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
- 作品数:200 被引量:251H指数:7
- 相关机构: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辽代释褐进士群体的政治地位考述
- 2017年
- 辽代初期虽确立'尊孔崇儒'基本国策,实行'文治',但一般契丹贵族、将领对士人的社会作用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对此,太宗朝翰林学士承旨、吏部尚书张砺针对灭亡后晋石重贵后契丹贵族、将领之行为给予严厉批评:'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 高福顺郝艾利
- 关键词:《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
- 明清时期对违规传教士的惩处与安置
- 2024年
- 明清时期发生过多起涉及天主教和传教士的案件。朝廷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化外人有犯,依律拟断”的司法原则始终是基本参照。与此同时,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混合运用,法条、历史经验、国家安全、对天主教的政策、贸易关系、传教士与朝廷的关系、朝廷对特殊地区的政策与管理,以及最高统治者的态度等等,都是关联因素。具体来看,从晚明到清嘉庆时期,朝廷对京城违规传教士的惩处有别于地方传教士,对所有违规的在华传教士的处置总体上趋于严厉,其间“禁教”政策是变化的关键。与“禁教”趋于严厉相关,朝廷对中国澳门天主教的管治渐与内地接近。
- 陈玉芳
- 关键词:明清禁教传教士
- 中国历史不应等同于汉民族发展史
- 2018年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人数最多,文明起源最早,文化发展最快,一直主导中国历史走向,但我们不能用汉民族发展史代替中国发展史。因为,中国古代"中国"一词除了具有指称华夏汉族及其政权的涵义以外,还有指称"中原"的涵义,应该包括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还有指称"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即"懂礼即中国")的文化涵义,应该包括"懂礼"的有文化的少数民族;还有指称"国家"政权的涵义,应该包括受汉族国家或中原国家政权管辖的少数民族;中国古代,后来政权也称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或没有递嬗关系但为自己政权所继承的多个政权为"中国",即中国古代的"中国"还有"继承性中国"的涵义,更是与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密不可分。可见,中国古代,汉民族仅仅指一个单一的民族,而"中国"则不仅包括汉民族,也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认识汉民族发展史,仅仅是认识汉民族一个民族的发展史,而认识中国历史则需要认识属于"中国"的各个民族的发展史,不能用汉民族发展史代替整个中国发展史。我们在认识中国各个民族历史时,尤其要注意从"继承性中国"的内涵中去认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民族的历史,即从"后人看中国"中去认识"中国",才会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
- 赵永春马溢澳
- 关键词:汉族少数民族
- 高句丽建国史研究(下)
- 2017年
- 朱蒙所部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是父家长制大家庭,但朱蒙所部却无论如何不能被视为血缘组织。朱蒙所部迁入地的通行的社会组织是"邑落",即村落或村镇,作为传统血缘组织的部落,在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完全退化,因此,不存在超越村落或村镇之上的地方行政组织。迁徙和移民征服造成朱蒙所部和迁入地的深刻社会变革,原有的社会组织被逐渐改造为地方行政组织,在此基础上,王权成长、社会分化加剧,最终导致了高句丽人的建国。
- 杨军
- 关键词:建国
- “契汉联姻”:辽代玉田韩氏婚姻考论被引量:4
- 2020年
- 以第四代隶横帐季父房为分界线,辽代玉田韩氏家族的婚姻对象有了质的变化,前三代是以普通萧氏为主要联姻对象,自第四代起,韩匡嗣家族基本上只与国舅萧氏拔里氏通婚,韩匡美、韩匡胤子孙的结婚对象则逐渐以汉人世家大族为主。契丹皇族与后族是两大稳固的通婚集团,各汉人世家大族也彼此互相联姻,再通过玉田韩氏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结,契丹皇族、后族与汉人世家构成一个庞大的姻亲集团,统和二十三年契丹统治者纳玉田韩氏入横帐季父房的深层目的即在此。这个姻亲集团同时又是把持辽朝政权的政治联盟,其对于辽政权国祚昌绵的作用不可小觑。
