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

作品数:88 被引量:552H指数:13
相关作者:张进安周连华周湘兰邵小青何双涛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糖尿
  • 38篇糖尿病
  • 20篇2型糖尿
  • 20篇2型糖尿病
  • 18篇甲状腺
  • 15篇自身免疫
  • 15篇病患
  • 14篇细胞
  • 13篇糖尿病患者
  • 12篇胰岛
  • 11篇胰岛素
  • 10篇2型糖尿病患...
  • 10篇病变
  • 8篇自身免疫病
  • 7篇自身免疫疾病
  • 6篇蛋白
  • 6篇血清
  • 6篇胰岛素抵抗
  • 6篇神经病变
  • 5篇神经病

机构

  • 86篇复旦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上海健康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30篇张进安
  • 21篇周连华
  • 14篇周湘兰
  • 13篇施晓红
  • 9篇肖玲
  • 8篇黎丹凤
  • 8篇何双涛
  • 8篇姜文娟
  • 6篇史良凤
  • 4篇王璇
  • 4篇陈英辉
  • 4篇姚秋明
  • 3篇罗金芳
  • 3篇范玉娟
  • 3篇桂律
  • 3篇刘军
  • 3篇胡仁明
  • 3篇吴国亭
  • 3篇邵小青
  • 3篇韩玉麒

