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9 被引量:103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忠鹏宋立华毕玉晶于永慧李娜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军事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会议论文
  • 30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病毒
  • 7篇蚊虫
  • 5篇淡色库蚊
  • 5篇伊蚊
  • 5篇库蚊
  • 5篇白纹伊蚊
  • 4篇蛋白
  • 4篇微生物
  • 4篇细胞
  • 3篇毒性
  • 3篇生物安全
  • 3篇鼠疫
  • 3篇小鼠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
  • 3篇抗体
  • 3篇弧菌
  • 3篇基因
  • 3篇肺损伤

机构

  • 68篇病原微生物生...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军事科学院
  • 4篇解放军总医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青海省地方病...
  • 2篇嘉兴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嘉兴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周育森
  • 6篇李劲松
  • 5篇孙世惠
  • 4篇杨瑞馥
  • 4篇温占波
  • 3篇吴小红
  • 3篇郭彦
  • 3篇于虹
  • 3篇周冬生
  • 3篇王洁
  • 3篇李娜
  • 2篇宋立华
  • 2篇鹿建春
  • 2篇邱业峰
  • 2篇祁芝珍
  • 2篇赵光宇
  • 2篇毕玉晶
  • 2篇刘晨风
  • 2篇李晓峰
  • 2篇杨文慧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军事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遗传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防化研究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种虫媒病毒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黄热病病毒等5种虫媒病毒的悬浮芯片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上述病毒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参考相关文献,在黄病毒属高度保守的NS5区设计属通用引物和种特异检测探针。将探针共价交联到不同的Luminex色标微球上,利用属通用引物进行RT-PCR扩增,与混合微球杂交,最后利用Luminex200仪器分析荧光强度值。结果将平均荧光强度的判定阈值定为背景对照的两倍可以对这5种共8型病毒进行有效鉴定。通过多批次的实验,均能准确鉴定出上述5种病毒,没有出现交叉反应,且批次间的平均荧光值偏离不大,变异系数(CV)均小于8%,表明本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在空斑滴定病毒的基础上,对本方法的检测敏感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乙脑和黄热病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4个PFU,对西尼罗病毒可达14个PFU。进而将本方法用于检测55份临床标本和传代标本,其检测结果和种特异RT-PCR方法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而且其在混合样本的快速检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通过设计合适的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和分型5种虫媒病毒的悬浮芯片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罗渊刘伯华杨保安张永国李靖战大伟夏玉坤祝庆余
关键词:虫媒病毒悬浮芯片
人工智能在疟原虫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022年
尽管全球处于新冠疫情流行阶段,但目前疟疾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每年世界范围内约有2亿疟疾确诊新发病例,其中约40多万死亡病例.疟疾的及时诊断对减少传播和降低死亡率都至关重要.为提高边远贫穷地区疟疾的诊断水平,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模型逐渐应用于显微镜检测技术以诊断血涂片中的疟原虫.本文综述了此类技术的原理,介绍了当前人工智能模型在疟疾显微镜诊断中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深度学习和智能手机在疟疾诊断领域的应用前景.
杨姗李艳冰刘拓宇张海东叶坤崔玉军张先超滕越
关键词:疟原虫疟疾感染人工智能图像检测
淡色库蚊对一些化合物的触角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和嗅觉仪测试了几种气味化合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影响。触角电生理结果观察到,淡色库蚊雌蚊对L-乳酸、苯甲醛和氨水产生明显的触角电位反应,且对苯甲醛和氨水的触角电位反应呈正相关。L-乳酸在...
