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67 被引量:828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柯钊罗丽珠窦天军姜桂芬李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4篇期刊文章
  • 18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62篇理学
  • 143篇一般工业技术
  • 87篇核科学技术
  • 61篇化学工程
  • 12篇冶金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9篇电子电信
  • 9篇电气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8篇合金
  • 65篇
  • 35篇U
  • 32篇金属
  • 26篇贫铀
  • 26篇光谱
  • 23篇拉曼
  • 21篇氮化
  • 21篇同位素
  • 21篇
  • 20篇
  • 19篇动力学
  • 19篇氢同位素
  • 18篇性能研究
  • 18篇离子
  • 18篇磁控
  • 18篇磁控溅射
  • 17篇拉曼光谱
  • 16篇陶瓷
  • 16篇涂层

机构

  • 566篇表面物理与化...
  • 262篇中国工程物理...
  • 30篇西南科技大学
  • 23篇四川大学
  • 19篇清华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浙江大学
  • 8篇重庆大学
  • 8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青海大学
  • 2篇北京应用物理...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成都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50篇赖新春
  • 45篇陈长安
  • 40篇张鹏程
  • 35篇帅茂兵
  • 33篇罗德礼
  • 32篇刘柯钊
  • 31篇汪小琳
  • 29篇叶小球
  • 28篇桑革
  • 25篇罗丽珠
  • 25篇张桂凯
  • 25篇郎定木
  • 23篇王小英
  • 22篇蒋春丽
  • 20篇刘天伟
  • 20篇张永彬
  • 19篇罗文华
  • 19篇李赣
  • 18篇胡殷
  • 16篇王庆富

传媒

  • 83篇稀有金属材料...
  • 4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8篇材料导报
  • 21篇第二届中国氚...
  • 19篇核化学与放射...
  • 13篇真空科学与技...
  • 11篇稀有金属
  • 10篇物理化学学报
  • 9篇物理学报
  • 9篇光谱学与光谱...
  • 9篇材料导报(纳...
  • 9篇中国腐蚀与防...
  • 8篇材料保护
  • 8篇无机材料学报
  • 8篇中国腐蚀与防...
  • 7篇金属学报
  • 7篇功能材料
  • 6篇核电子学与探...
  • 6篇2012年中...
  • 5篇机械工程材料