传媒

  • 1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1篇国际生物制品...
  • 8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上海医药
  • 5篇中国糖尿病杂...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上海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国外医学(医...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硒酵母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评价硒酵母治疗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的调节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内分泌科规律就诊随访的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GD)患者64例和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77例。根据治疗方案将GD患者分为对照治疗组28例(甲巯咪唑治疗)和硒补充治疗组36例(甲巯咪唑+硒酵母200μg/d治疗),HT患者亦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治疗组31例(随访观察甲状腺功能或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和硒补充治疗组46例(硒酵母200μg/d或左甲状腺素钠+硒酵母200μg/d治疗)。观察治疗3、6、12、18~24个月时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比较对照治疗组与硒补充治疗组的抗体水平。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GD患者TRAb水平逐渐降低,服用甲巯咪唑剂量逐渐减少,HT硒补充治疗组患者TPOAb和TGAb水平均逐渐降低,但其对照组无明显改变。GD硒补充治疗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TRAb水平,以及HT硒补充治疗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TPOAb和TGAb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治疗组同时间(P值均<0.05);GD硒补充治疗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甲巯咪唑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治疗组(P值均<0.05)。结论硒酵母治疗(200μg/d)对降低GD患者血TRAb浓度、HT患者的血TPOAb和TGAb均有明显效果。
肖玲姜文娟史良凤何双涛黎丹凤张进安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一例
2001年
周湘兰桂律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发症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和管理被引量:2
2016年
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有关。未达显性糖尿病的不同程度高血糖与妊娠结局关系尚未明确,有关GDM诊断及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根据"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研究结果,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在2010年提出了GDM诊断新标准,多国相继采纳。本文综述GDM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原则、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药物治疗进展。
肖玲张进安
关键词: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三种治疗方法选择被引量:8
2016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GD)。GD的治疗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131I以及手术治疗三种方法。抗甲状腺药物和131I是目前治疗甲亢的常用方法,而手术治疗较少用。抗甲状腺药物因为治愈率较低及存在不良反应,在北美不作首选治疗,而在欧洲和亚洲则使用相对较多。在北美首选131I治疗甲亢,但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另外还有引起突眼或加重突眼的风险。在我国,131I治疗甲亢渐成趋势,但是以何种方法作为甲亢首选治疗,目前尚无共识。本文将着重介绍三种治疗GD的方法。
何双涛张进安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甲状腺药物手术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并横纹肌溶解症一例被引量:2
2008年
王宏儒周连华
关键词: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横纹肌溶解症
免疫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免疫炎性反应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住院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的病史和临床生化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成两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ELISA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免疫炎性反应标记物IL-1B、TNF-仅及Hs-CRP。分析免疫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FBG、PPG、HbAlc、Hs-CRP及TNF-a水平[(9.86±1.79)mmol/L、(14.454-5.48)mmol/L、(11.43±3.25)%、(6.79±3.71)mg/L和(1.99±0.65)ng/m1]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7.25±0.64)mmol/L、(10.45±2.89)mmol/L、(8.56±1.58)%、(4.724-2.39)mg/L和(1.24±0.44)ng/ml,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示,Hs-CRP、TNF.仅和HbA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免疫炎性反应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而Hs-CRP、TNF-仅及HbAlc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渠胜英施晓红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分析被引量:48
2004年
目的 :了解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 ,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DS量表对 2 2 6例患者进行调查评定 ,并且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忧郁症患病率为 31.4 % ,高于正常人群。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发生与女性、文化程度高、体重指数≥ 2 5kg/m2 ,高血糖慢性并发症增加密切相关。结论 :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 ,对糖尿病的进展及预后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周连华周湘兰施晓红任风东
关键词:抑郁症糖尿病患者患病率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体重指数
狄诺塞麦靶向干扰RANK配体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关节损害和病理性骨量丢失为特征.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κB,RANK)配体(RANK ligand,RANKL)-RANK通路在RA骨损害中起关键作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狄诺塞麦(Denosumab,DMab)可特异性结合RANKL,阻断RANKL-RANK通路,起到骨保护作用.DMab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对RA患者的局部骨侵蚀和全身性骨质疏松治疗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此文对近5年国内外使用DMab治疗RA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贾西(综述张进安(审校)
关键词:骨质疏松
多学科团队诊治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的策略
2023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的建设与诊疗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本中心多学科诊疗的19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体截肢率、踝上(大)截肢率、踝下(小)截肢率和死亡率,学科参与率和治疗参与程度。结果:19例患者中,男15例(78.9%),女4例(21.1%),年龄26~94(68.6±14.2)岁。全部为重度缺血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均符合卢瑟福分级5级以上、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症均累积2个及以上;合并症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心脏疾病18例、高血压15例、肾功能不全10例。总体截肢率为36.8%,大截肢率21.1%,小截肢率15.8%,死亡率15.8%。多学科门诊共计16个学科参与,主要参与学科为血管外科19次最高、内分泌、心内科次之,主要治疗学科为血管外科14次最高。结论: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下治疗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足诱因并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任碧晨方圆李晓牧张晓光鞠帅蔡蕴敏施晓红张勇崔洁丁晶张英梅张逸群陆志强董智慧符伟国
关键词:糖尿病足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患者共143例,其中糖尿病足63例,未合并足病变组80例。分析血糖、血脂、Hcy等33个因素与糖尿病足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足组与未合并足病变组的比较显示:年龄[(65.38±11.58)岁与(60.12±9.92)岁]、既往足溃疡史[28.6%(18/63)与3.8%(3/80)]、Hey[(23.24±11.77)μmol/L与(18.62±7.74)μmol/L]、HbAlc[(10.22±2.81)%与(8.67±2.30)%]、Alb[(32.45±5.83)g/L与(38.58±4.71)g/L]、LDL.C[(2.15±0.72)mmol/L与(2.60±0.78)mmol/L]、糖尿病肾病(DN)[77.8%(49/63)与45.0%(36/8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73.0%(46/63)与33.8%(27/80)]、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VD)[93.7%(59/63)与65.0%(52/80)]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77.8%(46/63)与60.0%(48/8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年龄(OR 1.09,95%CI 1.02-1.16,P=0.01)、Hey(OR1.12,95%CI 1.03~1.22,P=0.01)、DR(OR8.47,95%CI 1.85~38.87,P=0.01)、PVD(OR8.73,95%CI 1.07—70.92,P=0.04)、足溃疡史(OR 12.28,95%CI 1.57—96.28,P=0.02)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是多因素导致的并发症,Hey是糖尿病足的又一个危险因素。
杨香菊何双涛史良凤黎丹凤肖玲张进安
关键词:糖尿病足同型半胱氨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