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大学尼山学堂

作品数:32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作者:胡静张学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尚书
  • 2篇离骚
  • 2篇《离骚》
  • 2篇《尚书》
  • 2篇楚辞
  • 2篇春秋
  • 1篇代文
  • 1篇党争
  • 1篇动摇
  • 1篇妒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角度
  • 1篇遗民
  • 1篇永嘉之乱
  • 1篇幽冥
  • 1篇渊源
  • 1篇原型范畴理论
  • 1篇战国
  • 1篇章句
  • 1篇正统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山东省委...
  • 1篇山东青年政治...

作者

  • 2篇赵睿才
  • 1篇翟奎凤
  • 1篇王璇
  • 1篇孙云霄
  • 1篇申富强
  • 1篇胡静
  • 1篇张学良

传媒

  • 4篇今古文创
  • 2篇莲池周刊
  • 1篇周易研究
  • 1篇丝绸之路
  • 1篇当代中国史研...
  • 1篇福建史志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民俗研究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华夏文化论坛
  • 1篇人文天下
  • 1篇中国文化论衡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理同事异、和而不流--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诠释被引量:3
2015年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翟奎凤田泽人
关键词:和而不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章惇形象被引量:1
2018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有着正统史书所不具备的多样化记载。分析其有关章惇的文本可知,章惇其人除奸邪论调之外,另有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与尽心公务的一面。
陈钰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历史形象
矛盾中的“实录”——“实录”概念含义探析
2021年
在《史记》的史学批评史上,"实录"是一种影响深远的评价。通过整理各家对"实录"的观点,结合与"春秋笔法"和"直书"两种概念的比较,分析了三种概念背后的矛盾关系的错位和转移,并且对"实录"在不同话语环境下的含义进行了梳理。
白宇龙
关键词:春秋笔法褒贬直笔
陈云重视学习论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执政理想。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程中,一贯重视加强学习,并通过全党的学习来带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陈云是一个典范,他关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包含的科学内涵;他提出的学习的重点内容、方法、态度以及学习的基本原则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时代价值;他对于学习与执政党地位关系的认识,都闪烁着深邃的历史智慧,并对今天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申富强胡静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梦
《大司徒》、《职方氏》封国之制考异
2016年
郑康成言《周礼》为周公居摄而作。其中国典朝章灿然齐备,堪称经邦之规则。然考《周礼》所载封国之制、班爵禄之典、乃至畿服之制,均与其他先秦文献存在较大歧异,成为历代学人聚讼纷如的焦点。考诸文献,可见《孟子·万章下》、《汉书·地理志》、乃至“孔传本”《尚书·武成》当中,同样存在封国之制的记述。考辨史源,足见《周礼》与上述诸家并非同出二源,先儒对此亦有种种弥合之说。先秦礼典有应然实然之分,封国、畿服之制之歧异即为一例。
宋怡心
关键词:治国之道
魏惠王前元纪年考--兼论魏武侯纪年问题
2023年
魏惠王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君主,由于文献记载的差异,其纪年在学界尚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通过《史记》与《竹书纪年》对读,同时结合《系年》、铜器等出土文献文物,对这一问题重新作探讨。本文结合《史记》《竹书纪年》中有关日食等天文现象的记载,确定魏惠王即位时间和“前元”年数。最后通过对魏武侯史事的分析,确定魏惠王“前元元年”的时间。同时推断太史公将魏武侯的卒年提前了一年。本文认为,魏惠王即位于周烈王七年,其后元则是从即位第三十六年开始。
张天翼
关键词:战国世系
公孙龙的“图型”(Schema)从康德“图型法”(Schematismus)入手,揭示“二无一”为《通变论》中类图型的先验的时间规定
2014年
公孙龙的《通变论》是一篇探讨个体与类、类与类之间关系的文章,传统的解释多从逻辑方面进行解读,《通变论》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进行解读。涉及到个别与一般这一公共的哲学话题,公孙龙对抽象数字和具象事物的关系的解读十分接近康德的图型法,从图型法的角度对《通变论》进行挖掘,或许是重新认识公孙龙哲学的一个突破口。同时,对《通变论》暗含的先验时间结构的揭示也可以很好地回应有些论家认为公孙龙否认变化发展的看法。
栗志恒王璇
庄子的时空观念及呈现方式再探讨
2019年
本文主要研究庄子的时空观念,以及庄子的时空观念在何种层次上得以呈现。庄子的时空观念表现为三类:客观时空、主观构建的时空和超越时空。这三种时空有着不同的内涵,在逻辑上呈现递进的关系。庄子思想的重心在于后两个部分,他的时空观念不是作为对客观外在的探索被孤立出来的,而是和他的认识论、道论、物化等思想皆有内在联系。庄子对时空的超越在本质上是对人心所构建秩序的超越,目的是通过时空双遣回到混沌,德充于内而外应物化。
柳钰泉
关键词:庄子时空观认识论
《离骚》女媭“屈姊说”述评
2023年
“女媭”(部分版本作“女须”)在先秦时期仅有一处用例——《离骚》中,有位称作“女媭”的人,对屈原进行了詈骂与劝诫。
刘小川
《史记》八书与《尚书》渊源考辨
2016年
《史记》八书涵盖“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是对文化史、制度史的专题记述。“书”在后代史书中演变为“志”、“典”、“录”等。八书学术渊源历代聚讼纷纭。求诸文籍,本文考辨认为,八书多效《尚书》而作。其书仿《尚书》篇章目次,详记政制,亦蜕形于《尚书》。通过对《史记》八书与《尚书》的渊源加以考查辨析,对于《史记》思想与所载建制的认识将达臻新途。
宋怡心
关键词:《史记》《尚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