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作品数:867 被引量:3,900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奉学朱宇同詹利之陈颂杨瑞仪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0篇期刊文章
  • 183篇会议论文
  • 31篇专利

领域

  • 774篇医药卫生
  • 36篇生物学
  • 22篇农业科学
  • 7篇理学
  • 5篇化学工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7篇病毒
  • 174篇细胞
  • 128篇艾滋病
  • 87篇中药
  • 76篇免疫缺陷
  • 73篇中医
  • 71篇小鼠
  • 66篇缺陷病
  • 66篇免疫缺陷病
  • 66篇免疫缺陷病毒
  • 65篇体外
  • 65篇青蒿
  • 64篇肝炎
  • 58篇流感
  • 57篇乙型
  • 56篇乙型肝炎
  • 53篇中医药
  • 49篇药疗
  • 49篇流感病毒
  • 47篇药疗法

机构

  • 864篇广州中医药大...
  • 61篇广州市第八人...
  • 36篇广州中医药大...
  • 26篇广州医学院
  • 2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2篇广州市中医医...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4篇广东省中医院
  • 1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广东药学院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0篇湖南中医药大...
  • 10篇香港城市大学
  • 9篇广东省第二中...
  • 9篇湖南中医药大...
  • 8篇暨南大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广东省第二中...

作者

  • 233篇符林春
  • 147篇张奉学
  • 87篇朱宇同
  • 77篇胡英杰
  • 75篇李常青
  • 75篇刘妮
  • 74篇何金洋
  • 67篇郭兴伯
  • 49篇曾庆平
  • 45篇王新华
  • 36篇李国桥
  • 35篇徐培平
  • 33篇杨瑞仪
  • 32篇冯丽玲
  • 32篇陈颂
  • 29篇杨子峰
  • 29篇张苗苗
  • 28篇沈小玲
  • 28篇邓文娣
  • 25篇黄玲

