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保资源利用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7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金恭玺岳永亮孟佩徐灿刘启更多>>
相关机构: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棉花
  • 12篇黄萎病
  • 12篇病原
  • 9篇病菌
  • 8篇轮枝
  • 8篇轮枝菌
  • 8篇棉花黄萎病
  • 8篇棉花黄萎病菌
  • 8篇黄萎病菌
  • 8篇大丽轮枝菌
  • 7篇病原鉴定
  • 6篇病原菌
  • 4篇棉田
  • 4篇基因
  • 4篇白粉
  • 4篇白粉病
  • 4篇斑病
  • 3篇新疆棉田
  • 3篇药剂
  • 3篇叶斑

机构

  • 37篇石河子大学
  • 5篇新疆生产建设...
  • 4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克拉玛依绿成...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6篇任毓忠
  • 5篇金恭玺
  • 4篇李国英
  • 4篇赵思峰
  • 4篇岳永亮
  • 4篇张莉
  • 3篇王成成
  • 2篇黄家风
  • 2篇何丽
  • 2篇刘政
  • 2篇张洁
  • 2篇马明
  • 2篇杨梅
  • 2篇孙洁
  • 2篇张婷
  • 1篇代斌
  • 1篇李海强
  • 1篇高峰
  • 1篇张国丽
  • 1篇赵军

