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作品数:114 被引量:995H指数:17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经济管理
  • 30篇天文地球
  • 26篇农业科学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生物学
  • 4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城市
  • 11篇土壤
  • 9篇生态
  • 9篇生态系统
  • 8篇植被
  • 8篇生态系统服务
  • 7篇青海湖流域
  • 6篇气候
  • 6篇群落
  • 6篇流域
  • 5篇沙地
  • 5篇沙丘
  • 5篇输沙
  • 5篇农村
  • 5篇气候变化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5篇草原
  • 4篇地下水
  • 4篇植物

机构

  • 1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6篇国家基础地理...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山东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山西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山东财经大学
  • 3篇信息技术有限...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6篇何春阳
  • 10篇黄庆旭
  • 9篇刘志锋
  • 5篇李小雁
  • 5篇康慕谊
  • 5篇黄甘霖
  • 4篇曲衍波
  • 4篇高贤明
  • 4篇岳明
  • 4篇王仁卿
  • 4篇姜广辉
  • 4篇金建君
  • 4篇张峰
  • 3篇刘鸿雁
  • 3篇石福臣
  • 2篇刘学敏
  • 2篇吴华武
  • 2篇王佩
  • 2篇王雷
  • 2篇柴永福

传媒

  • 17篇生态学报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自然资源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科学通报
  • 4篇中国沙漠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人民长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地理信息世界
  • 2篇全球化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9篇2023
  • 17篇2022
  • 23篇2021
  • 22篇2020
  • 25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拉萨市城关区建设用地紧邻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致城市发展与自然生境保护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面揭示该地区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对于优化城市景观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定量评价了该地区1968—2019年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锁眼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遥感数据获取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空间叠加和模型模拟量化了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近50年城市扩展过程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从9.78 km^(2)增加到67.67 km^(2),增加了近6倍。城市扩展过程导致自然生境质量加速下降,近50年下降了12.69%。自然生境质量同时受到城市扩展过程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各类自然生境中,林地和湿地的生境质量下降尤为明显,分别下降了96.59%和49.21%。其中,林地主要被城镇建设用地直接占用,湿地则主要受城市扩展过程的间接影响。因此,需要同时关注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的直接占用和间接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城市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聂宇杨彦敏王一航刘志锋何春阳何春阳
关键词:青藏高原旱区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CE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桥梁.以Web of Science平台的3229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了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线分析、突现关键词检测等.