年份

  • 9篇2023
  • 7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8篇2019
  • 31篇2018
  • 49篇2017
  • 74篇2016
  • 50篇2015
  • 50篇2014
  • 42篇2013
  • 48篇2012
  • 36篇2011
  • 39篇2010
  • 33篇2009
  • 20篇2008
  • 21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5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墨烯/纳米银导电薄膜的制备
介绍一种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采用超声化学法原位制备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的方法,并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还原剂对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制得...
杜云峰姜交来云雯杨锁龙廖俊生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银单分散导电性
固定床微型反应器水分解实验与模拟
为了模拟热金属床法同收氚化水中的氚;采用微型同定床反应器,以锆30镍70为原料进行了氯气中水蒸汽分解实验。分别考察了气体流量、水蒸汽浓度和合金装料量在不同数值条件下反应器的水穿透曲线。为了从理论上描述反应器行为,建立了一...
Yong Yao姚勇Deli Luo罗德礼Zhiyong Huang黄志勇Jiangfeng Song宋江锋
关键词:废水处理
铀合金相图计算进展
2012年
相图计算在获得合金体系相图和合金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相图计算的基本原理和铀合金相图计算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块体非晶的成分设计思路阐述相图计算在铀合金成分设计中的应用。
陈金繁罗超刘天伟
关键词:铀合金相图计算合金设计
应用区域熔炼法净化金属铀的理论设计与实验探索
通过理论计算讨论分析了熔化区域宽度、区熔次数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理论优化条件,以铀中Al、Mo、w、Ti、C等元素为对象开展初步研究,ICP-AES分析结果表明,试棒中部的待测杂质总量从1189μg/g降低至40...
石洁罗超张新建王震宏刘勇王怀胜
关键词:URANIUMPURIFICATION
文献传递
HR-2不锈钢表面渗Al涂层的制备被引量:2
2009年
为避免制备温度过高引起基体性能退化,采用了室温熔盐电镀与热处理复合技术在HR-2不锈钢上进行了渗Al涂层制备研究,并对涂层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制备渗Al涂层是可行的;经500℃和700℃两种温度下热处理,成功制得成分渐变、冶金结合且无缝隙和裂纹的10—15μmm厚渗Al涂层.经700℃下2h热处理后,渗Al涂层与基体无明显界面,依次由(Fe,Cr.Mn,Ni)_2Al5,(Fe,Cr,Mn,Ni)Al和(Fe,Cr,Mn,Ni)_3Al3层组成;与700℃热处理后不同,经500℃下10 h热处理后,渗Al涂层与基体间界面明显,由内外两层组成.
张桂凯李炬陈长安窦三平凌国平
二氧化铀对CO和CO_2的吸附热力学
2011年
采用静态吸附容量法,测定了温度273~303K、压力0~1kPa范围内,CO和CO2在UO2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CO和CO2的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分别是描述CO和CO2吸附的最优模型方程。CO2的吸附强度明显高于CO的,实验条件下,CO和CO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36和1.25μmol/g。CO的吸附热为26kJ/mol,表明吸附为物理吸附;CO2的吸附热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小,当吸附量由0.3μmol/g增至0.8μmol/g时,吸附热由46kJ/mol降至37kJ/mol,表明吸附同时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李赣张志汪小琳
关键词:UO2COCO2热力学
脉冲激光沉积BNT和KNN系陶瓷薄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在不同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分别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Bi0.5Na0.5TiO3(BNT)系列的Bi0.5(Na0.7K0.2Li0.1)0.5TiO3(BNKLT)和K0.5Na0.5NbO3(KNN)系列的Li0.04(Na0.5K0.5)0.96(Nb0.775Ta0.225)O3(KNNLT)无铅压电陶瓷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的衬底温度、沉积室的氧气压力和薄膜的热处理温度对BNT和KNN薄膜结构和形貌都有较大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在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下,利用PLD制备的BNT和KNN无铅压电陶瓷薄膜都具有精细的表面结构。
陆雷肖定全赁敦敏张永彬朱建国
关键词:脉冲激光沉积BNTKNN
铀铌合金表面热氧化膜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X射线光电谱分析技术、结合Ar离子枪溅射,研究了大气环境、不同温度(室温、100、200和300℃)条件下铀铌合金样品表面氧化膜结构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氧化膜厚度增大,氧化膜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不同温度热氧化处理后,铀铌合金初始表面Nb主要以Nb2O5形式存在,在Nb2O5与金属Nb之间,总存在一定厚度的NbO及少量其他价态氧化物NbOx(0
罗丽珠杨江荣周萍
关键词:铀铌合金
Be/HR-1不锈钢热静压高温形变的组织结构
2012年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材料试验机分析Be/HR-1和Be/Cu/HR-1不锈钢真空热静压接头扩散区高温形变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探讨形变组织结构与压力和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热静压的作用使试样产生扩散性蠕变和晶界滑动,影响扩散焊区的晶粒大小和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热静压应不得在使基体晶粒最大的临界压力或临界应变量下进行,适当降低压力和缩短时间可减少沿晶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提高连接接头质量;Be/Cu/HR-l不锈钢热静压反应扩散生成的新相熔点大大低于原基材,适当降低温度或压力可有效控制连接工件的变形。
李辉孔纪兰孔纪兰康人木周上祺
关键词:HR-1不锈钢形变
阴极等离子体电沉积Pt颗粒弥散的Al_2O_3/YSZ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阴极等离子电解沉积弥散Pt颗粒增韧YSZ-Pt/Al_2O_3-Pt双层复合涂层。涂层中弥散的Pt颗粒阻碍的氧在涂层中的扩散,提高了涂层的抗氧化性能。Pt颗粒的弥散增韧显著提高了涂层的断裂韧性,缓解了陶瓷层与合金基体在高温下产生的热应力,使得涂层在高温服役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剥落性能。
邓舜杰蒋驰刘天伟帅茂兵王鹏
关键词:抗高温氧化性能颗粒增韧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