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135 被引量:823 H指数:16 相关作者: 王士甲 钱慧君 刘佳 于菲 胡培安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磁共振成像在上皮型卵巢癌分型中的鉴别价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值与CA-125和Ki-67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上皮型卵巢癌的分型鉴别价值,同时分析MRI表现与血清癌抗原125(caner antigen-125,CA-125)和肿瘤核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及其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卵巢癌病例资料,病例皆行术前MRI检查。MRI图像由两名医师在PACS工作站上进行阅片。患者FIGO分期、术前血清CA-125与术后肿瘤组织Ki-67表达经HIS系统获得。MRI图像特征主要评价肿瘤囊实性、大小、T1WI信号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用Cox危险模型评估临床和MRI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Ⅰ型和Ⅱ型上皮型卵巢癌的临床指标和MRI特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ADC均值与Ⅰ型肿瘤中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ρ=-0.14,P<0.05),ADC均值越高,提示Ⅰ型卵巢癌的可能性越大(OR=16.80,P<0.01)。老年患者群体和进展期患者与Ⅱ型卵巢癌有显著相关性(OR=0.22/0.02,P<0.05)。肿瘤进展期、实性肿瘤和老年患者群体这3个因素与不良生存率显著相关(HR=23.54/3.69/2.46,P<0.05)。结论MRI特征结合ADC值有助于上皮性卵巢癌分型诊断。ADC值可以部分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FIGO进展期、实性肿瘤和老年患者预后不良。 刘雪芬 张国福 金俊 华克勤 陈晓军 张鹏 张鹤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组织分型 CA-125 多参数MRI组学列线图模型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2024年 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组学列线图模型治疗前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EA)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前瞻性收集205例EEA临床及MRI资料,按6∶4随机分为训练集(n=123)和验证集(n=82)。分别在T2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及动态增强MRI序列勾画全肿瘤体积感兴趣区提取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VSI的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与组学标签构建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模型验证。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效能,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205例EEA中,LVSI(-)144例,LVSI(+)61例。患者绝经状态、CA125及CA199为LV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14(训练集)和0.731(验证集)。从多参数MRI图像中共提取的8240个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出5个最佳特征构建MRI组学标签,AUC为0.860(训练集)和0.759(验证集)。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AUC为0.887(训练集)和0.807(验证集),优于单独的临床模型及组学模型,且在较大的阈值概率范围内临床-MRI组学列线图模型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参数MRI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可在治疗前有效预测EEA的LVSI状态,为临床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马晓亮 沈敏花 马凤华 张国福 周建军 曾蒙苏 强金伟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列线图 磁共振成像辅助下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辅助下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处理中的应用,寻求手术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59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其中研究组(n=27)在剖宫产术前行MRI检查,随后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充盈球囊暂时性阻断腹主动脉血供,然后再剥离胎盘;对照组(n=32)按照常规剖宫产术处理。结果 MRI测量低位肾动脉开口下缘与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为(10.52±0.74)cm,其下方腹主动脉直径为(1.51±0.22)cm,介入术中X线透视时间(1.1±0.5)min。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86±248)m L及(1616±370)m L,输血量分别为(647±81)m L及(896±9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数、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辅助下放置腹主动脉球囊,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不能降低子宫切除率。 王添平 金文韬 张娣 王士甲 张国福关键词:胎盘植入 球囊 磁共振成像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合并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疑诊GTN的患者,在治疗前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CE-MRA扫描,对所有病例进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和预后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方式(化疗、手术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预后进行记录。结果共纳入44例GTN患者,包括5例胎盘部位滋养层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39例其他GTN。PSTT合并UAVM 3例,GTN合并UAVM 23例。根据UAVM的存在与否,将39例其他GTN患者分为两组。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值<10000 mIU/mL和≥10000 mIU/mL的数据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病例的FIGO预后评分平均为(4.19±3.69)分和(6.70±3.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当β-hCG值≥10000 mIU/mL时,UAVM发生概率增加。预后评分越高,发生UAVM的可能性就越大。运用CE-MRA技术有助于更好地诊断UAVM。 