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安顺学院农学院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树突
  • 6篇树突状
  • 6篇树突状细胞
  • 6篇细胞
  • 5篇小花蝽
  • 5篇花蝽
  • 4篇南方小花蝽
  • 3篇蛋白
  • 3篇小鼠
  • 3篇免疫
  • 2篇多不饱和脂肪...
  • 2篇脂肪
  • 2篇生物防治
  • 2篇天敌
  • 2篇迁移
  • 2篇转基因
  • 2篇未成熟
  • 2篇未成熟树突状...
  • 2篇物防
  • 2篇细胞骨架

机构

  • 17篇贵州医科大学
  • 5篇贵州省农业科...
  • 4篇贵州大学
  • 3篇安顺学院
  • 1篇贵阳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张昌容
  • 3篇曾广
  • 2篇卯婷婷
  • 1篇朱贵明
  • 1篇石乐娟
  • 1篇刘丽娜
  • 1篇郅军锐
  • 1篇罗坤

传媒

  • 4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昆虫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动物传染...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0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瘤内注射OVA mRNA治疗小鼠结肠癌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瘤内注射OVA mRNA对小鼠CT26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为以OVA为基础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小鼠CT26结肠癌皮下肿瘤模型,将OVA mRNA直接注射至结肠癌荷瘤小鼠皮下肿瘤内,观察肿瘤生长和小鼠存活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IL-6、TGF-β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TUNEL试剂盒检测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每只小鼠皮下接种5×10^(5)个CT26细胞成功建立了小鼠结肠癌皮下肿瘤模型。荷瘤小鼠瘤内注射OVA mRNA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皮下肿瘤生长和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并且上调肿瘤组织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12的表达以及增加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数量和促进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论瘤内注射OVA mRNA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抗肿瘤免疫应答,以治疗小鼠CT26结肠癌。
谢颖张瑾宬刘雨周雪杨君仪刘鲜梅刘丽娜
关键词:结肠癌卵清蛋白
基于Cre/loxP系统的睾丸组织特异性敲除Elovl4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敲除效率检测被引量:1
2022年
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VLC-PUFAs)是哺乳动物视网膜、睾丸等极少数组织中特有的脂肪酸,其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为极长链脂肪酸延长酶4(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 elongase 4,Elovl4)。建立组织特异性敲除Elovl4基因的动物模型有利于深入研究VLC-PUFAs的生物学功能,因此,本研究基于Cre/loxP系统,先分别构建了Stra8-Cre小鼠和Elovl4 floxed小鼠,通过杂交获得(Elovl4[flox/+],Stra8-Cre)杂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再选择雌鼠与Elovl4 floxed纯合子雄鼠即Elovl4[flox/flox]雄鼠杂交,通过基因型鉴定筛选获得(Elovl4[flox/flox],Stra8-Cre)纯合子小鼠。利用RT-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Elovl4在睾丸组织中的敲除效率,结果表明,无论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基因敲除小鼠,其睾丸组织中Elovl4的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调,但其他组织未受影响。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睾丸组织特异性敲除Elovl4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VLC-PUFAs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杨仕赛赵瑄王雨虹郑红梅甘婷朱贵明
关键词:睾丸
小花蝽人工饲养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小花蝽是农业生产上一类极具利用和开发前景的捕食天敌昆虫,人工饲养扩繁是小花蝽广泛应用的前提,然而在大规模饲养中产卵基质、饲料和饲养条件等制约了人工饲养扩繁。为小花蝽大规模生产及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小花蝽人工饲养(产卵基质、饲料、饲养条件、饲养工具及储藏条件)、捕食能力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综述小花蝽的研究进展,。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尚小丽刘少兰曾广郭军孙月华
关键词:小花蝽天敌昆虫人工饲养规模饲养储藏条件田间应用
利用PiggyBac转座子系统构建表达Δ15 Des酶活性的转基因小鼠被引量:1
2022年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身不能合成,研究表明ω-3族脂肪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哺乳动物体内缺乏ω-3去饱和酶的基因,来自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Δ15Des)可以将体内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转化为ω-3 PUFAs。利用PiggyBac转座子(PB)系统构建表达Δ15 Des酶活性的转基因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稳定遗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整合率高达35.1%。饲料中添加6%ω-6 PUFAs饲喂小鼠,通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检测小鼠体内脂肪酸的变化,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来检测Δ15 Des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从qPCR和GC结果分析,阳性小鼠的基因活性率为61.53%,与传统方法相比,Δ15 Des的转入效率及活性都显著提高,且纯合子比杂合子表达更高的活性,进一步验证了PiggyBac转座子系统高效的转导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王颖杨仕赛赵瑄李亚吕露露朱贵明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转座子转基因
脉管流体剪切力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21年
目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DCs)功能状态与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密切相关,其在外周组织中并始终受到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的作用,但FSS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尚不得知。本课题研究FSS对imDCs免疫学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椎板剪切系统对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s施加FSS,分析处理前后imDCs的细胞形态。
