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 作品数:72 被引量:79H指数:5
- 相关作者:喻言陶春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南宋的普尼克斯山
- 2022年
- 从屹立于石灰岩上可以俯瞰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恭身而下,雅典娜“处女的”圣洁幻影,还在多立克柱和心间萦回,向西顺着一条狭窄的废墟与树丛隐现的甬道,很快便可来到一片略为开阔的高地:普尼克斯山。山上堆放着巨石,巨石的表面平整光滑,人们称之为BEMA——一块并不算太高峻的地方,却是人类文明的巅峰:苏格拉底的辩论之地,雅典城邦公民议事之地,也是西方尤其是欧洲民主与自由的源头之地。普尼克斯山虽然不高,但是视野开阔,眺望比雷埃夫斯港和爱琴海风光的制高点,就位于其南面的菲洛帕波斯山顶。苏格拉底一生都在为理想进行着忠贞执着的辩论,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当着雅典法庭陪审员和法官的面,苏格拉底宣布了他最后的惊世遗言之后从容饮鸩:“现在各走各自路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活,这两条路哪一条比较好,谁也不清楚,只有神知道。”
- 向以鲜
- 关键词:苏格拉底雅典娜尼克斯雅典卫城
- 《贺麟年谱新编》订补与申述(未完成稿)
- 拙文《贺麟年谱新编》于2006年1月发表后,引起了部分读者的注意和学人的关注,文章也被多位学人的多篇论作、多部论著引用。随着新资料的陆续公布和数据库的相继建成,笔者觉得有必要对"年谱"进行补充。比较与对照之后发现,194...
- 彭华
- 关键词:订补申述
- 牧场或丝绸——李永才诗集《灵魂的牧场》札记
- 2016年
- 诗人李永才围绕着"灵魂的牧场"的核心场域,在全球化语境及古今对话中,寻绎诗人内心中的故乡、童年、丝路、放牧、梦想之迹,从而显示作者独特的诗意气质和诗学风骨。
- 向以鲜
- 关键词:丝绸气质风骨
- 学统四起 百花齐放
- 2017年
- 中华传统的学术文化,在古代有三教(儒、释、道)九流(儒、墨、道、法、名、农、阴阳、纵横、杂、小说)等学术分派,和经、史、子、集等文献分殊,当代又有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史学、文学、科技等学科分类.此外还有以区域文化为背景、以地域名称来命名的学术文化,如齐学、鲁学、蜀学、洛学、闽学、浙学、徽学、黔学等等.前者代表学术的内涵和特性,后者则代表学术的归属和个性,都是从事中华学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 舒大刚
- 关键词:百花齐放学术文化传统文化学术史研究创新性发展区域文化
- 周秦儒学三论被引量:1
- 2019年
- 若论儒家"六经"之学对诸子百家的影响与启迪,儒家"六经"学术在前,是整体性的;而"百家之学",则是儒家"六经"学术散于天下以后才兴起的。所以,"百家之学"在儒家之后,相对而言,其内容也是片面性的。齐国稷下学宫作为当时学术文化中心,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各派学者率徒众,荟萃聚集,争鸣交流,儒家学者在辩论中深化思想,最终走向多元融合。秦朝博士制度继承稷下学制,对秦代儒学传承具有特殊作用。作为秦朝官学代表的博士,职掌官方所藏儒学典籍以及诸子"百家语"的研习、整理与教授,尤其在秦朝制度建设方面,儒学有着广泛的影响。秦始皇焚书并没有阻断儒家经典流传,在这一传承过程中,秦代儒学还呈现出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
- 田君Zhu Yihua
- 关键词:六经诸子百家
- “蜀学”主体精神论
- 2017年
- 蜀学的主体精神的内核包括以"三才皇""五色帝"为主的信仰体系;"阴阳""三才""五行"等构成的哲学观念;"道德仁义礼"为主的核心精神;"七经""十三经""十八经"等不断发展演变的经典体系和"孝悌"为主导的伦理观念,也是蜀学主体精神之内核。解读蜀学主体精神,方能对当下传统文化的发扬有所启示,继承蜀学经典体系的大度包荒、不断发展的演进模式,才能构建适合当下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经典体系;借鉴蜀学独特而兼容的"三才皇""五色帝"以及庞大的"周公礼殿"祭祀系统,才能重新构建巴蜀传统的信仰体系;梳理"阴阳合和""三才一统"的观念,构建终极关怀和信仰,为当代国人提供心灵栖息之所;利用"蜀学"儒道兼治而形成的"道德仁义礼"核心价值,才能重新构建适合当代儒学普及与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纲领;运用"阴阳、三才、五行"等哲学观念,方能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话语体系。
- 舒大刚尤潇潇Wang Keyou
- 关键词:蜀学儒学
- 蜀学简议
- 2020年
- 中华学术丰富多彩、历久弥新。以文献来分,有经史子集;以地域来划分,有齐学、蜀学、关学、浙学、湘学、黔学、徽学等。可以说各个地区由于自己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传统历史的不同,在文化的构建、学术的创造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地域文化又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为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本刊邀请蜀学、湘学、黔学、关学研究的四位资深教授,围绕“地域”“文化”进行交流,并以“文化笔谈”的形式刊出,期望能进一步推进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开展。
- 舒大刚
- 关键词:地域文化研究徽学浙学湘学蜀学经史子集
- 全面恢复经学教育,真正落实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 2024年
- 我们都知道,每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经典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家园和力量源泉。中华最早期的经典就是儒家经典,这是中华文化的根、魂、源,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巨大。对经典进行研究阐释并引以为行动指南、思想引领(常道)的学术就是经学。经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作用十分突出,历史上很多大家、名家,无论是修身立业,还是立说垂教,都要从经典和经学入手,促使经学对中国文化方方面面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就如当代的一些大家名师(如范文澜)强调的那样,“不了解经学就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金景芳先生也说,“研究中国古史分期、发展阶段、宗法、井田、哲学,甚至古代官制、礼制、兵制、学制等,都不能不研究经学”;李学勤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当代学人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就更多了。
- 舒大刚
- 关键词:双创中华优秀文化
- 阳明之学——中国伦理重建
- 2014年
- 中国之思想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内向性的特点,而阳明之学是这一特点的完善化,以至于在世界各种平行的文化中独树一帜。这为中国文化的重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即整个社会的道德重建正好从每一个人自己做起。
- 谢幼田
- 关键词:良知伦理重建
- “三才皇”与“五色帝”——巴蜀的古史体系与古老信仰被引量:5
- 2017年
- "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传说时代帝王与先圣的合称,关于这一概念的指代、内涵和文化特征,中原和巴蜀文献皆有记载但各有不同。"三皇五帝"一词始见于《周礼》,但"三皇""五帝"具体为何,自西汉以来众说纷纭。中原"三皇五帝"虽有不同说法,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三皇"以产生方式演变来划分,"五帝"则是依血缘关系、功德高古来联系。在中原"三皇五帝"体系外,地处西南地区的巴蜀,也有独特的"三皇五帝"系统: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是为"三才皇";五帝即"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五主,或"赤帝、白帝、黑帝、青帝、黄帝",是谓"五色帝"。"三才皇"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一统的哲学观念,"五主"代表了西南地区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文化形态,"五色帝"则与巴蜀大地流行已久的"五行"观念、"五方"意识、"五德"价值密切相关,表现了气吞八极、涵盖四方、形上形下、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情态。
- 舒大刚尤潇潇霞绍晖
- 关键词:三皇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