传媒

  • 8篇新疆农业科学
  • 6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棉花学报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植物保护
  • 2篇农药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垦科技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植物医生
  • 1篇现代园艺
  • 1篇南方农业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定量检测被引量:5
2018年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新疆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大丽轮枝菌产生的微菌核是造成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和主要的存活结构。本试验通过运用选择性培养基定量检测棉田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的微菌核的量,探明棉花黄萎病菌在不同时期土壤中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主要分布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棉田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主要存在于0~40 cm的耕作层中,土壤中微菌核的数量与棉花的生长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苗期土壤中的微菌核数量相对较低,从蕾期开始逐渐增加,到花铃期和吐絮期数量达到最高值。微菌核在棉田耕作层中的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土壤中微菌核的季节变化与田间棉花黄萎病病害发生趋势高度一致。
罗舒文刘龙刘政任毓忠李国英
关键词:棉花大丽轮枝菌微菌核选择性培养基黄萎病菌
红花黄萎病病原菌鉴定
2017年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的ITS序列(登录号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王成成岳永亮任毓忠张莉金恭玺李国英
关键词:红花黄萎病病原鉴定
新疆焉耆垦区辣椒白粉病药剂防治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武夷菌素水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枯草芽孢杆菌S44菌株悬浮液等6种药剂对新疆焉耆垦区加工辣椒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89.54%和88.23%。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可作为焉耆垦区辣椒白粉病的首选药剂,可与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交替使用。
马明曹小蕾何丽杨梅赵军赵思峰
关键词:辣椒白粉病药剂试验
不同碳氮比对棉花黄萎病菌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C/N)营养条件对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力的影响。为调整碳氮比例减少大丽轮枝菌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不同致病类型的2个大丽轮枝菌菌株在不同碳氮比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测定大丽轮枝菌的微菌核形成、产孢量、菌丝量、孢子萌发率及致病力。【结果】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明显影响大丽轮枝菌落叶型菌株微菌核的形成,在低碳氮比(25∶1~30∶1)中形成的微菌核明显多于在高碳氮比(45∶1~50∶1)中形成的微菌核。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产孢量和菌丝生长量明显减少。40∶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孢子萌发。在感病品种上,25∶1的碳氮比最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碳氮比高于35∶1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明显减弱;只有35∶1的碳氮比才有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过高或过低的碳氮比都不利于大丽轮枝菌致病。【结论】不同碳氮比营养条件对两种不同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力都有影响,低碳氮比(25∶1)有利于大丽轮枝菌的菌核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和菌丝生长,在感病品种上表现出较强致病性;高碳氮比(高于40∶1)不利于大丽轮枝菌生长、繁殖和致病。
俞燕蔡梦杭徐灿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碳氮比生物学性状致病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夜蛾科二新记录种记述(鳞翅目)
2019年
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夜蛾科Noctuidae时发现2个中国新记录种:中亚卡夜蛾Chersotis transiens(Staudinger,1896)、菲秀夜蛾Apamea ferrago(Eversmann,1837)。对所研究的物种给予了详细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殖器描述,并提供了国内外分布信息。
冯博涛王少山王佩玲何玉莹陈刘生
关键词:鳞翅目夜蛾科
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及发病规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种类,逐步摸清其发病规律。【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并系统调查病害的季节流行动态。【结果】金鸡菊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大小为24.4~34.2μm×14.6~22.0μm,以2~4个分生孢子串生在分生孢子梗上,闭囊壳球形,直径平均为115.1μm,闭囊壳内单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且有柄,大小为68.3~131.7μm×56.1~80.5μm,子囊内8个子囊孢子,大小为14.6~26.8μm×12.2~21.7μm,附属丝菌丝状。根据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563 bp)建立发育树,其与Podosphaera fusca(登录号KM225763、JX546297、KR049083和MF476989)聚在1个进化支上,且序列同源性99.0%以上。【结论】棕丝单囊壳(Podosphaera fusca)为石河子市区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的病原菌,且该病害在石河子地区4月中上旬始发,6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期,7月初开始进入衰退期。
海艳李妍方治豪王凯涛任毓忠
关键词:大花金鸡菊白粉病病原鉴定
不同致病力棉花黄萎病菌乙烯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分析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乙烯合成与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以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和非落叶型弱致病力菌株V774为研究对象,分别将2个菌株于非诱导查氏培养液中和添加棉花根提取物的诱导查氏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对其乙烯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qRT-PCR分析大丽轮枝菌中6个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强、弱致病力菌株均能产生乙烯,强致病力菌株产生的乙烯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且强致病力菌株合成乙烯的能力受寄主根诱导后明显加强。非诱导条件下4个基因在强、弱致病力菌株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诱导条件下6个基因在强、弱致病力菌株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造成强、弱致病力菌株乙烯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张婷张博森刘启徐灿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致病力乙烯生物合成
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分化。【方法】从北疆主要植棉区采集棉花黄萎病病株,利用大丽轮枝菌特异引物VDS-F/VDS-R、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D1/D2、非落叶型菌系特异性引物ND1/ND2对所有分离的菌株进行检测;根据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在单个条田中所占的比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选取18个代表菌株对其在PDA上的培养特性及对棉花的致病力分析。【结果】从北疆棉田病株上分离到644个大丽轮枝菌菌株,67.5%的菌株为落叶型菌系,27.8%为非落叶型菌系,4.7%菌株不能归类,供试菌株的致病类型存在分化,其中以落叶型菌系为主要致病类型。对田间地块进行分析,单一落叶型菌株发生的地块最多,其次是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株混合发生地块,田间以落叶型菌株为优势菌株的地块占70.1%,落叶型菌系为田间地块的主要致病类型。18个代表性菌株形成菌核型、菌丝型和中间型3种菌落类型,菌核型为主要的培养类型,并进一步分化形成3种不同的类型。对棉花感病品种的致病力进行测定,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普遍高于非落叶型菌株引起的病指,非落叶型菌株中也有病指很高的菌株,北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结论】北疆棉田采集的棉花黄萎病菌,其致病类型、培养特性及致病力均存在明显分化。
蔡梦杭徐灿刘启俞燕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致病类型致病力
新疆白菜黄萎病病原的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 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岳永亮任毓忠张莉金恭玺王成成李国英
关键词:白菜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微菌核形态观察、重量测定及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测定,对不同温度、光照、营养及寄主根系诱导条件下,棉花大丽轮枝菌V592菌株微菌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PDA为基质,26℃比22℃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连续黑暗的条件比自然光及连续光照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营养丰富的全营养PDA培养基比半营养PDA及水琼脂平板更有利于微菌核形成;棉花根系及其提取物对微菌核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通过q RT-PCR对7个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温度、光照及营养条件改变后12 h,7个基因在26℃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22℃时的表达量,6个基因在黑暗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连续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6个基因在全营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营养缺乏的培养基中的表达量,表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产量与温度、光照和营养条件改变后12 h各基因的表达量密切相关。而寄主根系对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12 h时有短暂的抑制作用,但是48 h后各基因不断被诱导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产量与微菌核形成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密切相关。
夏红飞陈志荣宾毅高峰黄家风
关键词: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影响因素基因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