杏仁核立体图像顺滑、清晰,形态逼真,可任意旋转与缩放;重建的杏仁核体积,男性左侧为(1435.0±60.3)(1373.0~1497.0)mm3,右侧为(1382.0±64.7)(1312.0~1447.0)mm3;女性左侧为(1394.0±65.1)(1358.0~1460.0)mm3,右侧为(1417.0±61.4)(1325.0~1479.0)mm3,左右侧对比、男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杏仁核经计算机三维重建后,脑立体定向手术能通过其图像进行针对性方案设计,降低盲目性。
胡辉华常会民汪华侨
关键词:杏仁核三维重建体积测量立体定向手术
气管切开患者应用Passy-Muir说话瓣膜的个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验证Passy-Muir说话瓣膜辅助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气管套管的作用。方法对1例气管切开长期不能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评估后,应用PMV,观察患者的呼吸、言语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最终能否拔掉气管套管。结果患者呼吸、言语及吞咽功能得到很多改善,成功拔除气管套管。结论PMV能够帮助气管切开长期气管插管患者改善言语、呼吸及吞咽功能,最终拔除气管插管。
徐亚林陈俊伟窦祖林谢柱明叶仿武蔡文超
关键词:PMV气管切开
复元愈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元愈肝胶囊对慢性肝炎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102例慢性肝炎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日服复元愈肝胶囊0.4粒/次,3次/日,连服3个月;对照组36例日服东宝肝秦片3片/次,3次/日,日加服拉米呋定...
黄骏黄河清施斌黄勤文徐凤玉刘爱华
关键词:中医治疗复元愈肝胶囊
文献传递
鼻咽上皮细胞的调节性容积回缩能力及机制被引量:1
2005年
用图像分析系统和通道阻断法研究了原代人胎儿鼻咽上皮细胞的调节性容积回缩(regulatoryvolumedecrease,RVD)能力及其机制。结果发现,低渗刺激可诱发鼻咽上皮细胞产生RVD,在160-240mOsmol/L范围内,RVD强弱与渗透压呈“S”形负相关(r=-0.99,P<0.05),与细胞肿胀程度呈“S”形正相关(=0.99,P<0.05)。Cl^-通道阻断剂tamoxifen(20μmol/L),ATP(10mmol/L)或NPPB(100μmol/L)对RVD阻抑率分别为100%(P<0.01),76.3%(P<0.01)和62.7%(P<0.01)。本研究表明,鼻咽上皮细胞受到低渗刺激时可产生RVD,Cl^-通道开放是其RVD的关键机制。
孙雪荣陈丽新毛建文朱林燕聂思槐钟平李攀王立伟
关键词:鼻咽上皮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氯离子通道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