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华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作品数:38 被引量:269H指数:10
相关作者:韩东于慧蒋岩王松萍刘宏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东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五味子
  • 11篇细胞
  • 10篇小鼠
  • 8篇凋亡
  • 6篇多糖
  • 6篇心肌
  • 5篇乙素
  • 5篇肝损伤
  • 4篇蛋白
  • 4篇增殖
  • 4篇细胞凋亡
  • 4篇细胞增殖
  • 4篇抗氧化
  • 3篇心肌成纤维
  • 3篇心肌成纤维细...
  • 3篇信号
  • 3篇信号通路
  • 3篇学习记忆
  • 3篇血管
  • 3篇血症

机构

  • 38篇北华大学
  • 6篇吉林市中心医...
  • 3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长春市中医院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陈建光
  • 6篇李贺
  • 6篇刘佳乐
  • 5篇敬舒
  • 5篇孙红霞
  • 5篇王春梅
  • 2篇崔新颖
  • 2篇孙靖辉
  • 2篇黄晓莉
  • 2篇于春艳
  • 2篇杨世杰
  • 2篇刘聪
  • 2篇庄文越
  • 1篇韩东
  • 1篇安学俊
  • 1篇陈曦
  • 1篇马哲
  • 1篇倪红霞
  • 1篇崔光华
  • 1篇张成义

