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空天先进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2 被引量:244H指数:8
相关作者:王树彬刘洪新路明昌王志伟程艳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4篇化学工程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合金
  • 24篇复合材料
  • 24篇复合材
  • 11篇纳米
  • 8篇树脂
  • 8篇碳纤维
  • 7篇力学性能
  • 7篇铝合金
  • 7篇金属
  • 7篇力学性
  • 6篇显微组织
  • 6篇非晶
  • 5篇阳极
  • 5篇阳极氧化
  • 5篇阳极氧化膜
  • 5篇氧化膜
  • 5篇陶瓷
  • 5篇金属间化合物
  • 4篇叠层
  • 4篇多孔

机构

  • 82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河北四通新型...
  • 4篇中航工业北京...
  • 2篇国家知识产权...
  • 2篇航天特种材料...
  • 2篇北京星航机电...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星航机电...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北京玻钢院复...
  • 1篇上海航天设备...
  • 1篇首都航天机械...

作者

  • 7篇马朝利
  • 7篇杨继萍
  • 6篇李松梅
  • 6篇刘建华
  • 6篇于美
  • 5篇陈功
  • 3篇朱立群
  • 3篇李卫平
  • 3篇黄鹏程
  • 3篇蒋成保
  • 2篇石峰晖
  • 2篇孙彦波
  • 2篇王树彬
  • 2篇刘鹏瑞
  • 2篇徐聪
  • 2篇张佐光
  • 2篇顾轶卓
  • 2篇王敬民
  • 2篇刘慧丛
  • 2篇叶序彬

