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放射科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威威刘雳陈巍巍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软骨
  • 4篇肋软骨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三维重建技术
  • 2篇皮瓣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尖
  • 1篇心尖肥厚
  • 1篇心尖肥厚型
  • 1篇心尖肥厚型心...
  • 1篇心室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磁共振
  • 1篇心脏室壁瘤
  • 1篇型心
  • 1篇血管

机构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篇尹刚
  • 1篇赵世华
  • 1篇陈茹
  • 1篇何乐人
  • 1篇王永振
  • 1篇陈威威
  • 1篇严义坪
  • 1篇穆兰花
  • 1篇蒋海越
  • 1篇陆敏杰
  • 1篇张妍
  • 1篇杨凯
  • 1篇陈巍巍
  • 1篇李璐
  • 1篇宋燕燕
  • 1篇陈秀玉
  • 1篇张寒
  • 1篇刘雳

传媒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癌症进展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儿童肋软骨MSCT扫描后三种三维成像技术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64排MSCT的MIP、VIP和VRT3种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儿童肋软骨显示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探讨儿童肋软骨MSCT理想的三维成像方法。方法选取拟接受外耳再造术的患者46例,年龄6—9岁。采用64排MSCT行全胸廓扫描后,应用MIP、VIP和VRT方法进行三维重建,最后由2名诊断医师比较VRT、MIP和VIP的显示状况。结果在显示儿童肋软骨三维影像方面VIP和VRT均优于MIP,VRT和VIP无显著差异。结论VIP和VRT是显示儿童肋软骨三维成像的理想方式,且VIP不受脏器和腹壁的影响,因此可将VIP作为首选,VRT作为补充。
刘雳李博辛刚陈威威曹捷
关键词:儿童肋软骨成像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临床及心脏磁共振(CMR)特征.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经CMR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25例,对其临床基线资料及CMR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仅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左心室近中段未受累)14例,混合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除左心室心尖部受累以外,左心室近中段心肌亦出现增厚)11例.结果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中,20~70岁患者占84%(21/25),男性占68%(17/25).临床表现为胸闷占68%(17/25),胸痛占56%(14/25),心悸占32%(8/25),呼吸困难占16%(4/25),晕厥占12%(3/25).患者均出现心电图ST-T改变,其中80%(20/25)患者出现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的漏诊率分别为16%(4/25)和68%(17/25).CMR显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心尖部室壁变薄、膨出,心尖部运动消失、减弱或出现矛盾运动.76%(19/25)的患者出现瘤壁透壁性强化,其室壁瘤最大横径大于无瘤壁透壁性强化患者[(22.0±10.8)mm比(11.7±4.0)mm,P=0.033].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有一定的临床特征,CMR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估此类疾病.
杨凯赵世华陆敏杰宋燕燕李璐陈秀玉尹刚魏梦蝶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心脏室壁瘤
CT血管造影预估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度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行穿支血管定位及血管蒂长度预估,辅助近端蒂股前外侧(proximally-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pALT)皮瓣设计,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应用pALT皮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16~80岁,平均54.4岁。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5 cm~30 cm×12 cm;缺损部位:下腹部4例、腹股沟3例、大腿2例、臀部3例。术前采用CTA以最大密度投影获得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穿支的定位信息,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术中切取筋膜皮瓣(5例)或肌皮瓣(7例)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7 cm~30 cm×12 cm;大腿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1例)或植皮修复(1例)。应用Bland-Altman分析法检测CTA预估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与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术后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清创后应用植皮修复;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4.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盆腔肿瘤复发死亡,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术前CTA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3~24.7 cm,平均14.7 cm;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5~25.0 cm,平均14.8 cm。Bland-Altman分析示,术前CTA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与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无显著差异,平均差值为0.1(95%一致限:-0.89,0.74),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CTA可准确探查pALT皮瓣穿支血管位置,预估皮瓣血管蒂长度,从而减少术中穿支探查、血管蒂剥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王丹莹刘元波陈威威臧梦青朱珊陈博李杉珊
关键词:CT血管造影缺损修复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肋软骨形态学参数并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该技术在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3年3月1日-2013年8月31日拟接受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的75例先天性小耳畸...
