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长江口渔业生态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2H指数:6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人工漂浮湿地对长江口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 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逐渐恶化的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是导致此处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恢复和修复长江口生态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本研究尝试采用人工漂浮湿地(Artificial ...
- 黄孝锋赵峰宋超高宇张涛庄平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位长江口
- 文献传递
- 基于GAM模型分析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幼体时空变化及其原因
-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仅为我国重要的捕捞对象,同时也为养殖产业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水利工程和水域污染等原因,致使亲蟹和蟹苗资源日趋衰退.为合理开发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保护其栖息地,本文研究了中华绒螯蟹蚤...
- 耿智冯广朋赵峰张涛杨刚庄平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体长江口
- 子二代大鲵亲体个体生殖力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为指导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科学人工繁育,分析了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体质量、体长、肥满度和胸围等体型生长参数与成熟个体产卵量的关系,了解子二代大鲵生殖力。结果表明,二代养殖亲体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40~2 000粒,平均464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_L)为0. 47~23. 37粒/cm,平均为5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_m)为3. 84~450粒/kg,平均为92粒/kg。统计表明性成熟子二代大鲵的生殖力与体型生物学指标没有显著关系。
-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 关键词:产卵量生殖力
- 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的盐度偏好行为
- 蟹类幼体的向岸洄游通常被认为是从其变态为大眼幼体期开始,然而关于洄游性蟹类大眼幼体重新人侵河口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利用七分室盐度选择装置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对盐度的偏好行为.结果 显示:大眼幼体对低盐表现出明显的偏...
- 王瑞芳冯广朋黄晓荣庄平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盐度
- 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2021年
- 河口水域是鱼类重要的栖息生境,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开展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对了解河口水域的生境功能现状以及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基于鱼类数量分布特征:通过鱼类的数量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究鱼类物种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2)基于鱼类生存表现特征:筛选鱼类生活史各阶段的生存表现特征指标,对不同功能类型的生境进行质量评价;(3)基于鱼类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鱼类群落评价指数,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河口水域鱼类生境质量的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河口渔业生态功能的变化机制,并可为合理管控河口沿岸的人类活动、研发河口水域生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科学开展河口生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杜楠张婷婷赵峰赵峰庄平
- 关键词:群落结构特征
-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早期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 中华绒螯蟹早期发育阶段是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阶段,同时也是决定其种群增殖的关键阶段。揭示中华绒螯蟹幼体阶段的生境状况对其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耿智冯广朋赵峰张涛杨刚庄平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体环境因子长江口
- 长江口盐沼湿地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基础食源差异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讨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3种亚生境中基础食源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的贡献,明确长江口中国花鲈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基础食源差异,于2019年5—10月,在光滩、植被区和潮沟3种亚生境进行插网调查采样并采集各类潜在基础食源,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中国花鲈基础食源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δ^(13)C无显著差异(P>0.05);植被区与光滩亚生境和潮沟亚生境中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体长增大δ^(13)C和δ^(15)N值呈增加趋势;不同月份中国花鲈的δ^(13)C和δ^(15)N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月与其他月份(5、6、8、9、10月)的同位素值差异较大,其中δ^(13)C值随月份递增逐渐增加,δ^(15)N值7月骤减。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估算主要基础食源对中国花鲈的碳源贡献,结果显示3种亚生境各基础食源组成和贡献率相似,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和C4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碎屑是中国花鲈的主要碳源,其次为藻类,C_(3)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碎屑的碳源贡献最小。随体长增大POM的贡献率逐渐减小,互花米草的贡献率逐渐增大,随着生长中国花鲈基础食源由POM为主(>70%)转变为以POM(50%~66%)和互花米草(32%~47%)为主。7月各碳源对中国花鲈的贡献率较其他月份差异较大,主要是由POM的贡献率骤增和藻类的贡献率减少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于受长江径流量影响。研究表明,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基础食源组成和贡献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亚生境所摄食饵料生物可能存在差异;在生长过程中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基础食源均由POM为主转变为以POM和互花米草为主,原因可能是中国花鲈在生长过程中食性发生转变。
- 彭彪彪王思凯赵峰赵峰庄平
- 关键词:长江口盐沼湿地稳定同位素
- 基于GAM模型的子二代大鲵亲体产卵量分析
- 2018年
-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水生生物的体型性状对其繁育和产卵有影响,但目前关于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型性状对其繁殖特性的研究没有报道。为指导大鲵的科学人工繁育,采用GAM模型分析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体重、体长、肥满度和胸围等体型生产参数对成熟个体的产卵量影响。模型表明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4个生长参数对产卵量有明显作用,体长和肥满度对产卵量影响是非线性递增的;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重对产卵量影响是单调递减的;胸围小于380 mm时,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胸围对产卵量的影响是波动的;之后,随着胸围增加产卵量快速变少。对产卵量影响密切的体长、体重、胸围和肥满度分别是800~1000 mm、6000~7000 g、350~400 mm和0.6~1。
-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 关键词:产卵量GAM
- 性成熟子二代大鲵亲体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分析
- 2017年
- 为性成熟子二代大鲵亲体的人工繁育选苗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和广东大有大鲵驯养繁殖有限公司自繁123尾性成熟子二代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进行实际测量,利用matlab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分析。结构表明,性成熟子二代体质量和全长直接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子二代养殖大鲵亲体的体质量和全长直接的主要关系可以用幂函数:y=0.00001129x^(3.312)和三次曲线:y=39400-136.2x+0.1521x^2-0.00004544x^3表达。
- 刘鉴毅刘建良林国源谢才丰
- 关键词:体质量体长性成熟
- 刀鲚染色体核型及不同组织中的LDH同工酶被引量:5
- 2022年
- 为筛选出刀鲚种质生化遗传标记,并从细胞遗传与生化遗传层面丰富刀鲚(Coilia nasus)的种质资源研究内容,本研究以刀鲚鳃丝细胞为材料,进行短期离体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并采用PAGE电泳法对刀鲚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肌肉、鳃6种组织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比较不同组织及不同群体间LDH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刀鲚雌雄染色体数量不存在差异,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全部属于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核型为2n=48t,臂数(NF)=48,其性染色体类型为ZW/ZZ型,与以往研究中刀鲚与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染色体核型为ZO/ZZ型不同;刀鲚雌性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存在一团“点状物质”,对其进行众数分析后发现,该“点状物质”分布概率在90.8%以上(120个中期分裂相),确认其为鲚属鱼类雌性异形性染色体。6种组织中共检测到6条LDH同工酶酶带,其中肝脏组织有6条酶带,活性最低,其余组织均有5条酶带,活性各不相同;不同群体间刀鲚LDH活性存在差异,并存在个体差异性;LDH在刀鲚体内分布较广泛,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眼LDH酶带表达丰富并且活性稳定,可作为鉴定刀鲚种质的特征生化遗传标记。
- 蒋俊宋超周丽青周丽青谢志伟刘若晖庄平庄平
- 关键词:刀鲚染色体核型组织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