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作品数:3,166 被引量:9,161H指数:36
- 相关作者:李旭东吴邦华苏世标陈嘉斌李来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社会学更多>>
- 一种扩展车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展车架,车架本体中部固定连接主梁,主梁中部两侧均设置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端部固定连接电机基座,电机基座螺栓固定连接主梁,且驱动电机另一端部转动连接一号丝杆,一号丝杆螺纹连接一号螺纹套筒,主梁两端均设置...
- 黄永顺陈嘉斌江嘉欣
- 文献传递
- 广东省职业卫生信访问题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职业卫生信访情况,分析信访矛盾实质,查找原因并总结规律,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下,对2008—2012年的职业卫生信访工作进行专项调查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本省受理职业卫生的信访案件共971宗,涉及1 236人。信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240宗)信访案件宗数比2008年(193宗)增加了24.4%,涉及人数增加了26.1%。职业卫生信访案件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地区;信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信访内容和对象范围扩大;信访人一事多级、多部门、反复信访;以极端方式反映诉求的信访案件不断增多。结论建议重点解决劳动者保障问题;强化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切实做好信访接访工作;加强应对职业卫生信访的能力建设,从而防治职业病,减少职业卫生信访案件,维护社会和谐。
- 温贤忠黄永顺麦海明肖海云
-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病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信访
- 手传振动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分析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1 400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手麻、手痛、振动性白指、感觉异常和关节变形检出率分别为15. 43%、15. 64%、9. 64%、10. 21%和3. 71%;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冷水复温试验、神经-肌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4. 50%、2. 64%、89. 93%、40. 96%。女性白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男性(71. 01%vs11. 57%,P <0. 01);白细胞计数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 <0. 01)。运动器材行业企业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率高于五金制品行业和其他行业(16. 24%vs 8. 05%,16. 24%vs 3. 70%,P <0. 01);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身装配、磨锉和磨光工种人群(61. 74%vs 8. 60%vs 2. 69%,P <0. 01)。疑似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病人检出率为13. 21%(185/1 400),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磨光、直身装配、磨锉工种(23. 13%vs 10. 87%vs 1. 00%,P <0. 01)。未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结论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可导致劳动者出现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损害。应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工种手传振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 刁林方杨爱初李元黄丽蓉肖斌樊春月杨勇文许振国
- 关键词:手传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因素
- ABCB4蛋白介导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胎盘毒作用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的繁殖毒性,探讨镉暴露对胎盘的毒效应。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镉暴露组,每组8只,分别以剂量为0、1、3和9 mg/kg体质量的氯化镉灌胃,采用一代繁殖毒性实验方法连续经口染毒43 d。孕20 d后依次剖杀或自然分娩,记录雌鼠各项繁殖指数;留取胎盘,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法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并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进行蛋白验证及定位检测。结果低镉暴露组雌鼠体质量和各项繁殖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染毒19 d起,中和高镉暴露组雌鼠体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缓慢。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在低和高镉暴露组胎盘共有15个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经免疫印迹法验证,初步确定胎盘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蛋白B亚家族成员4(ABCB4)蛋白在镉暴露组相对表达水平下降(P<0.05),并呈随镉染毒剂量增加而下降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镉暴露导致胎盘滋养层细胞退化,组织充血及糖原细胞减少;胎盘ABCB4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浆。结论 1 mg/kg体质量的低剂量镉暴露未导致大鼠出现明显的繁殖毒性;伴随镉暴露剂量的加大,胎盘作为镉的靶器官呈现相应的毒性改变;ABCB4蛋白可能在介导镉对胎盘的毒作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刘莉莉周珊宇邓莹玉宋向荣赵娜夏丽华
- 关键词:胎盘转运蛋白
-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性体检工作的体会被引量:4
- 2005年
- 陈朝东潘金城黄丽荣
- 关键词:粉尘作业质控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的超声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通用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住我院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肝胆脾B超影像学观察,同时测定其肝功能指标。选择同期来我院上岗前体检者,与观察组病例性别、年龄配对,排除有肝脏疾病史和接触过肝毒性物质者70例(男40例,女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入院时肝胆脾声像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其改变程度与肝功能异常水平基本一致;肝脾大小测量值入院时大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脏肿大者肝功能指标高度升高发生率高于肝脏大小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病情加重,门静脉血流量减低。门静脉血流量出院时大于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治愈出院,肝脾大小测量值大多数恢复正常。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大多伴发严重的肝损害,其肝胆脾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特别是门静脉血流量和肝静脉多普勒频谱形态改变可作为指标之一,为三氯乙烯肝损害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杨丽文梁晓阳黄丽蓉郑倩玲曾向嫩
