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植物功能基因组学与发育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8 被引量:313H指数:10
相关作者:胡帅王育常洪平肖文君张骋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拟南芥
  • 13篇基因
  • 11篇植物
  • 8篇胁迫
  • 7篇蛋白
  • 7篇油菜
  • 6篇水稻
  • 6篇突变体
  • 5篇转录
  • 5篇甘蓝
  • 5篇甘蓝型
  • 5篇甘蓝型油菜
  • 4篇诱变
  • 4篇植物激素
  • 4篇逆境
  • 4篇逆境胁迫
  • 4篇转录因子
  • 4篇矮秆
  • 3篇信号
  • 3篇育种

机构

  • 48篇湖南大学
  • 7篇湖南亚华种业...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湖南省作物研...
  • 1篇湖南奇异生物...

作者

  • 12篇刘选明
  • 9篇赵小英
  • 6篇唐冬英
  • 5篇杨远柱
  • 5篇郭新红
  • 5篇肖文君
  • 4篇林建中
  • 4篇胡帅
  • 4篇陆秀涛
  • 4篇张骋
  • 3篇袁聪颖
  • 3篇常洪平
  • 3篇王萍
  • 2篇胡小淳
  • 2篇谢敏敏
  • 2篇贺热情
  • 2篇朱咏华
  • 2篇王育
  • 2篇廖晓英
  • 2篇童春义

