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105 被引量:884H指数:19
相关作者:侯兆疆冯威徐婷韩玲李钰更多>>
相关机构: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2篇生物学
  • 37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1篇湿地
  • 31篇草地
  • 17篇退化草地
  • 16篇土壤
  • 16篇祁连山北坡
  • 16篇北坡
  • 15篇坡向
  • 14篇性状
  • 13篇叶面积
  • 11篇叶面
  • 11篇叶性状
  • 10篇盐沼
  • 10篇异速生长
  • 10篇水分
  • 10篇根系
  • 9篇盐沼湿地
  • 9篇植物
  • 9篇生物量
  • 9篇种群
  • 9篇狼毒

机构

  • 105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西学院
  • 1篇文山学院
  • 1篇滇西应用技术...

作者

  • 57篇赵成章
  • 14篇侯兆疆
  • 14篇韩玲
  • 14篇徐婷
  • 13篇冯威
  • 12篇李钰
  • 12篇郑慧玲
  • 11篇张茜
  • 10篇王继伟
  • 10篇马小丽
  • 9篇董小刚
  • 8篇党晶晶
  • 8篇宋清华
  • 8篇杜晶
  • 7篇史元春
  • 7篇陈静
  • 7篇张静
  • 6篇任珩
  • 6篇高福元
  • 5篇张军霞

