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大学农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机构: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栽培
  • 3篇生物学效率
  • 3篇兰属
  • 2篇驯化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食用
  • 2篇食用菌
  • 2篇系统发育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抗氧化
  • 2篇兰属植物
  • 2篇活性
  • 2篇覆土材料
  • 1篇单胞菌
  • 1篇毒性
  • 1篇多样性
  • 1篇驯化栽培

机构

  • 15篇广西大学
  • 3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张焱
  • 3篇徐玲玲
  • 2篇李菁
  • 1篇许静
  • 1篇孙敬祖
  • 1篇赵桂仿

传媒

  • 3篇菌物学报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食用菌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食用菌学报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现代园艺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纹盖黑孢孔菌—一种新食用菌的驯化及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对新种纹盖黑孢孔菌进行了驯化栽培研究,结果表明较理想的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或蔗糖,氮源为酵母粉、牛肉膏或蛋白胨,pH为5.0~6.5,温度为28℃~30℃。产量符合生产要求的配方3为木糠69%,麸皮30%,石膏1%。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子实体水提物无毒,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5000 mg/kg,最大给药剂量为30 g/kg。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g/100 g)为:粗蛋白37.30,粗脂肪2.10,粗纤维20.3,粗多糖4.58,可溶性糖6.78,灰分5.12;必需氨基酸总量11.46,总氨基酸的含量27.38,鲜味氨基酸总量9.87。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蛋白质评价方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并与数据来源于文献的砖红绒盖牛肝菌、东方栓孔菌、黄绿蜜环菌和香菇进行了比较。每种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均超过0.5,必需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含量丰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达0.95,为优质蛋白源。
黄福常刘斌
关键词:急性毒性营养成分
弄岗黄层孔菌的驯化栽培及其抗氧化活性
2024年
对采自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的弄岗黄层孔菌Fulvifomes nonggangensis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及驯化栽培,并就栽培获得子实体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条件组合:果糖为碳源、酵母提取物为氮源、温度28℃及pH 6.5;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最大。驯化栽培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40%、木屑38%、麸皮20%、石灰1%、石膏1%;菌丝生长速度达到0.33 cm/d,平均产量27.26 g/袋,生物学效率达到12.98%。采用超声法提取的子实体水提物,当浓度达到5 mg/mL时,DPPH的清除率达到84.45%,而浓度仅为2.5 mg/mL时,ABTS的清除率仍达到93.82%,说明该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弄岗黄层孔菌的规模化栽培和产业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林建添黄福常梁云龙李苗苗王斯炜
关键词:正交试验生物学效率抗氧化活性
啤酒糟对平菇栽培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选用4种广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平菇品种,采用广西地区栽培平菇常用配方,分别在栽培料中添加5%、10%、15%、20%、30%和40%的啤酒糟,以不添加啤酒糟组为对照,研究啤酒糟对4种平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啤酒糟添加量为10%时,夏秀990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夏秀990和鲍鱼菇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啤酒糟添加量为15%时,大叶39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最快,大叶39和红平菇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高。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随栽培料中啤酒糟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平菇栽培料中添加10%~15%的啤酒糟能显著促进平菇菌丝的生长,极显著地提高平菇产量,啤酒糟添加量超过30%则有抑制生长的效果。
徐高飞刘斌
关键词:啤酒糟平菇生物学效率
3种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OrMF)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后续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培养(菌丝团分离)和非培养(克隆文库)2种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3种不同杓兰属植物根中菌根真菌ITS序列并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所有根段中都有菌丝团定植,共分离出菌根真菌64株,其中63株为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真菌,1株为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真菌;可划分为7个OUT,每个OTU代表菌株的菌丝都能形成OrMF典型的近球形或椭球形链状排列的念珠状细胞;分离出来的菌根真菌均为无性型菌丝且不产生无性孢子。(2)非培养法得到的3种杓兰属植物的根中OrMF分别隶属于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腊壳菌科(Sebacinaceae)、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和革菌科(Thelephoraceae),其中胶膜菌科OTU在种类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培养和非培养2种方法得到的OrMF OTU类型和数量均为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无苞杓兰(C.flavum)>黄花杓兰(C.bardolphianum),但培养法少于非培养法。(3)对胶膜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优势和非优势OTU均分布在系统发育树的3个不同分支上,这种与多种亲缘关系较远的OrMF共生的现象可能与杓兰属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且不同杓兰的OrMF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徐玲玲赵桂仿孙敬祖张焱高丽君