结果表明:1)研究经历了萌芽期和发展期,其中萌芽期为1997-2005年,发展期又划分为缓慢发展期(2006-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2013-2019年),主要围绕概念框架、价值评估和制图、景观管理应用等方面开展;2)研究群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部分学者形成学术共同体,研究区主要分布在欧洲;3)价值评估一直是CES研究不变的主题,但在评估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利益相关者偏好和决策导向,与其他服务之间的权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路云静唐海萍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CITESPACE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二阶段城市水体指数(two steps urban water index)结合地形坡度掩膜方法,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调用了5196幅Landsat影像,提取并分析了官厅水库流域1987-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开放水体动态.水体提取总体精度达到93.5%,Kappa系数达到0.871,提取的开放水体可用于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分段线性回归,将1987-2018年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面积划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下降和迅速回升3阶段的变化.相应地,1987-1996、1997-2010和2011-2018年水体面积年均变化量分别为5.50、-7.45和15.19 km^(2).年均降水量的变化是官厅水库流域开放水体面积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元线性回归决定系数为0.29(P<0.01).1997年后,流域水体面积变化受人类用水增加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化背景下区域水资源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焦晨泰宋世雄黄庆旭夏显旺张颖
关键词:水体指数
曲流河扇相模式及应用被引量:4
2022年
分支河流体系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各类冲积体系的分类学研究,并可促进源—汇体系分析的定量化。博茨瓦纳的奥卡万戈(Okavango)曲流河扇是分支河流体系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沉积学、水文学和地貌学特征,主要特点如下:①河道形态属于单线曲流河道向下游分叉型,顺流方向产生弯度不一的分支河道网络,从顶点向下游方向,河道呈放射状,由河谷内的限制性河道变为盆地内的非限制性河道;②顺斜坡向下,河道分叉作用增强,河道的尺度和规模减小,受物源控制,无论是曲流河道还是低弯度河道,皆为砂质载荷,河道宽度、水体深度和沉积物粒度虽有系统变化但不显著,且在极低的坡度控制下,随着流量的减少,河道由曲流河逐渐变为低弯度河,河道形态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流量、沉积物粒级和河岸强度;③根据湿地和河道分布特征,可将扇体划分为补给河谷、近源扇、中部扇和远端扇4个亚环境:补给河谷以单线曲流带和不同规模的迂回坝发育为特征,近源扇主要为泥炭限制的分支河道和河间沼泽沉积,中部扇主要为曲流河和低弯度河沉积,沼泽减少,漫滩增加,远端扇为宽浅型的非限定性河道,以沙岛林地之间的漫滩沉积为主;④沉积物主要为未固结的石英砂,主要来源于卡拉哈里盆地近代风成沉积,砂质纯净,分选和磨圆俱佳,缺乏细粒杂基,粒间细粒组分主要为生物成因的硅藻、植硅石和有机物质,亦见有方解石和二氧化硅胶结物。对现代曲流河扇体系进行调查的重要目的就是研究地下类似沉积体系的分布。通过对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相关“内陆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规律的重新认识,可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模式。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沉积时期,沉积作用受盆地北缘物源控制,来自北部物源的碎屑物质在宽阔的湿地平原上发育了多套分支河流沉�
张金亮
城市绿地格局与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9年
城市绿地为居民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是居民接触自然、放松身心的重要场所.居民能否便捷地使用绿地,与其社会经济特征存在一定关联,该关联性是研究者和城市管理者关注的议题.以往的研究多针对单个城市,分析其绿地格局与居民特征的空间关系.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案例研究进行梳理,通过整合分析,归纳其主要研究结果,并探讨研究区、指标和分析方法的选择对研究结果的可能影响;其次,汇总以往研究所提出的城市绿地格局与居民特征间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整合分析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案例(58.2%)认为绿地格局更有利于优势居民群体,但也有约四分之一的研究(25.4%)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发现弱势居民群体能够更便捷地使用绿地,余下(16.4%)的研究认为绿地格局与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并不存在显著关联.研究者采用的分析单元、指标和分析方法多样,整体而言,没有发现研究方案的选择与研究结论存在明显联系.已有的案例以西方国家的城市为主,其研究地的发展历程和城市特点与我国城市存在很大差异.我国迫切需要依据自身城市的发展特点和时代需要开展本土研究,并分析影响我国城市绿地与居民特征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为建设人居和谐的可持续城市提供科学依据.