传媒

  • 42篇生态学杂志
  • 31篇生态学报
  • 17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沙漠
  • 2篇湿地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19篇2013
  • 6篇2012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被引量:14
2012年
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是研究种群扩散和群落演替的重要方法。在石羊河上游高寒退化草地,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甘肃臭草和阿尔泰针茅的格局及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臭草在没有形成斑块(CK)和斑块形成阶段(A),所有尺度上为聚集分布,在斑块扩散(B)、稳定(C)和衰退阶段(D)分别在0—90 cm、0—70 cm和0—40 cm上为聚集分布,90—100 cm、70—150 cm和40—150 cm为随机分布;阿尔泰针茅在CK阶段所有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在A、B、C阶段分别在0—47 cm、0—75 cm、0—130 cm上为聚集分布,在47—50 cm、75—100 cm和130—150 cm上为随机分布,D阶段在所有尺度上为聚集分布;从CK—D阶段,甘肃臭草和阿尔泰针茅之间的关联性由显著负关联向关联性不显著转变,负关联显著程度先增强,后减弱;甘肃臭草种群从CK到D样地,种群领地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阿尔泰针茅种群领地密度逐渐减小。优势种替代过程中,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相互转化影响格局的分布类型,竞争的不对称性影响关联性程度的强弱。
高福元赵成章
关键词:石羊河上游
黑河中游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0
2017年
干旱区土地利用转型作为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直接关系人类福祉.本文以生态脆弱的黑河中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7、2001、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型检测评估模型、生态响应模型系统研究了1987—2016年黑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的过程及其区域生态质量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型变化显著,总变化量呈增加趋势,耕地和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在随机新增和减少状态下,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转型的倾向性不强,草地向耕地转型具有很强的倾向性;研究区生态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用地呈缩减态势,净减少2.8%,对于生态环境退化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转型类型是草地向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型.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改善区域生态质量状况,需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合理分配区域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
王福红赵锐锋张丽华李鸿伟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质量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12
2013年
从不同生态功能区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助于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异质性。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州区和民勤县为例,分别计算了河西走廊南部山地、中部绿洲、北部荒漠区2002年和2009年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功能区人类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都呈北部荒漠>中部绿洲>南部山地的空间梯度分异;在研究期内,不同生态功能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都呈增长趋势,其中北部荒漠区增加了1.83×108元、中部绿洲增加了0.70×108元、南部山地增加了0.13×108元;农田生态系统基本服务价值,北部荒漠区年均增加0.16×108元、中部绿洲年均增加0.11×108元、南部山地年均增加0.02×108元;使用化肥等导致农田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农业耗水损失价值方面,下游荒漠区年均减少0.11×108元,而中部绿洲年均增加0.03×108元,南部山地变化较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河西走廊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主要是由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不同生态功能区所受影响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性。
石福习宋长春赵成章张静史丽丽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河西走廊
疏勒河中游河岸林地下水埋深对胡杨幼苗生物量分配与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功能性状构建和繁殖更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意义。以疏勒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的天然胡杨幼苗为研究对象,河岸为起点沿平行河岸线的方向依次设置近水区(Ⅰ)、中水区(Ⅱ)和远水区(Ⅲ)样地,采用标准主轴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水分下胡杨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降低,胡杨群落的高度显著增加(P<0.05),密度显著减小(P<0.05),盖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样地Ⅰ和样地Ⅱ胡杨幼苗根冠比大于1,地上生物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地下生物量的生长速度,样地Ⅲ胡杨幼苗根冠比接近1,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生长速度接近等速关系;胡杨幼苗叶质比和根质比呈减小的趋势(P<0.05),枝质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胡杨地上植株枝叶数、冠幅、地下根系总根长、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疏勒河河岸林胡杨幼苗地上与地下、枝叶、根系的生物量配置模式和生长特征,体现了异质生境中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可塑性机制,为理解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境适应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白雪赵成章康满萍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根冠比异速生长荒漠河岸林
内陆盐沼芦苇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盐分因子的响应被引量:37
2018年
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是决定根系吸收能力发挥的重要特征,其对环境限制因子的响应与适应策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土壤盐分对植物根系性状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选择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垂直于沙河河岸从湿地边缘至湿地中心,依次设置3个不同土壤盐分梯度样地(样地I、样地II和样地III),采用全根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冠比、根总长度、比根长、根分叉数、根平均直径等形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样地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湿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芦苇的根冠比、根分叉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比根长、根总长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根平均直径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总体以中度盐渍化为主,表层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盐量呈下降趋势,而变异程度有所差异;芦苇根系性状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含盐量与根总长度和比根长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根冠比、根分叉数呈显著相关(P<0.05),而与根平均直径相关性不显著。内陆盐沼的芦苇表现出敏感植物的特性,通过根系形态的调整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来适应盐分强变异的土壤环境,体现了逆境胁迫下湿地植物应对多重环境选择压力的生态适应机制。