周清 刘源涛 马凤华 鹿欣 张鹤 张国福3D打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016年 总结3D打印技术在外科学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检索目前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外科学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3D打印技术在外科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但临床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生物材料科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神经系统外科学方面必将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李克 谷守欣 张国福 付玏关键词:颅骨缺损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关键词:软组织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超声及MRI诊断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总结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SSPBT)的超声及MRI特点,探讨超声和MRI诊断SSPB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SPBT患者的病史,总结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及MRI特征,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为标准,比较超声与MRI诊断SSPBT的价值。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0.3±5.3)岁(25~44岁),7例(87.5%)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升高,2例(25.0%)血清CA19-9升高,癌胚抗原(CEA)均在正常范围。双侧肿块8例,其中5例为双侧SSPBT;2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一侧为SSPBT,对侧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SSPBT患者卵巢表面赘生物多呈菜花样、乳头状、粟粒样等表现。术前B超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肿块,其中5枚SSPBT(38.5%,5/13)在肿块内或肿块旁见卵巢或卵巢样组织,1枚提示卵巢边界不清,2枚漏诊,2枚误诊为输卵管来源肿瘤。肿瘤最大径线平均值为(96.1±22.7)mm,多表现为中低、中等或混合回声,6枚提示星点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术前MRI提示肿块以囊实性为主,多见分隔和乳头。囊性成分T1WI低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成分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结论:SSPBT发病年龄轻,双侧多发,超声诊断早期SSPBT可能比MRI更有优势。 肖喜荣 陈秀英 王士甲 符忠蓬 孙莉关键词:浆液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乳头 超声 磁共振扫描 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MRI表现及临床评价 2017年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经盆腔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仍有病变残留率为27.1%。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MRI诊断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87.1%,准确率为83.5%。结论:MRI诊断宫颈LEEP术后切缘阳性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随访复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谢洁林 韩志刚 田晓梅 张国福 张娣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 磁共振成像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预后及诊疗模式探讨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总结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影像表现及预后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更完善的产前诊治模式,以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问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提示胎儿心脏横纹肌瘤的23例病例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征、预后及随访情况。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23例孕妇平均诊断孕周为(29.8±4.1)周(22.4~35.7周),其中17例(74%)参加了本院产前诊断中心组织的多学科会诊。23例中,3例(13%)失访,12例(52%)引产终止妊娠,8例(35%)继续妊娠且足月分娩均随访至患儿3周岁。8例中,2例产前行胎儿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随访时心脏横纹肌瘤均已消失,生长及智力发育均正常;1例产前于本院行胎儿头颅MRI检查疑似室管膜下结节性硬化病灶,外院复查MRI提示未见异常,随访时心脏横纹肌瘤已消失,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均正常。4例产前未行MRI检查,生后行新生儿头颅MRI提示结节性硬化病灶,随访时患儿均有癫痫发作,生长发育均正常,除1例外,另3例存在不同程度智力发育落后;其中2例心脏横纹肌瘤消失、2例心脏横纹肌瘤无变化。1例既未行胎儿MRI,又未行新生儿MRI,但随访发现心脏横纹肌瘤已消失,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均正常。结论心脏横纹肌瘤是否合并结节性硬化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产前超声检查辅助胎儿头颅MRI检查,可提高心脏横纹肌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协助临床决策及预后分析。 贺木兰 李笑天 程海东 田晓梅 曹丽 雷彩霞 沈淳 熊钰关键词:心脏肿瘤 横纹肌瘤 结节性硬化症 医师诊疗模式 预后 MR扩散加权成像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对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型(71例)与II型(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为0,1000 s/mm^2。由两位医师在ADC图上分别测量ADC值,并比较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的ADC值。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ROC曲线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结果:Ⅱ型子宫内膜癌ADC中位数值为0.73[0.626,0.868]×10^(-3)mm^2/s,显著低于I型子宫内膜癌的ADC中位数值0.876 [0.813,0.972]×10^(-3)mm^2/s,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82,P<0.001)。ROC曲线显示ADC值鉴别Ⅱ型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当ADC阈值为0.743×10^(-3)mm^2/s时,敏感度为64%,特异度为90%,符合率为84%。结论:ADC值有助于鉴别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 顾亮亮 李海明 刘佳 冯峰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病理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