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

作品数:97 被引量:97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兴林赵东升许超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4篇历史地理
  • 13篇艺术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考古
  • 11篇遗址
  • 7篇考古学
  • 7篇古学
  • 6篇文化
  • 5篇艺术
  • 4篇丝绸之路
  • 4篇文明
  • 4篇考析
  • 4篇博物
  • 3篇盐业
  • 3篇制盐
  • 3篇商周
  • 3篇石器
  • 3篇史前
  • 3篇农田
  • 3篇墓葬
  • 3篇考古发现
  • 3篇海上丝绸之路
  • 3篇汉代

机构

  • 96篇南京大学
  • 4篇宁波市文物考...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江西财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博物...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晋中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美术学院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博物院
  • 1篇开普敦大学
  • 1篇南京市人民政...
  • 1篇吉林省文物考...
  • 1篇常州市考古研...

作者

  • 3篇贺云翱
  • 3篇刘兴林
  • 2篇汤移平
  • 2篇王张华
  • 2篇赵东升
  • 2篇许超
  • 2篇周学鹰
  • 1篇钱彦惠
  • 1篇刘小旦
  • 1篇赵春青
  • 1篇崔剑锋
  • 1篇水涛
  • 1篇周晓陆
  • 1篇田汉民
  • 1篇马晓
  • 1篇张珊
  • 1篇张敏
  • 1篇赵越云
  • 1篇龚世扬
  • 1篇高鹏杰

传媒

  • 17篇大众考古
  • 7篇东南文化
  • 7篇南方文物
  • 6篇农业考古
  • 4篇书画世界
  • 3篇紫禁城
  • 3篇考古
  • 3篇艺术品鉴
  • 3篇长江文化论丛
  • 2篇荣宝斋
  • 2篇美术大观
  • 2篇江汉考古
  • 2篇古建园林技术
  • 2篇古今农业
  • 2篇元史及民族与...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学科技
  • 1篇浙江学刊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年份