- 蒋金玲
- 《妇女杂志》与民初的女性视觉文化——以王蕴章主编时期的期刊封面仕女画为例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王蕴章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封面仕女画中女性视觉形象的梳理,获得了对历史贴近本真的了解与认知,并探讨了民国时期多维度、包容并蓄的女性形象的生产机制,进而拓展《妇女杂志》视觉文化研究视域,以此丰富和深化对民国初期女性文化的认识。王蕴章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的封面仕女画表明,民国初年的女性视觉文化尽管依然以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主,但已经有限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因而它是女性真正走向自我解放的重要一步。
- 刘会军田小弘
- 关键词:妇女杂志视觉文化仕女画女性文化
- 金代官员结衔中的职官探析——以金代石刻为基础被引量:1
- 2020年
- 官员结衔体现了官员的官阶与职务,代表了官员的政治身份与地位,同时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缩影。金朝是东北女真人建立的王朝,女真人立国之初,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金熙宗天眷改制,国家主体制度完成向中原王朝政治制度的转变。本文以金代石刻资料中的官员结衔为样本,考察有金一代职事官、散官、勋官三者间的相互对应。石刻资料显示,有金一代散官地位逐渐降低,但授予并不猥滥,多以同于或高于职事官官品一、二品为主。散官与职事官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博弈,世宗前散官地位尊崇,以散官为本品;世宗时职事官地位逐渐提高,直至章宗明昌四年,职事官取得与散官平等地位,本官以品高者为据,此种制度一直延续至金末。勋官地位在金代得到某种程度的复活,较多授予七品职官,后期渐向中级职官偏移,其封授原则与散官类似,多以同于或高于职事官官品一、二品者授人。金朝统治者在具体封授中主要以五品散官、五品勋官为主,高品的散官、勋官较少授人。金世宗、章宗时期,金朝职官管理日趋成熟与完善,散官、勋官与职事官在官品上大体对应,三者同品成为此时期官职授予的主流。考察金代官制,可窥见其政治制度中的中原因素。
- 宋卿
- 关键词:金代
- 北魏与契丹关系述论
- 2020年
- 北魏时,契丹由分离流散到不断发展壮大,魏契关系先后经历由对抗冲突到朝贡和平的历史嬗变。二者之间互动关系主要以朝贡与和市为主要形式。契丹对北魏的朝贡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朝贡地点初为平城,后为洛阳;朝贡内容多以马匹、纹皮等土特产品为主;朝贡形式为遣使来朝。和市主要以购买交换粮食等生活用品为主要形式;和市地点在今辽宁朝阳至北京密云县之间。
- 李俊
- 关键词:北魏朝贡
- 上古华夏乐舞考
- 2023年
- 文献记载上古乐舞,自帝舜以下其名称与作者比较统一。舜乐为《韶》,禹乐为《夏》,商汤乐为《濩》,周武乐为《武》,但黄帝、颛顼、帝喾、帝尧之乐记载混乱,这是由于华夏上古乐舞存在代际流传,一部乐舞既有其始作者,也有其重修者所造成的。比较而言,《吕氏春秋》记述古帝、王之乐,侧重于各乐舞的创作及流传过程,而《周礼》《礼记》等文献则侧重于记录古帝、王之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所述也往往不同,这是导致古乐舞名称和作者出现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乐记》所载孔子与宾牟贾讨论《大武》乐,充分展示了上古乐舞所具有的记事功能,为理解“王者功成作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语境。
- 许兆昌
- 李世民出镇长春宫与秦府集团发展被引量:1
- 2018年
- 武德元年(618)十二月,唐帝李渊下《秦王太尉陕东行台制》,命次子秦王李世民任陕东道行台尚书令[1].制文日:
论道经邦,任惟勋德.分陕作伯,实寄亲贤.尚书令、雍州牧、右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秦王世民,气宇冲深,智谋英果.……今区宇方缉,巩洛犹芜,镇俗治戎,允资望实.可太尉、使持节陕东行台,其蒲州、河北诸道总管及东讨诸府兵并受节度,余官悉如故.[2]
次年正月李世民赴长春宫,十月从长春宫出发与刘武周交战.
-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