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大鲵研究所 作品数:16 被引量:173 H指数:10 相关作者: 康练常 罗浩 唐初春 甘敏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经济管理 医药卫生 更多>>
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2012年 为解决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快速与健康发展,分析了大鲵的价值、市场前景与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意义,并探讨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大鲵产业前景好,但大鲵产业发展中存在法律政策的制约、疾病防治与苗种繁殖技术的不成熟等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罗庆华 王朝群 谢文海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明确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战略,应用SWOT分析法,对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内部条件的和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产业发展战略模型。对4种战略进行甄别与选择,认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机遇大于威胁;同时,必须重视产业劣势与威胁的存在,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战略应以增长型战略(SO)为主,以防御型战略(WT)为辅。探讨大鲵产业战略的实现途径,认为加强大鲵资源保护、推进标准化规模生产、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关联、实施品牌战略与健全服务体系为其可行的实施途径。为张家界市大鲵产业战略决策与产业规划提供借鉴。 罗庆华 谢文海 王朝群 陈秋宇 王金平 朱深海关键词:SWOT分析 野生大鲵繁殖洞穴生态环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007年 为了探明野生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自然繁殖所需要的主要生态条件,给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的自然繁殖提供生态学依据,对张家界国家级大鲵保护区境内野生大鲵的栖息繁殖洞穴进行生态学考察。对海拔、洞口的宽度与高度等10个生态因子进行定量观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鲵选择繁殖洞穴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洞口高度、洞底组成,以及洞穴中水的透明度、pH、流速、饵料丰度7个因子。对大鲵繁殖洞穴相连河段进行调查,发现多为山溪流。对繁殖洞穴中水的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硫化物等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除硫化物外,其他指标多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可见大鲵自然繁殖对洞穴与水质的要求较高。 罗庆华 刘清波 刘英 罗浩 唐初春关键词:繁殖 生态条件 洞穴 水质 中国大鲵营养成分研究进展及食品开发探讨 被引量:31 2010年 该文综述中国大鲵的营养成分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大鲵肌肉营养价值高,其蛋白质质量好,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高,基本无限制性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DHA含量高。分析大鲵食品的现状,提出蛋白质氨基酸类与功能性油脂类等保健食品可作为大鲵特色食品开发的主要方向。此外,发现不同养殖方式的大鲵肌肉的营养成分差异较大。 罗庆华关键词:营养成分 氨基酸 保健食品 张家界大鲵人工放流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009年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杀等,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我国II类保护野生动物。为探索大鲵人工放流的有效方法,实现野生大鲵资源增殖,作者对2002-2008年间在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的大鲵人工放流活动与放流效果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对放流点的隐蔽物、水质及饵料生物等生境特点的分析,探讨影响放流成败的因素。该保护区内共在9处大鲵原栖息地进行了11次人工放流活动,共放流各种规格大鲵995尾,其中4次成功。成功放流的大鲵为1-4.5kg的性成熟个体,雌雄比在1:1和1:1.5之间,成功放流点均有良好的后期管理措施,如建立保护站,补充饵料等。虽然所选择的多数放流点生境基本能满足大鲵生长和繁殖的要求,但由于受水质、饵料或安全某一因素的制约,野生大鲵资源增殖效果不明显,导致放流失败。因此我们认为依据野生大鲵繁殖的生境特征标准,科学选择放流地点,选择性成熟的大鲵在春季放流,并进行完善的后期跟踪保护,可能是大鲵人工放流成功和实现资源增殖的有效途径。 罗庆华 刘英 张立云关键词:ANDRIAS DAVIDIANUS 人工放流 资源增殖 野生种群 旅游城市构建资源型生态产业链的实证研究--以张家界市大鲵产业为例 为了促进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其他城市和行业构建资源型生态产业链提供思路。应用产业链理论,探讨了旅游城市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发展存在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产业规模有待扩大、产业带动效应有待增强的问题,从纵向整合、横向整合... 谢文海 罗庆华 王朝群 卓德兵 张琦张家界大鲵生境特征 被引量:15 2009年 2006—2008年的7—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鲵栖息河段及其洞穴特征、水质和饵料生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该保护区野生大鲵的生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鲵栖息河段海拔适中,在(373±97)m,河宽与河深均较小,分别为(6.39±2.13)m和(1.07±0.53)m;河段底质均为石质性结构,多为卵石或礁石,河床多为不规则型,河岸多为石壁;两岸植被类型多为灌木丛,植被覆盖度(>50%)与坡度[(58±17)°]均较大;研究河段的水流速较大,在(0.33±0.08)m·s-1,且人为干扰较弱.研究区大鲵栖息地的洞穴数量较多,达(4±2)个.100m-1,洞穴中水的流速较小,在(0.22±0.10)m·s-1.大鲵栖息处水质溶解氧较高,为(7.23±0.85)mg·mL-1,化学耗氧量与总氮含量均较低,分别为(4.00±2.51)和(0.11±0.15)mg·mL-1,总硬度适中,为(137.16±67.69)mg·mL-1,大肠菌群较少,为(3419±3407)ind.L-1.对研究区大鲵种群数量影响最大的饵料生物是蟹,其次为虾. 罗庆华关键词:生境 洞穴 水质 饵料生物 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为寻求我国大鲵资源利用新途径,并建立大鲵尾部油的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采用酶解法从大鲵尾部脂肪组织中提取大鲵尾部油,并对所得的大鲵尾部油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大鲵尾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0.3%,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60℃,p H 6.5;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98.53%。所提的大鲵尾部油达到我国水产行业SC/T 3502—2000粗鱼油的一级标准。酶解法所提大鲵尾部油中检测出17种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49.42%,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29.35%。 王苗苗 罗庆华 王海磊 宋英杰 王建文 向建国关键词:酶解法 脂肪酸 湖南张家界市大鲵资源调查 被引量:25 2009年 为科学确定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资源状况,2006~2008年对该保护区大鲵资源的分布区域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年该保护区野生大鲵呈不连续点状分布,约为0.2万尾,资源量仍有衰退趋势,人工养殖资源量增加较大,约3.21万尾。需要加强野生大鲵保护管理,增加人工放流数量与效益,以逐步恢复野生大鲵资源,同时继续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不断增加大鲵的资源总量。 罗庆华 刘英 张立云 陈功建 康练常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大鲵栖息地和繁殖空间,导致大鲵资源衰竭,为增殖大鲵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大鲵人工繁养技术,并创建大鲵生态繁育工程。通过分析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的结构、关键技术、功能与生产性能,旨在全面理解大鲵生态繁育工程的结构原理及特征,为开发大鲵生态繁育工程、苗种生产、物种保护与环境优化功能提供参考。 罗庆华 谢坚 李捷 宋英杰 胡骁关键词:生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