余静李春晓董言德赵彤言
关键词:淡色库蚊
文献传递
肝炎病毒感染相关microRNA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高危险因素.microRNA(mi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的调控.近期研究表明,miRNA在肝炎病毒的复制、基因表达和致病性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miRNA的药物研发为抗肝炎病毒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本文对肝炎病毒相关miRNA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鲍春旸李军锋周育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MICRORNA
补体失衡在感染和中毒性肺损伤中的致病作用及免疫干预研究
<正>~~
周育森孙世惠
免疫组化分析鼠疫疫苗免疫和鼠疫菌攻毒后恒河猴脾组织中T和B淋巴细胞增殖(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发现,鼠疫疫苗免疫的猕猴脾组织中B细胞和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然而,是否这些细胞是由鼠疫疫苗引起的增殖性B细胞和T细胞还不得而知。方法为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了猕猴脾组织中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应用Ki67抗体以及T细胞和B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双标法,对脾组织T细胞和B细胞增殖进行检测。脾组织分别来自于亚单位疫苗SV1(20μg F1+10μg rV270)免疫的猕猴以及分别通过SV2(200μg F1+100μg rV270)、减毒活疫苗EV和铝佐剂免疫并分别攻毒的猕猴。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受试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有较多的B细胞增殖,边缘区有较多的静止B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区有较多的静止T细胞,提示原始T细胞可能在免疫早期发生增殖。经SV1、SV2或EV76免疫并攻毒的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较仅用SV1免疫动物的生发中心扩大。此外,铝佐剂免疫并攻毒的猕猴脾组织生发中心不完整,这可能归因于强毒株鼠疫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B细胞增殖、静止B细胞增加、静止T细胞增多及生发中心扩大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保持免疫记忆反应的标志。结论这些结果与我们先前的发现的SV1、SV2或者EV76免疫动物激发较高的抗体和IL-4分泌相一致。
吴小红田光邱业峰祁芝珍张青雯毕玉晶杨永海李豫川杨晓燕辛有全李存香崔白忠王祖郧王虎杨瑞馥王效义
关键词:鼠疫疫苗恒河猴免疫组化鼠疫耶尔森氏菌淋巴细胞增殖
宿主microRNA靶向介导的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疫苗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核酸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减毒活疫苗模拟了病毒的感染过程,能有效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减毒活疫苗一般通过连续传代获得,研发成本高。微小RNA(microRNA,miRNA)靶向调节是新近发现的宿主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具有明确的组织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能够将特异的宿主miRNA靶向序列有效整合入病毒基因组,从而实现对病毒生物学特征的有效调节,在减毒活疫苗设计与研发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miRNA靶向介导的减毒策略及其在疫苗设计中的研究进展。
刘龙李晓峰马洁秦成峰
关键词:减毒活疫苗MICRORNA靶序列基因沉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危害评估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加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涉越来越多,从而给人类本身也带来了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全球温度升高、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等,己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人类社会通过科...
李劲松
关键词: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传染病研究
文献传递
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稳定复制细胞系的转录组学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耐药乙型肝炎病毒(ETV-r HBV)稳定转染前后宿主细胞转录组水平的基因差异表达,为后续开展HBV感染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对ETV-r HBV稳定转染细胞株(HepG2.A64)及其原始背景细胞株(HepG2)进行转录组测序(n=3),利用DESeq2软件以|log2 Fold Change|>2、padj<0.05为差异基因筛选条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差异基因筛选;利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BV稳定转染前后宿主细胞DNA修复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HepG2细胞系相比,ETV-r HBV稳定转染的HepG2.A64细胞系共有613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401个上调,212个下调(padj<0.05),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反应、PI3K/Akt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以及免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HepG2细胞系相比,HepG2.A64细胞系中RAD52和XRCC2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68.96%±7.59%、69.58%±6.32%,RAD52和XRCC2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69.93%±3.88%、26.47%±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原始细胞系HepG2相比,ETV-r HBV稳定转染的HepG2.A64细胞系在转录水平出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同时HepG2.A64细胞系中DNA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出现下调。
张孝璐杨兰孙岩松徐东平李晓峰刘妍李浩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DNA修复计算生物学转录组测序
鸽子、家鸡和昆明小鼠的气味物质组成分析研究
本研究采用吸附剂和羽毛浸提方法收集气味物质,应用GC/MS方法分析化学物质组成。结果:(1)从GDX-101吸附鸽子气味物质中检测出42个化合物,烷烃类和芳香类化合物约占总数的81%,醛酮类、羧酸类化合物占13%,其他约...
余静李春晓董言德赵彤言
关键词:鸽子家鸡昆明小鼠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