关键词:克隆文库系统发育树
紫芝蛛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023年
2021年6月,广西南宁一紫芝培养基地出现疑似蛛网病危害。为明确引起紫芝蛛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位点基因(ITS,RPB2,TEF1)系统发育学分析、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开展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引起广西南宁紫芝蛛网病的病原菌为凸出枝葡霉Cladobotryum protrusum。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5℃,pH为6,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这是首次报道由C.protrusum引起的紫芝蛛网病。
苏广林付圣麟方亮唐丽华欧小云詹颖馨刘斌
关键词:系统发育分析生物学特性
羊肚菌遗传多样性与栽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羊肚菌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野生资源丰富,经济价值极高的食药用菌。羊肚菌的子实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其形态特征多变,物种鉴定困难。本文从遗传多样性和栽培两方面对羊肚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几种常用于羊肚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情况加以总结,以期为羊肚菌的准确鉴定和大田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高丽君王雪儒刘斌
关键词:羊肚菌栽培
小白菜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的化感效应
2021年
为探讨小白菜对食用菌菌丝的化感效应,以小白菜为供体,平菇、香菇、茶树菇、卵孢小奥德蘑(商品名为黑皮鸡)为受体。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小白菜的茎叶水提物、根系分泌物、幼苗挥发物对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幼苗挥发物质对供试的四种食用菌菌丝无化感作用;小白菜根系分泌物对香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茶树菇、黑皮鸡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平菇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小白菜茎叶水提物体积分数为0.004%~0.4%时,对香菇、平菇、茶树菇、黑皮鸡的化感作用均为促进作用;茎叶水提物体积分数为0.4%时,化感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黑皮鸡、茶树菇、平菇和香菇。
王翠坚王雪儒韦少尚欧小云陈艳露刘斌
关键词:食用菌化感效应水提物根系分泌物
三种杓兰根相关真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被引量:8
2019年
【背景】除了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OrMF)外,兰科植物根中还有其它内生真菌,称为根相关真菌(Root-associated fungi,RAF)。【目的】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针叶林和灌木林两种不同生境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和无苞杓兰的RAF菌株,研究其真菌谱系、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结构。【方法】从杓兰根碎屑中分离RAF,通过总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得到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得到相似性最高序列的注释信息来分析RAF生态学特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78株RAF,25种OTU类型,包括23个子囊菌门OTU,2个毛霉菌门OTU。RAF物种丰富度分析发现西藏杓兰的较黄花杓兰高,不同生境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杓兰物种较不同生境的RAF群落分化程度高。生态功能分析显示25个OTU包括共生型、腐生型和致病型3种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菌群、植物病原菌群、内生真菌群、动物病原菌群、真菌寄生菌群、杜鹃花类菌根群、未定义的腐生菌群和不确定型8种共位群。【结论】阐明不同生境采集的不同杓兰中RAF的分布特点和生态功能,为未来研究RAF与杓兰属植物的共生关系奠定基础。
徐玲玲张焱周敏李菁高丽君
关键词:营养型
奶油栓孔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
2022年
对采集自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奶油栓孔菌(Cubamyces lactineus)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研究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驯化。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奶油栓孔菌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牛肉膏,pH5.5~7.5、温度35、40℃较适宜菌丝生长。栽培基质为39%阔叶树木屑、39%棉籽壳、20%麸皮、1%石灰、1%石膏时产量最高(85.35 g)。奶油栓孔菌适宜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栽培,黑暗和持续光照条件下均无子实体形成。
梁云龙林建添郑海富李苗苗黄福常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驯化光照条件
不同添加物基料及覆土材料对印度丽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不同添加物基本培养料(基料)及覆土材料栽培印度丽蘑(Calocybe indica)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及适应性,为印度丽蘑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杏鲍菇菌渣为基料,分别添加15%、30%、45%的米糠、玉米粉和麦麸进行印度丽蘑栽培试验,筛选出最佳添加物比例,并考察不同覆土材料对印度丽蘑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基料中添加15%和30%玉米粉栽培印度丽蘑,其菌丝满袋天数较短,分别为27.305和27.384 d,极显著短于对照(CK)(P<0.01)。添加30%玉米粉栽培印度丽蘑的子实体菌盖直径和菌柄直径分别为12.133 mm和2.717cm,单菇鲜重为77.172 g,生物学效率为40.27%,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添加不同比例米糠、玉米粉和麦麸均能显著提高印度丽蘑子实体的菌柄长度,其中以添加30%米糠处理子实体的菌柄长度最长,为20.167 cm。以牛粪∶壤土=3∶1为覆土材料栽培的印度丽蘑子实体菌柄直径最大,菌柄长度最长,第一、二潮菇产量最高,为2077.733 g;覆土后8.000 d现蕾,菌丝生长期最短,比单纯以壤土为覆土材料效果好。【结论】在杏鲍菇菌渣基料中添加30%玉米粉,且以牛粪∶田土=3∶1为覆土材料最有利于印度丽蘑生长并获得理想的产量。
赵嘉菱张猛韦锦范姚晓华覃培升黄福常黎金锋刘斌
关键词:添加物覆土材料生物学效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