王永振何乐人刘雳陈威威蒋海越尚巧利
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肋软骨形态学参数并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该技术在肋软骨组织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3月-8月拟接受八大处法耳廓再造术的7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49例,女26例;年龄5岁7个月-32岁7个月,平均8岁5个月。体重21-82kg,平均29.5kg。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扫描参数,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双侧第1-12肋,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三维重建肋骨及肋软骨图像;观察VRT图像中肋软骨形态,测量MIP图像中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于术中取肋软骨后即刻测量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及肋软骨全长(L’)。比较CT及实际测量结果,分析结果一致性。结果 VRT图像显示肋骨及肋软骨形态清晰、逼真,立体感强。共测量手术相关的192根肋软骨。肋软骨近肋骨处宽度W为(9.69±1.67)mm,W’为(9.73±1.6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0,P=0.073);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ICC)检验示Cronbach’sα=0.993。肋软骨全长L为(83.03±23.86)mm,L’为(81.83±16.4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7,P=0.173);ICC检验示Cronbach’sα=0.904;线性回归分析示L=1.28×L’-21.93(R2=0.780,F=673.427,P=0.000)。CT测量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根据患者年龄、体重选择合适扫描参数,经测量MIP三维重建图像获得的肋软骨宽度、长度与实际值符合度达95%以上,且图像所示长度与实际值满足线性回归,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肋软骨组织量,配合VRT三维重建技术得到的肋软骨形态学图像,可为整形外科临床应用提供准确参考。
王永振何乐人刘雳陈威威蒋海越尚巧利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三维重建肋软骨小耳畸形
股深动脉穿支供血的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的解剖研究及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为股深动脉穿支供血的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将其做成穿支皮瓣的可能性及大隐静脉属支在该皮瓣的分布规律。方法在4例8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对股薄肌上股深动脉穿支的出现率及其在股薄肌内的走行、血管外径、血管蒂长度以及伴随静脉和神经情况等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股深动脉股薄肌支在股薄肌肌皮瓣中的出现率为100%,其中75%来自于股深动脉,25%来自于旋股内侧动脉。穿支入肌点距股薄肌起点为(13.21±1.03)em,入肌处动脉外径(1.35±0.30)mm,沿途发出2~3只皮支,血管蒂动脉起点外径(2.77±0.54)mm,蒂长为(74.14±9.42)mm。伴随静脉终点外径(2.83±0.63)mm,大隐静脉属支在皮瓣范围内出现率87.5%,除1例无大隐静脉属支分布外,其余7例标本均有1支属支,外径为(2.60±0.64)mm。闭孔神经外径(1.85±0.53)mm。结论①股深动脉穿支在股薄肌中上1/3处出现率高,分布具有规律性,可以作为乳房再造的可靠供区;②皮瓣范围内存在较为恒定的大隐静脉的属支,可以作为皮瓣的第二套静脉系统予以保留以获得更好的静脉回流;③存在将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做成穿支皮瓣的可能,在适合的病例中可以考虑减少肌肉的携带量以减少供区损伤;④股深动脉穿支供血的横半月形股薄肌肌皮瓣经标本手术模拟,证明切实可行;⑤供区关闭后切口瘢痕隐蔽,患者更易于接受;⑥根据胸部乳腺切除后缺损大小设计皮瓣,皮瓣宽度以供区能直接拉拢关闭为准,不仅可用于整个乳房的再造,而且适合于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修复,对于双侧缺损的患者可以提供双侧皮瓣作为供区。
张妍穆兰花张寒陈茹刘温悦严义坪陈巍巍
关键词:乳房再造
肋软骨CT影像真实大小胶片打印技术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索在医用胶片上对肋软骨CT影像显示其真实大小的胶片打印技术。方法:选取31例患者肋软骨CT影像资料,经影像后处理,胶片采用14英寸×17英寸(35 cm×43 cm)规格,计算EBW工作站显示屏主影像显示区和14×17胶片上实际影像显示区之间的比例关系,制成10 cm和5 cm两个长度规格的实物比例尺。打印时将胶片以2×2分格呈4幅图像布局,选取5 cm实物比例尺打印单根肋软骨横轴面或矢状面影像;以1×1分格呈单幅图像布局,选取10 cm实物比例尺打印全部前肋弓(含肋软骨)的三维影像。选取右侧第6肋软骨升部、横部的长度,升部横部连接处宽度、厚度,肋软骨胸骨端、肋软骨肋骨端的厚度等6个指标的胶片测量值和手术中实体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已打印的胶片进行测量,胶片上所示10 cm和5 cm比例尺与直尺的实际尺寸相等;(2)胶片上肋软骨影像的6组测量值和手术中的肋软骨实体测值对比,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DICOM协议下的打印技术可以实现肋软骨CT影像在胶片上的真实大小打印,术者从胶片中所获取的目标组织的形态数据可靠。
曹捷秘子涵李博王永振辛刚毛晓瑛刘雳
关键词:CT影像肋软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