传媒

  • 18篇生命科学研究
  • 6篇湖南大学学报...
  • 5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世界农药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生物资源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及调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7
2019年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适当浓度的ROS是植物所必需的,而在逆境胁迫下ROS会大量积累,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植物。为了维持体内ROS的动态平衡,植物进化出了一系列的ROS产生及清除机制。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在逆境下的ROS产生、清除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重点介绍转录及翻译后水平的ROS清除及其调节机制,并对植物ROS代谢及调控机理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展望。
刘聪董腊嫒林建中刘选明
关键词:逆境胁迫植物
植物再生过程中的表观修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当前,植物再生的研究正不断促进农业技术发展以及农作物再生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植物的再生过程本质是细胞的命运转变。表观遗传存在于植物各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伴随着细胞命运的转变,因而植物再生为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提供了很好的模型。在对植物再生过程的研究中,表观修饰的重要性不断被证实,已经成为再生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关注植物再生与表观遗传调控,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植物再生过程中各种表观修饰之间的相互关系。
张腾谢冲何崇圣
关键词:植物再生愈伤组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水稻镉吸收、转运及积累的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镉(cadmium,Cd)是一种非必需的、不可降解的微量元素,具有很强的生物转移毒性。当前Cd污染导致的稻米中Cd元素超标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了解并深入研究水稻Cd吸收、转运和积累的生理过程及相关功能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中Cd的根系吸收、液泡区域隔离、木质部装载、茎节分配、叶片再活化、籽粒积累等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及其所涉及的基因和离子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通过植物修复减少稻田Cd污染和降低水稻籽粒Cd积累的相关途径,并对将来选择和培育低Cd水稻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刘选明肖庆周正琨林建中
关键词:水稻镉(CD)生理过程分子机制
成花素FT的调控运输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开花作为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对植物发育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 FT)蛋白作为拟南芥开花信号核心分子,在开花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拟南芥叶片在感应外界温度光照等因素变化后,通过生理钟(constants,CO)等蛋白及部分Mico-RNA正负协调调控筛管伴胞中的FT基因表达,FT蛋白通过筛管从叶片运输到茎顶端分生组织后,与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 ZIP)蛋白FD结合调控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的花组织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继而诱导开花。对近年来FT基因在叶片中的调控、FT蛋白的运输及其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开花诱导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完善FT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胡帅肖文君张骋王萍常洪平王育袁聪颖陆秀涛万捷郭新红
关键词:拟南芥
植物SMXL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2024年
SMXL(suppressor of MAX21-like)蛋白是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和烟素(karrikin,KAR)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些年,SMXL蛋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极大填补了SL/KAR信号转导通路的空白。SL/KAR以受体(D14/KAI2)依赖的方式诱导SMXL蛋白泛素化修饰和降解,从而传递信号。当前,SMXL蛋白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位点及相关分子机制已得到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SMXL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稳定性调控和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SMXL蛋白的调控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面揭示植物SMXL蛋白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姚瑞枫黄益
关键词:植物激素转录调控
油菜分枝数相关基因定位克隆研究进展
2024年
油菜是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提高其产量对保障粮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单株角果数是直接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分枝作为角果的载体,与产量密切相关。油菜适当的多分枝可增加角果数量,从而提高产量,因此,鉴定调控油菜分枝数的基因、创制油菜多分枝资源对高产育种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多个油菜分枝数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候选基因以及基于基因组编辑手段创制的多分枝种质被报道。本文对这些QTL和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掘新的油菜多分枝基因以及高产油菜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赵小英李诗琴张钲锋张维李鑫李宝
关键词:油菜分枝数分子育种
基于核糖核酸酶活性分析技术的植物药活性成分筛选
核糖核酸酶家族可用作癌症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作用效果的靶向目标.其中,RNaseA参与核糖核酸转录后的剪切、修饰和降解等过程,还在某些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器官发生、宿主的防御机制、控制肿瘤血管生成、杀灭肿瘤细胞及抑制病毒...
童春义周婷周虹延党文雅刘斌刘选明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中药标准化
CONSTANS-LIKE 7基因对拟南芥开花的调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CONSTANS-LIKE 7(COL7)在调控植物开花方面的功能,以定量PCR,GUS染色等方法,研究光及生物钟对COL7表达的影响,以及COL7对拟南芥开花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光及生物钟参与调控COL7的表达;过表达COL7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CONSTANS(CO)以及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进而抑制拟南芥开花;col7突变体不论是在长日照下还是短日照下都没有明显的开花表型,说明COL7在调控拟南芥开化方面可能与其家族基因中的其它成员存在功能冗余.
王宏归黄晨陈鹏姜雅张娅唐冬英赵小英刘选明
关键词:基因表达拟南芥开花
油菜矮秆相关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倒伏问题是制约油菜机械化生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矮秆油菜抗倒伏,有利于提高产量。因此,选育矮秆资源对油菜抗倒和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了多个具有育种价值的油菜矮秆材料,定位克隆了矮秆性状相关基因。本文就油菜矮秆相关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掘新的油菜矮秆基因以及油菜抗倒高产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
王小川李昕阎晋东张慧赵小英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突变体育种
海绵共附生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 LHW2444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青枯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从海绵中分离培养放线菌,筛选具有抗青枯菌活性的菌株,分离鉴定活性代谢产物。方法以来源于南海西沙永兴岛附近海域的海绵Leucetta chagosensis为实验材料,采用3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对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对各菌株的发酵提取物进行抗青枯菌活性筛选,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筛选到的活性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分离培养海绵共附生放线菌16株,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好抗青枯菌活性的菌株Streptomyces olivaceus LHW2444,并从该菌株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2个吡咯类化合物、1个苯并二恶茂类化合物、2个吡喃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吡咯-2-甲酰胺(1)、吡咯-2-甲酸(2)、1,3-苯并二噁茂-2-酮-4-甲酰胺(3)、杀菌素B(4)、杀菌素C(5),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分离得到。首次发现pyrrole-2-carboxylic acid对青枯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MIC值为8μg/mL。结论海绵共附生菌Streptomyces olivaceus LHW2444是潜在的植物青枯病生防菌,pyrrole-2-carboxylic acid是抗青枯菌的活性代谢产物。
孙煜炜蒋林李蕾伍斗生蒋赛罗祥超林厚文朱伟明
关键词:青枯菌放线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