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南山医院 作品数:26 被引量:118 H指数:5 相关作者: 蒲春涛 刘敏 更多>> 相关机构: 深圳大学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神经营养因子在骨组织形成及骨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9年 骨骼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在骨骼的发育以及骨骼损伤修复过程中有多种生物因子的参与。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系统发育及维持其功能的重要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如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s-3,NT-3)以及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rophin 4/5,NT-4/5)等,及其相关受体在骨的发育过程、骨损伤修复愈合以及骨重塑的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神经营养因子在骨骼系统中的作用。 黄坤 易伟宏 杨大志关键词:骨骼 神经营养因子 骨发育 骨折 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及试验组,各42例。常规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均持续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视力、眼压、前房角度、前房深度、散光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视力提升率分别为83.33%、7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前房角度大于常规组,散光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房角分离术治疗可增大前房角度,降低散光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邱志华 朱靖关键词:青光眼 白内障 散光度 眼压 视力 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常规超声作为关键的筛查工具,对于降低乳腺癌病死亡率至关重要。近年来,多模态超声(如超声弹性成像、自动乳腺全容积扫描、对比增强超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可全面评估乳腺癌,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而深度学习技术在数据分析中也表现出巨大潜力。未来深入研究多模态超声联合深度学习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可以优化乳腺癌的检测和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李金瑶 姜伟关键词:乳腺癌 人工智能 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评估冠脉病变程度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373例胸痛胸闷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61例)和正常组(11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例资料[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Gensini评分]。两组患者取静脉的血浆测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男性比例、吸烟、饮酒和Gensini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白细胞、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界值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为0.61,灵敏性为83.9%,特异性为79.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复杂性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测因子。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时,结合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宋陈芳 曹建雷 毛艳芳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 病变程度 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 3D 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临床本科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临床本科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理论授课结合3D打印模型病例讨论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理论授课结合传统临床病例讨论模式教学,通过理论考核、标准化病人考核及主观评价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标准化病人考核、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D 打印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临床本科教学效果良好,是一种有效临床教学方式。 杨大志 黄坤 龙域丰 易伟宏关键词:3D打印 计算机辅助技术 临床骨科 教学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突变与RET基因重排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及RET基因重排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阳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80例PTC患者的手术标本,以30例其他类型甲状腺良性或恶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提取DNA和RNA,检测BRAFV600E突变及RET基因重排状况。分析BRAFV600E突变、RET基因重排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直径、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PTC中BRAFV600E突变阳性率为59.4%(107/180),对照组中未检测到BRAFV600E突变。PTC中RET基因重排阳性率为42.2%(76/180),对照组中未发现RET基因重排。BRAFV600E突变阳性率在性别、发病年龄及肿瘤直径分层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在甲状腺包膜外浸润(Х^2=5.46,P=0.01)、颈部淋巴结转移(Х^2=3.36,P=0.02)及临床分期(Х^2=6.36,P=0.03)分层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ET基因重排阳性率在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直径分层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在不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Х^2=3.45,P=0.04)、颈部淋巴结转移(Х^2=5.78,P=0.03)及临床分期(Х^2=6.48,P=0.01)分层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AFV600E突变及RET基因重排与FFC患者的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状况有关。 刘少雄 掌娟 赵夫娟 鲍伟 张桂平 刘晓丹 吴畅 张金芳 凌铭 王开昕 谭敏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BRAF 基因 RET 突变 基因重排 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个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34例为研究对象。34例患者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12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Cobb's角),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术前及术后生存质量,门诊随访12~14个月。结果 34例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VAS评分由术前(7.4±0.4)分降为(2.8±0.5)分(P<0.01),12个月随访为(2.4±0.3)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为(1.6±0.2)cm恢复至术后(2.1±0.3)cm(P<0.05),随访12个月为(1.9±0.2)cm(P<0.05)。Cobb's角由术前(28.5±4.2)°恢复为(12.2±3.9)°(P<0.01),12个月后随访为(16.5±4.6)°(P<0.01)。手术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发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效方法。 杨大志 黄坤 黄铮 王尔天 王敏 刘东宁 易伟宏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SF-36 银屑病与睡眠障碍 被引量:4 2021年 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瘙痒是该病的最主要的自觉症状,因瘙痒发作反复,甚至常在夜间发生,易对患者的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研究银屑病与睡眠障碍不仅要从纯粹的皮肤领域入手,而且应该关注患者的心身问题。银屑病会对患者造成多种不良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睡眠质量下降。睡眠不佳加上心理上的忧虑又使得皮损加剧、反复,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文从睡眠医学着手,阐述了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银屑病与睡眠障碍间的相互关系、银屑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治疗手段等,旨在为银屑病等皮肤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些许建议。 张景瑜 陈熹 潘建青 房思宁 陈宏翔关键词:睡眠障碍 银屑病 疾病评估 创伤团队激活对提升急诊科严重创伤救治成效的探索 被引量:25 2019年 创伤是全球突出性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青壮年的第一死亡原因[1]。严重创伤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和伤后潜在寿命损害大等原因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重视[2-3]。 舒敏 吴京兰 明建中 吴文滔 郭江华 贺林娜关键词:创伤救治 急诊科 社会问题 严重创伤 青壮年 白内障日间手术在县级医院的应用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白内障日间手术在县级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县级医院收治的112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常规组采取住院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日间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等待床位时长、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治疗总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级医院的白内障患者采用日间手术治疗可有效解决医院一床难求的现象,缩短患者等待床位时长,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节约治疗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邱志华 朱靖 刘远昌 李文东关键词:白内障 日间手术 住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