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5
-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
- 2024年
- 激发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为了考察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这一内生动力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以及城乡差异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847名脱贫家庭青少年(平均年龄11.38±2.30岁,女生57%)进行了为期2年共3次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呈上升趋势,而亲社会行为则呈下降趋势。(2)社会流动信念的初始水平能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并负向预测其下降速度,而社会流动信念的上升趋势能显著减缓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3)城乡差异调节了社会流动信念与亲社会行为的纵向发展关系。与城市脱贫家庭青少年相比,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的社会流动信念初始水平越高,其亲社会行为初始水平也越高,下降速度越慢;此外,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社会流动信念的增长速度越快,其亲社会行为的下降速度减缓越明显。结果提示,我国的脱贫政策不仅增强了脱贫家庭青少年对社会流动的主观预期和信心,而且还有效遏制了农村脱贫家庭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降低。
- 赵纤胡义秋黎志华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城乡差异
- 亲社会风险行为及其理论模型与神经机制被引量:4
- 2023年
- 亲社会风险行为(prosocial risky behavior)是指为了他人利益或社会福利做出的冒险行为.因兼具亲社会性和风险性,且经常与消极的风险行为交替发生,亲社会风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被识别,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人类积极健康发展的特点.在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概念的来源、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借鉴了亲社会行为和风险行为的解释路径,从风险偏好和社会偏好整合加工的视角对人类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前因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进而构建了一个新颖的亲社会风险行为理论模型,并系统阐述了其大脑神经基础和时间加工进程特点.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心理结构,优化其研究范式,比较经济与社会决策领域下框架效应的特点及其认知神经机制,并探索不同方面的因素对亲社会风险行为的影响作用.
- 占友龙刘长林肖啸谭千保傅小兰
- 关键词:风险偏好社会偏好神经机制
- 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与德育中的价值干预之异同被引量:6
- 2004年
- 价值问题既是道德教育的范畴,也是心理咨询中敏感的和有争议的话题。一般,我们认为价值是指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体或群体的特征,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价值干预,是指某种文化或某个团体、某一个体,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另一种文化或另一团体和个人,影响甚或完全改变他们(或他、她)的价值体系,
- 高华彭新波
- 关键词:价值干预德育心理咨询道德教育文化团体
- 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一项ERP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脑成像研究发现,风险情境下的道德决策可能与经济决策存在着相似的神经机制.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人们在社会风险情境下完成道德决策时是如何权衡自我与他人的得失,尤其是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当前研究采用两难情境启动范式,通过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技术考察了声誉损失风险下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的影响.被试被要求在高或低的声誉损失风险情境下,选择是否牺牲自我利益去帮助困境中的主人公(朋友、熟人或陌生人),且决策时的帮助选择、决策时间、主观不愉悦感受和脑电数据会被记录,并对EEG(electroencephalograph)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行为结果发现,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朋友的帮助选择要显著高于对熟人的,且对熟人的也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对熟人的帮助决策消耗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不愉快感受,表现出一种有趣的"熟人效应".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同样表明低声誉损失风险下被试对熟人的决策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和N2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LPP(300~450 ms)成分,并相应引发了更大的δ频段(1~4 Hz,200~300 ms)和α频段(8~13 Hz,300~600 ms)能量活动.然而,这些指标上的差异在高声誉损失风险下均显著减弱或消失了.结果表明,指导人际间道德决策的道德原则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利己的利他倾向",人际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会给决策带来情绪和认知的负荷,而声誉关注在抑制自私倾向和消除不确定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 占友龙肖啸谭千保钟毅平