曹雅琴陈樟昊黄甘霖陈力原姜亚琼姜亚琼屠星月华野毓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生态环境正义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围封十年草灌景观格局动态被引量:8
2020年
通过样方调查和差分GPS法,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围封10年后灌木和草本盖度、生物量动态以及植被时空分布格局的变化。结果显示:草本盖度和生物量以2010年为拐点先减少后增加,灌木盖度和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样地整体植被生产力显著恢复。2010年以后,样地景观格局发生变化,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表现出破碎化程度和蔓延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认为:(1)2012年之前为干旱期,草本生产力下降,且灌、草之间的竞争关系加剧了这一过程。(2)2012年之后降水增加,草本生产力先于灌木迅速恢复;景观尺度上小叶锦鸡儿灌丛斑块破碎化程度达到最高,是小叶锦鸡儿克隆生长的扩张过程所致。(3)2012年之后为湿润时期,小叶锦鸡儿对草本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和重建。
王凌菲徐霞江红蕾关梦茜田晓宇
关键词:围封降水灌木草本
天文旋回约束下东营凹陷中始新统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成因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发育的大套具有韵律特征的富含碳酸盐物质和有机质的湖相细粒沉积岩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究其成因机制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依据沉积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分含量进行岩相划分。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差异,将目标层段划分为四个单元,采取Multi-Taper Method(MTM)方法对樊页1井(FY1)沙四上(Esu4)到沙三下(Esl3)亚段的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进行分段频谱分析。【结果】通过宏观和微观沉积观察,将东营凹陷地区发育的细粒岩划分为纹层状泥质灰岩、纹层状灰质泥岩、弱纹层状灰质泥岩、透镜状泥质灰岩和块状泥岩五种岩相。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单元均记录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包括125 kyr、38.7 kyr和18.7 kyr的周期。基于火山灰测年数据,我们建立了精度为38.7 kyr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确定东营凹陷沙四上到沙三下细粒岩沉积的总持续时间为5.3 Myr。进一步分析发现,18.7 kyr岁差旋回与碳酸盐岩含量变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地球轨道参数对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利用旋回地层学理论,从天文周期控制沉积作用的角度,揭示了湖泊沉积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地球轨道参数(特别是18.7 kyr岁差旋回和125 kyr偏心率旋回)共同驱动了气候的变化,进而控制了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岁差极大值点或偏心率极小值处,日照量增多,湖盆水体温度升高,有利于方解石结晶和灰岩沉积;而在岁差极小值或偏心率极大值处,日照量减少,湖盆水体温度降低,细粒物质主要来自陆源输入,以泥岩沉积为主。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
栾旭伟孔祥鑫张金亮蒋龙彭艳霞蔡媛
关键词:旋回地层学东营凹陷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土壤水文过程(水分运移和传热)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寒区水文学的前沿问题。然而,冻土的存在使得寒区土壤水文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此外,寒区自然环境恶劣,较难获取长时间序列和高分辨率的野外观测资料。近年来,充分利用已有的观测数据,构建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并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理解寒区土壤水文物理过程,揭示其动力学机制的重要途径。基于寒区土壤水文物理过程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了高分辨率、适用于完全饱和状态下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且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数值求解器和软件包。随后,通过一系列完全饱和状态下的验证算例,如经典的一维传热方程解析解、被广泛应用的二维基准测试算例和室内土柱冻结实验等,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模型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基准算例的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相比,均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较为准确且高效地模拟了寒区土壤在完全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运移和传热过程,尤其能够精细刻画冻土水-冰相态变化等关键过程,有望成为研究寒区土壤水文过程的有力工具。
胡锦华陆峥仝金辉李小雁刘绍民杨晓帆
关键词:地下水模型计算流体力学
中国建成区植被变绿趋势识别及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01−2020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检验与泰尔指数,分析中国老城区(2000年已成为建成区)与扩展区(2000−2016年新增建成区)的植被变绿趋势,以及在不同气候变化区植被变绿趋势的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约20%(17290 km^(2))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其中华东−华中湿暖趋势带的建成区植被变绿面积,占中国建成区植被总变绿面积的46.61%,30个省级行政区10%以上的建成区植被呈显著变绿趋势.2)在老城区与扩展区的植被变绿趋势的对比上,老城区的植被显著变绿,扩展区的植被微弱变绿,老城区的植被变绿面积(13474 km^(2))是扩展区植被变绿面积(3818 km^(2))的3.5倍多.不同气候变化区的植被变绿趋势差异表明,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建成区植被生长的影响,重视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的供水设施建设,保证植被的生长需求.
段晓宇黄庆旭白岩松冯星云周轶晗
关键词:气候变化城市植被
京津冀城市外向度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外向度和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计算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的外向度和发展水平指数以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根据计算得出的耦合协调度指数的高低将13个城市划分为4级.结果发现:京津冀城市外向度和发展水平二者并非同步发展,13个城市外向度均小于发展水平;二者的耦合度基本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水平总体较低,区域差异明显.
王新星徐培玮
关键词:外向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