传媒

  • 6篇复合材料学报
  • 6篇Transa...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4篇第17届全国...
  • 3篇人工晶体学报
  • 3篇材料工程
  • 2篇物理学报
  • 2篇航空学报
  • 2篇航空制造技术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6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非晶合金制备纳米多孔Ag-Cu超饱和固溶合金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王霄李然张涛
基于微芯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低温纳米精度电子束刻蚀与原位电学输运性质测量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微芯片制备技术制备了带有电极的原位电学薄膜芯片,并结合自制的原位透射电镜样品台,实现了低温下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电子束对InAs纳米线的精细刻蚀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原位电学性能测量.研究发现,随着刻蚀区域截面积的减小,纳米线的电导率也随之减小.当纳米线的截面积从大于10000 nm2刻蚀至约800 nm2时,纳米线电导的减小速率与截面积的减小具有线性关系.同时利用低温聚焦电子束刻蚀,在InAs纳米线上原位制备了一个10 nm的纳米点,并在77与300 K下对该纳米点进行了电学性能测量.通过测量发现在77 K时出现库仑阻塞效应,发生了电子隧穿现象;而300 K时,热扰动提供的能量使这种现象消失.
张超方粮隋兵才徐强王慧
碳纤维上浆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2年
综述了碳纤维上浆剂组成,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性能、与树脂的浸润性能和粘结性能影响。
代志双李敏张佐光石峰晖张宝艳
关键词:碳纤维上浆剂表面性质
碳纳米管/邻苯二甲腈树脂薄膜的复合强化工艺研究
碳纳米管薄膜作为一种二维的碳纳米管宏观体材料,可以有效解决碳纳米管的团聚问题,表现出优异的力学和功能特性,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可纺丝碳纳米管阵列和邻苯二甲腈树脂为原料,首次制备了阵列碳纳米管/邻苯二甲...
王艳洁; 李敏; 李清文; 顾轶卓; 王绍凯; 张佐光;
关键词:碳纳米管薄膜邻苯二甲腈树脂含量
文献传递
稀土元素Gd对Al-Si-Mg铸造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为了系统地研究稀土Gd对铸造Al-Si-Mg(A35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OM,SEM,EPMA,XRD,DSC,TEM及拉伸实验等方法对不同Gd含量A357合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Gd的添加可以细化A357合金的晶粒并减小二次枝晶间距。此外,Gd可以有效地细化合金中的共晶硅,但是对片状共晶硅的形貌影响不大。晶粒和共晶硅的细化及二次枝晶间距的减小使添加Gd后的A357合金的力学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A357-0.5Gd(质量分数/%)合金热处理态抗拉强度为355MPa,相对于未添加Gd元素的A357合金提高了37MPa。当Gd质量分数为1.0%时,尽管组织得到进一步细化,但是大量粗大Al 2Si 2Gd第二相的形成导致了合金力学性能的下降。同时对Gd的细化机制进行探究,结合TEM分析结果可以推断,Gd变质处理后共晶硅上的孪晶密度并不足以引起共晶硅形貌的转变,使得Gd变质效果较弱。而Gd对共晶硅的细化作用可能与Gd增加成分过冷以及形成纳米相阻碍共晶硅生长有关。
刘文祎徐聪刘茂文肖文龙马朝利
关键词: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工艺成型过程压力监测技术被引量:5
2015年
热压罐工艺是航空航天领域生产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最重要的方法,如工艺控制不利可能导致制件存在纤维架桥、屈曲、孔隙、分层、变形等缺陷,从而影响复合材料表面质量、力学性能以及可靠性。热压罐工艺过程压力监测技术,可为模具设计、工艺优化、缺陷形成机制分析提供有利的试验手段,提升复合材料成型制造技术水平。文中系统总结了复合材料热压罐成型工艺过程纤维、树脂、预浸料叠层承压测试方法及其适用性。
李艳霞顾轶卓李敏张佐光
关键词:先进复合材料热压罐工艺
CNT膜/沥青基复合材料的碳化工艺与性能分析
以碳纳米管膜为骨架,中间相沥青做为基体前驱体,采用热压碳化工艺,并分别对热压,预氧化以及碳化过程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成功制备了电导率高达841S/cm的碳纳米管膜增强碳(CNT/C)复合材料。采用热失重分析(TGA)研究...
车辙王绍凯顾轶卓李庆辉张伟李敏
关键词: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膜中间相沥青碳化工艺
文献传递
玻璃纤维与填料对硅橡胶耐烧蚀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对高硅氧玻璃纤维及不同填料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烧蚀性能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硅氧玻璃纤维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耐烧蚀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的线烧蚀率。纤维增强前后硅橡胶遵循不同的烧蚀机理模型,因此填料在有无高硅氧玻璃纤维增强的硅橡胶中对线烧蚀率的重要性顺序不同。
栾贻浩詹茂盛
关键词:玻璃纤维硅橡胶烧蚀机理
全文增补中
冷轧热处理钛-铝箔制备微叠层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板材(英文)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钛箔、铝箔叠加烧结制备出微叠层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板材。对不同烧结条件下获得的板材组织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到达到Al的熔点以上时,高温自蔓延反应(SHS)在Ti箔和Al箔之间发生,生成α-Ti、Ti3Al、TiAl、TiAl2和TiAl3等相;随着烧结时间的延长,α-Ti、TiAl2和TiAl3逐渐消失,最终获得包含Ti3Al和TiAl的叠层结构板材。由于铝的熔化,柯肯达尔效应和反应前、后摩尔体积的变化在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孔洞,随后的热压处理将孔洞消除并获得致密的合金板材。
孙彦波赵业青张迪刘翠云刁浩岩马朝利
关键词:TI-AL冷轧
Sm(Co_(bal)Fe_(0.1)Cu_(0.1)Zr_(0.033))_(6.9)高温永磁合金的矫顽力被引量:1
2012年
对Sm(Co_(bal)Fe_(0.1)Cu_(0.1)Zr_(0.033))_(6.9)合金,经810℃等温时效后以0.5℃/min逐渐冷却,在600℃—400℃温度区间淬火,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的磁滞回线、磁畴和矫顽力温度系数β.发现时效600℃淬火后磁滞回线出现台阶状,说明畴壁中应存在两处钉扎.随淬火温度的降低,合金的室温矫顽力显著增加,磁滞回线的台阶消失.通过磁畴形貌发现时效600℃淬火后的磁畴接近条形畴,1:5相中Cu分布相对均匀,形成的畴壁钉扎较弱,从而使磁滞回线出现台阶,决定矫顽力的畴壁钉扎位于两相界面处;随时效淬火温度的降低,磁畴逐渐细化,畴壁1:5相中的畴壁能降低,形成了较强的内禀钉扎,并决定材料的矫顽力,两相界面处的畴壁钉扎被掩盖.对不同温度淬火合金的高温矫顽力研究表明,最强的畴壁钉扎位于两相界面处时,矫顽力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矫顽力出现温度反常现象;最强的畴壁钉扎位于1:5相中心时,矫顽力随温度升高逐渐衰减.当测试温度达到500℃后不同淬火温度样品的矫顽力几乎相同,此时最强畴壁钉扎均在两相界面处.
王光建蒋成保
关键词:磁滞回线磁畴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