- 关键词:道德决策事件相关电位时频分析
- 声誉关注与社会距离对伤害困境中道德决策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被引量:8
- 2022年
- 在社会交往中,声誉关注是人类合作行为和道德判断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只是单独考察声誉关注或社会距离会如何影响道德决策行为,但两者如何交互影响道德决策尚不清楚,尤其是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如,伤害他人行为)下道德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要求被试在匿名或公开情境下决策是否愿意对不同社会距离他人(朋友、熟人、陌生人)实施疼痛电击以增加自己的金钱收益,同时记录其决策时的行为和神经反应。结果发现,匿名情境下被试对朋友的电击伤害要显著低于对熟人和陌生人的,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己的利他主义”决策倾向;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被试在涉及熟人的两难决策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体验到了更强烈的厌恶情绪,并诱发了更大波幅的与情绪反应有关的P260成分,以及与认知推理有关的晚期正成分(LPP:300~450 ms),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熟人效应”。然而,行为与ERP指标上的这些差异在公开情境下均显著减弱了。这表明个体在禁止性道德范畴领域下的道德决策遵循着一种“利己的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熟人关系的不确定性会在道德决策中诱发强烈的负性情绪和认知负荷,而声誉关注削弱了利己倾向和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厌恶情绪和认知冲突。
- 占友龙肖啸谭千保李琎钟毅平
- 关键词:道德决策社会距离利他主义
- 儿童汉字练习:纸笔手写与键盘拼音输入的效果比较被引量:9
- 2016年
- 在学校情境下,采用纸笔手写和键盘拼音输入练习汉字的实验任务,比较了75名小学六年级儿童在两种练习方式下的汉字学习及复习效果,并进行了保持效果的追踪。结果发现,纸笔手写和键盘拼音输入对儿童的汉字复习具有同等积极作用,在再认选择和回忆书写上效果均相当;对儿童的汉字学习积极作用不一致:在再认选择上两者积极效果相当,但在回忆书写上,手写明显优于拼音输入。另外,经纸笔手写和键盘拼音输入复习和学习的汉字,其记忆保持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致。以上结果说明了对具有书面语言经验的儿童,拼音输入与手写都有助于形成和巩固汉字在心理词典中的义音形联结,但手写动作更有利于汉字从正字法代码向书写动作程序的转换;"提笔忘字"现象可能是正字法遗忘的结果,并非由使用拼音输入法造成。
- 陈京军许磊程晓荣刘华山
- 关键词:拼音输入汉字再认
- 抑郁在高中生死亡态度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7
- 2010年
- 自杀意念是采取自杀行为之前的想法,往往是自杀行为的先兆。据不同的调查,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在15%~28%之间;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包括身体状况、电子(网络)游戏时间、饮酒及药物成瘾、学习成绩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抑郁情绪、绝望感、焦虑感等内部心理因素,结合其他以中学生之外的群体为对象的研究,均能发现自杀意念相关的最主要的内部心理因素是抑郁情绪。
- 陈京军
- 关键词:自杀意念抑郁情绪中介作用高中生自杀行为心理因素
- 中文电子笔记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加工转换假说与策略生成性假说
- 数字时代的学习领域,“烂笔头”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笔记策略的编码功能决定了它的即时学习效果,其编码与存储的共同作用则决定了它的延时学习效果。在中文学习中,使用音码键盘输入的电子笔记在编码和存储两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
- 许磊陈京军刘华山
- 关键词:大学生拼音输入
- 特质焦虑高分大学生的内隐自我积极偏差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索特质焦虑高分大学生的信息加工是否存在内隐自我积极偏差。方法:选取特质焦虑高分组[特质焦虑量表(T-AI)T分>60分且特质抑郁量表(T-DEP)T分<60分]和特质焦虑低分组(T-AI和T-DEP的T分均<60分)大学生各50人,采用阈上启动范式在他人和自我启动下,完成形容词属性归类任务,比较两组被试的反应时。结果:特质焦虑高分组和特质焦虑低分组启动类型和词汇类型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高分组对自我积极偏差内字词的反应时快于该偏差外字词的反应时,低分组对偏差内字词的反应时快于偏差外字词的反应时。结论:特质焦虑高分大学生的信息加工存在内隐自我积极偏差,该偏差可能是焦虑个体信息加工后期对威胁刺激(自我积极偏差外字词)的回避所导致。
- 陈芸张珊明张斌
- 关键词:大学生
- 中文电子笔记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加工转换假说与策略生成性假说
- 数字时代的学习领域,'烂笔头'正在逐渐成为历史。笔记策略的编码功能决定了它的即时学习效果,其编码与存储的共同作用则决定了它的延时学习效果。在中文学习中,使用音码键盘输入的电子笔记在编码和存储两个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
- 许磊; 陈京军; 刘华山;
- 关键词:大学生拼音输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