余鹏董蓉吴翠芳蒙富雪刘鲜梅陈晋胡祖权王赟曾柱
关键词:机体免疫反应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流体剪切力免疫学功能外周组织
利什曼原虫感染树突状细胞早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及关键基因筛选
2021年
目的:分析利什曼原虫感染树突状细胞(DCs)早期的基因表达与信号通路变化,探究DCs感染后应答,寻找利什曼原虫感染后基于DCs的免疫治疗方法。方法:GEO数据库下载利什曼原虫感染前后DCs基因芯片数据,RStudio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STRING构建DEGs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Cytoscape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的核心模块,RStudio软件对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DEGs 129个,其中IL12B与CXCL10差异最为显著,GO分析共富集23个过程,主要涉及病毒感染过程相关细胞反应及Ⅰ-IFN相关免疫反应;KEGG分析共富集3条信号通路,分别为甲型流感、麻疹及DNA复制信号通路。结论:利什曼原虫感染DCs前后Ⅰ-IFN信号通路和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影响IL12表达,提示Ⅰ-IFN/IL12信号通路与TLR4/NF-κB/IL12信号通路可作为利什曼原虫感染治疗的靶点,CXCL10也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利什曼原虫感染后,出现类似病毒感染现象,推测抗病毒免疫疗法可能在对抗利什曼原虫感染中具有一定疗效。
余鹏宋咏刚黄卓闵海黄江涛张世超陈晋胡祖权王赟(指导)曾柱(指导)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树突状细胞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
F-actin重构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它的细胞形态、迁移与黏附、抗原捕获及抗原提呈等多方面与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存在密切的关系。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是一个由多种细胞骨架蛋白共同参与调节的复杂的结构体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种结构体系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基于这些研究,本文综述了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重构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刘鲜梅曾柱姚伟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抗原提呈迁移
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对茶叶害虫的控制效果被引量:10
2021年
载体植物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价值。蚕豆蚜Aphis fabae偏好豆科植物,对茶树安全,且作为猎物可满足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因此本研究以蚕豆蚜作为替代猎物、蚕豆Viciafaba作为载体植物及南方小花蝽作为天敌昆虫构建"南方小花蝽-蚕豆-蚕豆蚜"载体植物系统来防治茶叶害虫。为探究该载体系统是否可有效控制茶叶害虫,本研究事先在室内比较了该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Toxopteraaurnantii的防治效果;之后在田间调查中发现茶树上主要有茶蚜、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及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共3种害虫混合发生,且它们均可被南方小花蝽捕食,因此在田间试验中本研究同时评价了载体植物系统及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这3种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中,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相比,在前3次调查中茶蚜种群数量显著降低,且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其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的控制效果最高可达92.16%,而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对茶蚜的防治效果仅为72.25%,表明该载体植物系统有应用于田间防治茶叶害虫的潜力。在田间试验中,载体植物的布局(条状、块状及点状)对载体植物系统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影响;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对小贯小绿叶蝉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最高防效均在90%左右,但对茶蚜及茶棍蓟马则无明显的控制作用,表明载体植物系统与直接释放南方小花蝽均可用于茶叶害虫的防治,但在应用时需考虑到多种害虫同时发生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刘梅张昌容班菲雪刘少兰冉乾军尚小丽曾广曹宇孙月华
关键词:南方小花蝽蚕豆蚜茶蚜茶棍蓟马
MTT法检测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活菌数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反映无乳链球菌活菌数的计数方法,以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中的无乳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对MTT计数法中的最大吸收波长、MTT和DMSO最佳用量、无乳链球菌与MTT最适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MTT法与平板菌落计数法定量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MTT法测定无乳链球菌活菌数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0 nm,0.5 mg/mL MTT与100μL无乳链球菌菌液反应的最佳反应量为45μL,最适反应时间为3 h,溶解产物的DMSO最佳用量为125μL;无乳链球菌活菌数在1.5×10^(7)~4.73×10^(8 )CFU/mL范围内时,MTT法与平板菌落计数法定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TT法可用于无乳链球菌活菌计数。
马林玉胡家银林煊陈鹤丹谢颖付文莉杨君仪刘丽娜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MTT活菌计数
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为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在非洲菊上以2头/m2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以西花蓟马的虫口减退率及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校正防效作为指标评价了其控害效果。结果显示:在释放南方小花蝽前期,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释放时间延长,控制效果显著提高,释放南方小花蝽21 d后的控制效果高达90.25%,而喷施化学农药的控制效果为−40.93%,释放南方小花蝽的控制效果远高于喷施化学农药处理,表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控制潜力。
刘梅张昌容尚小丽郭军曾广石乐娟
关键词:生物防治南方小花蝽西花蓟马非洲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