  • 7篇2024
  • 16篇2023
  • 18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代陂池水田模型的分布与传播探析
2023年
陂池水田模型主要出土于陕西汉中、川渝、云贵、两广地区的汉墓,各地模型的内部特征存在一定区域差异。本文整理分析目前所见的陂池水田模型的出土地和具体年代,发现其在西南和岭南的分布具有随汉族聚居区点状式分布和沿主要交通道路条状式分布的特点。且地区间模型的传播至少经历了早晚两个阶段,并以川渝地区为中心,串联起整个陂池水田模型的传播脉络。
李春蕾刘兴林
关键词:汉代文化传播
河西魏晋壁画墓“采桑图”考辨被引量:2
2020年
河西地区至迟在汉代就有了蚕桑丝织生产,目前所发现的采桑图主要出土于嘉峪关地区魏晋砖室壁画墓中,是河西地区蚕桑生产的见证。嘉峪关六号墓所见的3幅采桑图与其他同时期墓葬中所见采桑图的表现方法完全不同,根据图画中采摘对象的表现形式和驱鸟元素等分析,六号墓的所谓采桑图应该是柞蚕放养中的移蚕图。根据文献记载,这里也存在柞蚕放养的可能性。
刘兴林
关键词:柞蚕
跨文化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建筑遗产研究
2018年
为促进我国文物鉴定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建立,推动相关专门研究的发展,杨休教授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创办了国内高校第一个“文物鉴定”专业,以致力于相关人才的专门培养。此外,渊源于原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了“南京大学中国文化与文物研究所”。
周学鹰
关键词:建筑遗产跨文化中国文化文物
江苏泗阳西汉泗水王陵墓群考古勘探报告
2021年
江苏泗阳县三庄汉墓群属于西汉时期泗水王国陵区及其墓群。经考古勘探,陵区共有墓墩及其封土遗迹70座,可分为6组墓群,即高庄墓群、王老庄墓群、小赵庄墓群、夫子庙墓群、大青墩墓群、橡树村墓群。它们从早到晚自南而北有序排列,每个墓群中都各有一座封土平面基本为正方形且面积最大的墓葬,结合已经发掘的大青墩汉墓是某位泗水王陵的考古资料,可知各墓群中面积最大者应为王陵,这正与文献所载西汉泗水王国有"五代六王"之说相吻合。同时,勘探资料也可进一步证明大青墩汉墓的主人是第五代泗水戾王刘骏。
贺云翱周桂龙王碧顺
关键词:封土
秦汉时期岭南粮食作物的种植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研究表明,秦汉时期岭南种植的粮食作物,种类比较多,这些作物是岭南稻作、旱作和园圃三种农业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稻、薏苡和根茎类作物以岭南原产为主,粟、黍、麻、豆、小麦、高粱则是外地传入的。虽然外来粮食作物的传播路线和输入时间不一,但是秦汉时期无疑是它们进入岭南的第一个高峰,这与当时北方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密切相关。
龚世扬
关键词:岭南秦汉时期粮食作物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史前盐卤制作工艺的实验考古研究
2024年
大榭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岛,其中年代与钱山漾文化相当的二期遗存是目前国内所知最早的史前海盐业遗存,考古发掘和多学科分析结果揭示当时先民主要采用“刮泥淋卤”工艺来制作海盐。经对大榭岛近现代制卤工艺进行口碑调查,结合出土遗迹、遗物和相关文献记载,分为刮取盐泥、建造泥溜、晾晒盐泥、淋滤卤水和收集卤水等五个步骤,分别对史前制卤工艺开展了实验考古研究,并从淋卤和储卤设施、盐泥、钙质结核以及制卤工具等方面,提出了考古发掘过程中对制卤遗存的辨识标准和方法。虽然本次制卤实验环节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对于产品无法存留的制盐遗址来讲,实验考古无疑是辨识制盐遗存和复原古代制盐工艺的重要手段。
雷少毛欣琳崔剑锋王张华
关键词:制卤工艺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四千年前的制盐手工业:史前海岸带社群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策略
2024年
海岸带社会由于其地理位置,在面对海平面上升时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然而,本文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报道了位于宁波大榭岛的新石器社群,在面对海平面上升时出现的适应性策略:海盐手工业生产。通过对遗址探方地层和周边自然钻孔地层进行有孔虫与碱土金属元素分析、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我们还原了大榭遗址的环境演变过程与史前社群生业模式的互动发展。在约公元前2900年,大榭遗址已转变为淡水环境的滨海平原,先民来此定居,形成以渔猎采集和制作石器为主要生计的岛屿村庄。约公元前2400年,随着相对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古人营建土台,利用大榭遗址位于山麓半封闭的潮滩环境开始了海盐手工业生产。在土台的周边,堆积着大量制盐废弃物与废弃的盐泥,有孔虫组合显示这些盐泥来源于遗址周边潮滩表层,是先民有意刮取以用于制作浓缩卤水的。同时,盐泥中的有孔虫壳体内充填不定型碳酸钙,它们在海水快速蒸发时析出,说明这些盐泥在用于浓缩卤水前经历了太阳曝晒。晒盐泥这个过程使钙质析出,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食盐。良渚文化末期,大榭遗址从多种混合生业模式向专门化海盐制作的经济转型,与邻近大陆大量良渚文化遗址因海岸带水涝灾害而废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大榭遗址的史前海盐手工业展示了海岸带社会可以通过主动利用地理优势与海洋资源,以在面对海平面上升的冲击时保持其社会韧性。
雷少郑童童王张华栗文静梅术文王结华迈克尔·梅多斯
关键词:盐泥海平面上升
波斯釉陶: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被引量:2
2016年
国内波斯釉陶的发现和定名 古代波斯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分布范围也相当广泛,尤其是釉的使用远远早于中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家在东汉至五代的墓葬和遗址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波斯釉陶,类型局限于绿松石色釉陶,发现的地点大多位于南方港口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迄今已在合浦、桂林、容县、福州、扬州、宁波和广州等地发现过这种釉陶。另外,日本、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遗址中也发现过同类釉陶。
程酩茜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陶片绿釉陶壶帖木儿帝国
从图像资料看唐代女装常服的变迁被引量:4
2015年
唐代女装常服经历了由紧窄变宽松的过程。唐初最典型的女装常服承袭了隋代整体偏窄小的特征;开元中期是一个转折点,唐代女装常服开始由紧窄向宽大转变,薛儆墓图像资料正是这种转变开始的标志;齐胸长裙搭配系入长裙之下的衫子,裙带自胸前垂下,帔子披挂在肩臂部为开元后期以来唐代最典型的女装常服穿扮,并一直延续到五代初。
张珊
关键词:唐代
地窨子被引量:2
2018年
地窨子是利用缓坡建造的棚屋,建造技术简单、造价低廉,取材方便、所需人力物力少,适宜寒地、简便高效,是因地制宜、适应自然的创举,更是自然友好型的居住方式。这种体现传统建造智慧的地窨子,目前已濒临绝迹,亟待研究与保护。
马晓马晓
关键词:建筑史考古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