传媒

  • 102篇广州中医药大...
  • 3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1篇中药新药与临...
  • 21篇新中医
  • 2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6篇中药材
  • 14篇中医杂志
  • 13篇中国艾滋病性...
  • 1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0篇现代中西医结...
  • 10篇中西医结合肝...
  • 9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中草药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江西中医药
  • 7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浙江中西医结...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1篇2020
  • 13篇2019
  • 24篇2018
  • 39篇2017
  • 35篇2016
  • 48篇2015
  • 31篇2014
  • 34篇2013
  • 53篇2012
  • 57篇2011
  • 52篇2010
  • 60篇2009
  • 58篇2008
  • 48篇2007
  • 55篇2006
  • 55篇2005
  • 45篇2004
  • 29篇2003
8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经营卫论被引量:4
2000年
徐培平符林春
关键词:《伤寒论》
愈肝胶囊的抗鸭乙肝病毒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愈肝胶囊抗鸭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选1日龄广州麻鸭50只接种病毒,随机分为无环鸟苷200μg/kg,愈肝胶囊6.5g/kg,3.25g/kg及病毒对照组,每日一次口服,分别观察其抗DHBV的作用。试验结束时,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愈肝胶囊6.5g/kg组在给药后第5天,第10天和停药后第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给药前自身比较及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25g/kg愈肝胶囊组在给药后第3天及停药后第3天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而与给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愈肝胶囊具有抗鸭乙肝病毒及改善鸭肝脏炎性病变作用,且具有明显量效关系。
谭行华张爱民余卫华岑玉文张奉学
关键词:愈肝胶囊乙肝病毒鸭乙肝病毒病毒作用麻鸭给药前
双氢青蒿素治疗恶性疟剂量与疗程探索被引量:3
1996年
设双氢青蒿素3天疗程240mg、5天疗程360mg和7天疗程480mg三组,各治疗恶性疟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三组所治疗的病人平均退热时间和原虫转的时间相似,原虫复燃率则7天疗程组(无复燃)和5天疗程组(5.6%)显著低于3天疗程组(52.0%)。三组均未发现临床不良反应。7例患者进行杀虫速度观察,表明双氢青蒿素清除95%原虫时间为16h,推荐7天疗程480mg为临床适宜治疗量。
符林春郭兴伯王文龙符永新邓学龙李国桥
关键词:疟疾中医药疗法双氢青蒿素
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叶下珠复方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150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于实验首日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后,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和联苯双酯治疗组均灌胃口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3d,末次给药后4小时,再次尾静脉注射ConA 20mg/kg,8h后取血检测ALT活性、TNF-α和IL-8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叶下珠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均能降低ALT、AST和TNF-α、IL-8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并在不同程度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但与联苯双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叶下珠复方对Con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鲁玉辉符林春
关键词:刀豆蛋白A
菧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骨质疏松症及高脂血症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菧类化合物及其在制备骨质疏松症和/或高脂血症药物中应用。菧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 <Image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he="79" imgContent="undefin...
沈小玲胡英杰蔡佳仲叶贵福符林春
文献传递
大肠杆菌CodA基因表达赋予转基因青蒿负选择表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为了验证CodA基因是否适宜作为有效的青蒿基因打靶负选择标记。方法用PCR法扩增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odA,经克隆和测序后插入植物基因表达载体pROK,并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pAL4404)中。以共培养法转化青蒿叶盘,在添加25μg/mL卡那霉素(Kan)的N6培养基上选择青蒿转化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芽。将Kan抗性转基因青蒿芽转植到含有500μg/mL5-氟胞嘧啶(5-FC)和25μg/mLKan的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2周。结果转基因青蒿芽全部死亡,而未转化青蒿芽仍正常生长,表明导入CodA基因的青蒿细胞已赋予其预期的负选择表型。经RT-PCR检测,转基因青蒿芽显示CodA阳性扩增带,而未转化青蒿芽无此特异扩增带。这一结果显示,CodA基因已在青蒿细胞中转录生成相应的mRNA,从而进一步印证了表型检测结果。结论CodA基因可作为有效的青蒿基因打靶负选择标记。
冯丽玲杨瑞仪杨雪芹曾庆平
关键词:青蒿基因打靶负选择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萘酚喹片中甲氧苄啶含量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建立复方萘酚喹片中甲氧苄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测定波长为 2 71nm ,参比波长为 36 1nm。结果 :线性范围为 6 2 4~ 31 2 0 μg/ml,r =0 9999(n =6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9%,RSD为 0 2 4 %(n =6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捷、准确 ,适用于其含量和溶出度的测定。
肖文中张美义林燕芳詹利之符林春李国桥
关键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磷酸萘酚喹甲氧苄啶复方制剂
艾可清颗粒联合HAART对免疫重建不良的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艾可清颗粒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免疫重建不良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HAART基础上给予中药艾可清颗粒,对照组只进行HAART,评价5个时点(治疗前和治疗3、6、9、12个月)2组CD4细胞计数变化和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治疗组CD4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t=-2.664,P=0.011;t=-2.468,P=0.016),2个时点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分别为58.06%(18/31)和48.39%(15/31),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10/32)和21.88%(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9,P=0.019;Z=-2.045,P=0.041)。结论艾可清颗粒联合HAART可一定程度提高免疫重建不良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并且提高免疫重建有效率。
岑科符林春谭行华郑海鹏陈淑云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治疗登革热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包括:15‑30重量份的青蒿、10‑20重量份的柴胡和10‑20重量份的葛根。治疗登革热的药物的制备方...
宋健平伍炳彩
文献传递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09-2011年HI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病毒亚型的检测和耐药性突变的分析,为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的348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载量和免疫学检测,并从其中随机抽取50例样本进行部分pol基因序列的测定,据此进行基因型别和耐药性突变的分析。结果 348例HIV感染者,性传播占91.4%;以青壮年感染者较多,其中20~49岁占84.4%;确诊时感染者CD4+T细胞绝对数为(381.0±233.6)个/mm3,病毒载量为(3.81±0.98)log10拷贝数/mL。对50例感染者pol基因测序发现,以欧美B亚型(占60.0%)和CRF08_BC亚型(占20.0%)、CRF01_AE亚型(占14.0%)最为多见。仅1例感染者(CRF08_BC型)检出了M461M蛋白酶抑制剂主要耐药性突变。结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HIV-1新发感染人数仍在快速增加,以性传播为主的趋势进一步明显;有可能发生了欧美B亚型的新流行;而耐药性突变株的流行不明显。
郭卫中范建华陈颂康钧赖春辉方华于靓刀红邓文娣周映云卢葳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流行病学耐药性突变
共8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