传媒

  • 12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吉林医学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老年保健...
  • 2篇吉林医药学院...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4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味子根茎叶果木脂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在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的状态下,五味子根、茎、叶及果木脂素对其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根木脂素组、茎木脂素组、叶木脂素组、果木脂素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相应溶液进行灌胃,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各组均皮下注射D-半乳糖300 mg/kg,每日1次,6 w后通过转棒实验、前肢握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价运动耐力。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前肢握力显著减小,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根、茎、果木脂素组小鼠转棒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P<0.01),前肢握力显著增加(P<0.01),根、茎、叶、果木脂素组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叶木脂素组转棒时间、前肢握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给药组间比较,茎及根木脂素组较果及叶木脂素组小鼠转棒时间显著延长,前肢握力显著增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五味子根、茎、叶、果木脂素可增强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运动耐力。
刘佳乐方佳慧陈红旭李贺
关键词:衰老
依那普利拉抑制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En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培养的Wistar大鼠乳鼠CFb为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用药组三个剂量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含量;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p27^(kipl)表达。结果Ena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P<0.01,P<0.05),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1,P<0.05),提高p27^(kipl)表达(P<0.01,p<0.05)。结论Ena抑制CFb增殖与提高p27^(kipl)表达相关。
孙红霞杨世杰
关键词:依那普利拉心肌成纤维细胞
安五脂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安五脂素是华中五味子的木脂素单体化合物成分。目前华中五味子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行业,安五脂素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针对安五脂素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为安五脂素的应用提供参考。1安五脂素结构与理化性质安五脂素是从中药南五味子及肉豆蔻中得到的木脂素类单体。
吴诗卉袁子豪王欣陈红旭张志宏孙靖辉王春梅王维李贺
关键词:抗氧化抗炎抗凋亡
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观察白芷总香豆素联合白芷挥发油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0.1 mL·10g^(-1)),偏头痛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10g^(-1)),白芷香豆素组(100mg·kg^(-1)),白芷挥发油组(100 mg·kg^(-1)),低(25 mg·kg^(-1))、中(50mg·kg^(-1))和高剂量(100mg·kg^(-1))白芷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组(组合物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mg·kg^(-1))诱导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表现,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模型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增加(P<0.05或P<0.01),血清及脑组织中NO水平、血浆中CGRP和ET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总香豆素、白芷挥发油、各剂量组合物组大鼠甩头、前肢挠头和后腿拍脸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和脑组织中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白芷挥发油和中、高剂量组合物组大鼠血浆中CGRP和ET水平降低(P<0.05)。结论:白芷2种活性成分总香豆素和挥发油组合物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功能有关联。
倪红霞王春梅
关键词:白芷挥发油偏头痛硝酸甘油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心肌纤维化是以心脏间质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胶原过度沉积及异常分布为特征的心脏间质重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抗高血压、逆转心室肥厚、心室重构等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明显,但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其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及研究进行综述。
黄晓莉黄阿莉孙红霞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心肌纤维化
复方五味子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五味子、黄芪、刺五加和红景天混合提取物(CSE)对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其体内的血尿素氮(BUN)、血清乳酸(LD)、肝糖原、肌糖原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0mg·kg^(-1) CSE组、100mg·g-1 CSE组和200mg·kg^(-1) CSE组,每组20只。给药30d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剩余10只小鼠游泳90min后处死,取血及组织标本,检测其体内BUN、LD、肝糖原、肌糖原、MDA水平及SOD活性;采用亚油酸-硫氰酸铁法测定CSE体外总氧化抑制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mg·kg^(-1) CSE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和200mg·kg^(-1) CSE组小鼠BUN和LD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糖原和肌糖原水平升高(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100mg·kg^(-1) CSE组比较,200mg·kg^(-1) CSE组小鼠血清BUN和LD水平降低(P<0.01),肝糖原和肌糖元水平升高(P<0.05)。5g·L^(-1) CSE的总氧化抑制率可达76.94%。结论:CSE具有抗疲劳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联。
王维刘聪蒋岩王松萍于慧敬舒庄文越王春梅陈建光李贺
关键词:五味子抗疲劳乳酸ICR
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对大鼠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观察五味子、黄芪混合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mixed Schisandra chinensis and Astragalus membranaceus,SAP)对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大鼠(Wistar)高脂血症模型,记录SAP干预期间大鼠每周体重变化。8周后检测其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肝组织中TG、T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代谢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 α,LXRα)和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TP-binding cassette G1,ABCG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SAP(100 mg/kg)灌胃给药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血清中TC、TG、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TG水平(P<0.05),显著增加血清中HDL-C水平(P<0.05),减轻肝脏组织中的脂质沉积,改善大鼠高脂血症。同时SAP显著提高了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LXRα、ABCA1和ABCG1蛋白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SAP对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肝脏胆固醇代谢有关。
杨波许智莹林程程李贺孙靖辉陈建光王春梅
关键词:五味子多糖高脂血症胆固醇逆转运
毛樱桃总黄酮对小鼠皮肤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PTTTF)对小鼠皮肤增生性瘢痕(HS)形成的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涂膜剂空白基质),低、中和高剂量毛樱桃涂膜剂(PTTP)组(分别给予0.4、 0.8和1.6 mg·L~(-1)PTTP),阳性对照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DXM)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皮肤打孔器,以脊柱为中线在背部两侧制造2个直径为10 mm的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每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0.1 mL涂抹。每天观察各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口愈合率。分别于造模第10、20、30和40天处死每组小鼠4只,取创面全层皮肤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HS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瘢痕组织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 (Cleaved caspase-3)、 B细胞淋巴瘤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造模第40天时,低、中和高剂量PTTP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8.94%、99.14%和9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PTTP组小鼠伤口愈合较快,逐渐恢复到正常皮肤结构,有皮脂腺、毛囊和汗腺等皮肤附属器生成。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PTTP组小鼠皮肤瘢痕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结论论:PTTTF可促进伤口愈合,对小鼠HS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邹天琪柏林张铮旭李贺王春梅孙靖辉陈建光陈曦张成义
关键词:伤口愈合增生性瘢痕细胞凋亡
五味子木脂素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东北地区等省。通过大量研究表明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木脂素和少量的糖类化合物,有抗炎 、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近些年来随着对于五味子研究的深入,发现五味子中的木脂素成分对于炎症反应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五味子木脂素可以通过激活或者抑制不同的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加快炎性细胞凋亡以及激活炎性细胞自噬等方式减轻炎症反应,发挥五味子的抗炎作用。
程子豪赵紫涵许亚威陈曦张成义
关键词:炎症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自噬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1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LDA)在子痫前期(PE)高危孕妇中的预防作用,阐明LDA预防PE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孕16~22周且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75mg·d-1 LDA治疗,睡前服药直至分娩。观察2组患者PE发生率、发病孕周、分娩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结局。根据是否发生PE,将2组患者又分别分为PE (+)组(发生PE)和PE (-)组(未发生PE)。检测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血小板计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胎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酶2(COX-2)、血栓素A2 (TXA2)和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E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分娩孕周延长(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增加(P<0.01),足月产率增加(P<0.01)。分别与对照组PE (+)和PE (-)患者比较,观察组中PE (-)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P<0.01),PE (+)患者PT升高(P<0.01),观察组PE (+)和PE (-)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胎盘组织中IL-6、TNF-α、COX-2,TXA2和P-selectin水平明显降低(P <0.01)。结论:孕16~22周应用LDA可有效预防高危孕妇发生PE,其机制与LDA改善PE高危孕妇的凝血功能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孙红霞蔡娱飞马哲袁捷张立梅杨贺马奎丽沈营营
关键词:阿司匹林子痫前期高危孕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