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

作品数:116 被引量:39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文华陈金铭朱文君唐懋龙李航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厅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语文
  • 2篇语文教师
  • 2篇文教
  • 2篇教育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1篇地方电视
  • 1篇地方电视台
  • 1篇电视
  • 1篇电视镜头
  • 1篇电视台
  • 1篇对课
  • 1篇对联
  • 1篇对联教学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评选
  • 1篇艺术
  • 1篇英语
  • 1篇影子
  • 1篇语文教学

机构

  • 10篇《小学语文教...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陈金铭
  • 1篇朱丹瑾
  • 1篇杨文华

传媒

  • 6篇基础教育
  • 2篇人民教育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江苏教育(小...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教育暴利”想到张学成们
2005年
临近岁末,各行各业都在盘点。这不,有关媒体也在这一年最后的关头,努力搞出点动静以抓取读者的眼球。一家著名媒体就隆重推出了年末大餐:2005年中国十大暴利行业评选。荣幸的是,教育行业再次光荣。入选”。读了这则消息,心中不免生出很多说不出的滋味。
李振村
关键词:暴利行业教育行业新闻评选
我所经历的三件小事
2006年
近日阅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其中有一句话:“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让我回味再三,眼前竞一下子浮现出小学时我所经历的三件事情。
朱丹瑾
关键词:笑声同学
何谓“发现”? 何谓“求证”?
2008年
围绕着刘发建老师的课例《将相和》(《人民教育》2008年18期),老师们在许多场合展开了热烈讨论。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人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回应着这个课例,其中不乏精彩的观点和言论。老师们不吐不快,讨论迅速进入到语文教学的共性层面,演变成一次观点激烈碰撞的教学事件。这恰恰是编辑们所乐意看到的学术氛围。于是我们编发出"讨论与争鸣"系列,期待着用民主、开放的立场冲击更多教师的专业神经。
陈金铭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后记老师
为什么孩子的脸上挂满泪水
2006年
2005年12月30日晚上10点多,我在家看电视。 一家颇有影响的地方电视台正在现场直播一场大型综艺节目。明星准明星们在各种各样的喝彩和尖叫声中粉墨登场,当我感到无聊欲换频道时,一直油嘴滑舌的男主持人忽然面色凝重起来,原来是对这台综艺节目提供赞助的老板宣布对20名贫寒家庭的孩子进行资助。镜头切换到学校,20个受赞助的孩子排成一队,逐个伸出双手接受老板派发写有大大“赞助”字样的红包,然后是与满面笑容的老板并排站着合影留念,然而弦子的脸上却写满了惶恐和不安,他们在电视镜头前极力低下自己的脑袋。有几个孩子偶尔抬头,我看到。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李振村
关键词:孩子地方电视台镜头切换电视镜头
我读到了一个鲜活的人
2010年
拿到高峰校长记录自己办学经历的《幸福在心》书稿清样,从阅读作者自序《我有一个梦想》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110多万字的书稿,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气读完。合上书页,已是黎明时分,窗外天色泛白,鸟鸣清脆。和衣躺到床上,再也无法入睡,书中人物的影子.总在我的脑海里走来走去,音容笑貌,清晰如见。
李振村
关键词:《我有一个梦想》鲜活书稿办学校长影子
关于在全国设立“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的启事
2005年
种植一棵“成长树”
2004年
在我家正对大门的墙壁上,贴着一棵彩色塑膜剪成的树——棕色的树干、黄色的树枝、淡绿的树冠。这是我们给孩子种植的一棵“成长树”。
杨文华
关键词: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艺术
好的语文,一定要有好的故事被引量:4
2011年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美国小伙子,名叫埃德蒙。我们在酒店包房刚刚落座,埃德蒙就十分认真地看着我,嘀嘀咕咕讲了一段话,他妻子和我妻子听完都哈哈大笑。我不懂英语,妻子就翻译给我听。原来是一个笑话。我也被逗笑了。埃德蒙显然很开心,哇哩哇啦又讲了一段话,她们几个又哈哈大笑,然后翻译给我,又是一个笑话,我捧腹大笑。
李振村
关键词:语文故事妻子翻译英语
行走在诗意语言的密林里——丁慈矿和他的“对课”被引量:2
2005年
人物:丁慈矿,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语文老师。28岁的丁慈矿,模样清秀,气质儒雅,面带谦和的微笑,静静地听记者讲话。但当说到中国传统文化,说到他为之付出巨大心血的“对课”,丁老师的双眸立刻闪闪发亮,话语也滔滔不绝起来……最近数年来,丁老师精心开发“对课”,赋予这门古老的课程以崭新的内涵。记者就此对丁老师进行了专访。 背景:“对课”,就是对对子。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教学形式。大概从北宋时期开始纳入语文教学体系,北宋的《京兆府小学规》(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教育大纲)对小学课程的安排有具体规定,在三个学业等第中,其中第二等第的日课程安排为: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绝,对属一联,念赋二韵,记故事一件。“属对”就是对对子。从那时起,“对课”绵延近千年。凡是进过私塾的,都学习过“对课”。
李振村
关键词:语文教师对联教学语文素养语文教学
十分好玩,十分有用被引量:1
2009年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教绕口令 是啊,教材中那么多篇课文,偏偏教了不是课文的绕口令,为啥呢? 这同时涉及3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二是周益民老师在课程创生中的新思考,三是周老师对诗化语文的新认识。
陈金铭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自主权课程创生绕口令课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