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
关键词:芦苇根系形态根系生物量
祁连山北坡霸王枝-叶性状关系的个体大小差异被引量:11
2016年
枝与叶片权衡关系的个体大小差异性,是物种形成不同冠层结构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的一种策略,有利于植株通过构型调整自身的光合效率和增强竞争力。在祁连山北坡荒漠草地,根据体积将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分为3个大小等级(I级:(植株体积的立方根(d)≤60 cm)、II级(60 cm120 cm)),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大小等级霸王种群枝长度与叶面积、叶数量的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株大小等级增大,霸王的枝长度、叶面积、枝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叶数量呈逐渐减小趋势;霸王枝长度的增长速度大于或等于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枝长度的增加速度大于叶数量的增加速度;随着个体大小等级的增加,霸王枝长度与叶面积的异速斜率、枝长度与叶数量回归方程的y轴截距均显著减小,即植株叶面积与枝长度比值、叶数量的投入均显著降低。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霸王小个体植株倾向于短枝上着生大量的小叶,大个体植株趋向于长枝上着生少量的大叶,随植株大小等级增加,叶面积增加而叶数量降低,对小枝的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影响。
杜晶赵成章宋清华史元春王继伟陈静
关键词:叶面积祁连山北坡
秦王川湿地盐角草和盐地碱蓬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被引量:10
2017年
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特性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盐沼湿地,利用群落学调查法和点格局分析法,按照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植株密度依次设置高密度Ⅰ(>800株·m^(-2))、中密度Ⅱ(400~800株·m^(-2))和低密度Ⅲ(<400株·m^(-2))3个密度梯度样地,分析了盐角草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角草植株密度的减小,其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P<0.05),盐地碱蓬的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盐角草在样地Ⅰ和Ⅲ中呈不同尺度的聚集分布,聚集尺度由较小尺度向小尺度过渡,在样地Ⅱ中所有尺度上呈聚集分布;盐地碱蓬在样地Ⅰ所有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样地Ⅱ和Ⅲ的聚集分布由较小尺度向中尺度过渡;在样地Ⅰ中,盐角草和盐地碱蓬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和不相关(P<0.05),在样地Ⅲ中表现为不相关,在样地Ⅱ中从负相关过渡到正相关(P<0.05)。湿地植物密度调控机制影响下的非对称竞争关系,引起群落优势物种发生更替,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生活史策略。
王建良赵成章张伟涛姚文秀李群
关键词:种间关联盐角草盐地碱蓬盐沼湿地
嘉峪关草湖湿地植物谱系结构及其对不同生境的响应被引量:4
2020年
植物群落中植物物种谱系结构与生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揭示物种环境适应机制、群落构建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局域尺度上干旱区湿地、沙丘、戈壁等生境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在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基于物种谱系树,研究了荒漠区沼泽、盐沼、沙丘、戈壁等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植物谱系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生境条件的改变,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容重、pH值等土壤性质发生显著变化;植物的谱系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沙丘的谱系多样性指数最高,盐沼次之,戈壁、沼泽的谱系多样性指数最低;不同生境的物种具有不同的谱系结构,沼泽、沙丘、戈壁生境的物种谱系结构为聚集模式,盐沼无明显谱系结构;局域尺度上,环境过滤作用是影响沼泽、沙丘、戈壁生境物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竞争排斥和生境过滤作用共同影响着盐沼生境物种的分布。
赵连春段凯祥赵成章王继伟文军
关键词:湿地干旱区沙丘戈壁
沼泽湿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朝天委陵菜间隔子性状与分枝强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20年
间隔子和分株影响克隆植物的空间分布和资源获取,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克隆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按照恢复时间设置I(5a)、II(15a)、III(25a)3个梯度,研究了永昌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沼泽湿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朝天委陵菜(Potentilla supina)间隔子长度、直径与分枝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沼泽湿地恢复演替的进行,湿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逐渐增大,土壤容重逐渐降低;湿地群落的优势植物种群由朝天委陵菜转为黑麦草;朝天委陵菜间隔子长度和直径增大,分株数减小;间隔子长度、直径与分枝强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沼泽湿地恢复演替过程中,朝天委陵菜由选择垄断区域资源转向逃避或忍耐不利生境,体现了湿地克隆植物在异质性生境中独特的适应性。
李雪萍赵成章任悦张晶雷蕾
关键词:恢复演替直径
嘉峪关草湖湿地芦苇净光合速率与叶面积和叶厚度的关系被引量:20
2018年
植物净光合速率(P_n)与叶性状的环境响应,对理解异质性生境中植物叶片物理构建与生理代谢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按照芦苇种群地下水埋深和地表水水位变化规律设置:Ⅰ(地下水埋深0.3—0.6 m)、Ⅱ(地下水埋深0—0.3 m)、Ⅲ(地表水水位0—0.3 m) 3个梯度,研究了土壤水分影响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的P_n与叶面积(LA)、叶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湿地植被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芦苇的LA、叶片P_n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厚度呈减小趋势;在样地(Ⅰ)和样地(Ⅲ)芦苇的P_n与LA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P <0.01),而与叶厚度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1);在样地(Ⅱ),芦苇的P_n与L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叶厚度之间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芦苇选择了增大叶面积、减小叶厚度,相应增大P_n的生存策略,体现了芦苇种群在异质生境中较强的叶片表型可塑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特殊的湿地生境。
张晶赵成章李雪萍任悦雷蕾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叶面积芦苇土壤含水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