- 关键词:三氯乙烯肝损害超声检查
- 品管圈在职业病诊断与编码质量管理改进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进职业病诊断与编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跨科室的病案品管圈,选取某院职业病科2022年月5日1日—6月31日的病例132份,分析影响主要诊断选择或编码映射不准确的要因,实施改进措施后,选取职业病科2022年11月1日—12月31日的病例71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6个月的改进,主要诊断Z编码使用率由36.3%降至12.7%,达标率106.3%,改善幅度为65.0%。主要诊断入组率由53.0%上升到86.3%,达标率116.4%,改善幅度为62.8%。结论运用品管圈工具改进了某院诊断与编码的质控管理模式,开展针对性地反馈、督导与培训,建立与指标匹配的奖惩机制,有效地提升入组正确率。在提升病案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应持续推广实施。
- 杨翰坤樊春月曾玉梨王艳艳张莹李其锋
- 关键词:品管圈职业病质量管理
- 科学防治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被引量:1
- 2018年
-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所导致的以手部末梢循环障碍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可导致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常见的手传振动作业主要包括:①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和捣固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和使用脱粒机等。
- 无《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 关键词:手臂振动病神经功能障碍末梢循环障碍手传振动农业机械
- 吸烟量和多巴胺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向心性肥胖的关联及交互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RDl)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量与向心性肥胖的关系,分析DRDl基因型对吸炯量和肥胖的关联是否存在修饰作用。方法以多级随机抽样方法,选择519名现在吸烟男性为调查对象,其中向心性肥胖者240名为病例组,腰围正常者279名为正常对照组,并调查两组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采集静脉血并采用改进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proved multiple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MLD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技术对DRDl上SNP位点rs4867798、rs265981和rs4532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吸烟量和DRDl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主效应及相乘交互作用;基于相加模型进一步采用在线Excel计算相加交互作用指标,分析吸烟量和DRDl基因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职业、文化程度、喝茶、规律运动和体质指数(BMI)在腰围正常组和向心性肥胖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吸烟量〉15支/d者与向心性肥胖呈显著正关联(OR=2.57,95%CI:1.25~5.26),未发现有相乘交互作用。用相加模型分析发现,与每天吸炯量1~15支者且携带3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型相比,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基因型为野生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显著正关联(OR=3.04,95%CI:l.01~9.17;OR=4.48,95%CI:1.27-15.83;OR=3.63,95%CI.1.13-11.74),每天吸烟量大于15支且携带rs4867798突变型者与向心性肥胖最著正关联(OR=2.40,95%C1:1.01~5.66)。根据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指标交互作用指数(S)、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朋,)分析,未发现每Ef吸炯量与DRDl基因3个位点的多态性对向心性肥胖有相加交互效应。结论�
- 赵劭娟吴晓瑛李琴周珊宇刘涛王辉陈维清
- 关键词:吸烟基因多态性向心性肥胖多巴胺受体
- 1,2-二氯乙烷对大鼠血浆中MBP、NSE和S100蛋白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经口染毒对大鼠血浆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和高剂量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剂量0、27和79 mg/kg体质量的1,2-DCE隔日灌胃染毒,共4周。染毒后各组随机抽取8只存活大鼠(雌雄各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MBP、NSE和S100蛋白水平,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尿和血浆中1,2-DCE及其主要代谢产物2-氯乙酸、2-氯乙醛和2-氯乙醇水平;分离大鼠大脑和小脑,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和小脑组织中MBP表达情况。结果染毒期间,高剂量组大鼠染毒第3天出现活动异常,共死亡6只(雌性2只,雄性4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未见活动异常和死亡。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血浆中NSE和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尿中检出1,2-DCE和2-氯乙醇,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高剂量组大鼠尿中2-氯乙酸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大鼠尿中未检出2-氯乙酸;3组大鼠尿中均未检出2-氯乙醛,血浆中均未检出1,2-DCE及其3种代谢产物。大脑、小脑皮质和白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结构性异常,未见明显出血、水肿及坏死。在大鼠大脑侧脑室和小脑第四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低剂量组MBP表达稍增强,高剂量组MB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MBP可能在1,2-DCE的毒性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 伍津宋向荣张爱华陈嘉斌林佐侃戎伟丰邓莹玉李宏玲蔡婷峰高洪彬黄曼琪殷霄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髓鞘碱性蛋白S100脉络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