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作品数:86 被引量:503H指数:12
相关作者:王晓樱黄煌陈德高贺荣华顾玲更多>>
相关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济宁医学院基础学院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8篇血管
  • 15篇基因
  • 12篇肿瘤
  • 11篇氨酸
  • 11篇半胱氨酸
  • 9篇平滑肌
  • 9篇内皮
  • 8篇血管内皮
  • 8篇血管平滑肌
  • 8篇同型半胱氨酸
  • 7篇血管平滑肌细...
  • 7篇婴儿
  • 7篇婴儿双歧杆菌
  • 7篇生理学
  • 7篇平滑肌细胞
  • 7篇内皮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血管内皮细胞
  • 6篇谷胱甘肽

机构

  • 86篇四川大学
  • 19篇四川大学华西...
  • 6篇河南省人民医...
  • 4篇泸州医学院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大理学院
  • 1篇赣南医学院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43篇王树人
  • 15篇黄英
  • 12篇易成
  • 7篇王秋林
  • 6篇黄彦生
  • 6篇智艳芳
  • 5篇黄宁
  • 4篇郭志英
  • 4篇杨志梅
  • 4篇王浩毅
  • 4篇彭克军
  • 4篇张敬各
  • 4篇李著华
  • 4篇王丽珍
  • 4篇王玉芳
  • 3篇徐一洲
  • 3篇苏娟
  • 3篇王馨苑
  • 3篇吴彧
  • 3篇陈德高

传媒

  • 18篇四川生理科学...
  • 1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男科学杂...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血红蛋白及其片段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分离人血红蛋白及其片段,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和比较,并对血红蛋白体内抗菌活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利用阳离子交换及分子筛分离人血红蛋白α、β链;溴化氰法裂解α/β链,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纯化其片段;琼脂糖弥散法抑菌实验检测抗菌活性;构建大鼠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模型,设立实验组(血红蛋白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阴道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示:血红蛋白、α/β链及其片段有抑菌作用,但其主要针对的是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而且除α1~32的抑菌作用较弱外,血红蛋白、α/β链及其片段三者抑菌活性比较,其效能基本相似。大鼠体内抗菌实验示:与基质对照组(感染后不治疗)比,血红蛋白组阴道复层扁平上皮表层较平滑,固有层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组织内充血明显减轻。结论人血红蛋白及其片段具有体外抑菌活性,而且血红蛋白在大鼠体内能减轻大肠埃希菌阴道感染炎症程度。
周新娥欧阳运薇潘小玲何跃东李恒邓璐霞石艳娥彭媛媛赵媛黄宁
关键词:人血红蛋白片段抑菌
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及防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对大鼠内毒素血症的治疗和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鲎试剂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于 3个时点动态测定对照组、治疗组和防护组大鼠血浆内毒素 (ET)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浓度并观察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 :①输注ET后对照组大鼠血压进行性下降 (P <0 0 1) ;治疗组大鼠输注HDL后其血压虽也降低但下降程度明显弱于对照组 (P <0 0 1) ;防护组大鼠在输注ET后血压无明显下降 (P >0 0 5 )。治疗组及防护组大鼠存活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 (P <0 0 1)。② 3组大鼠血浆ET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③治疗组及防护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于第 3时点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人血浆HDL能减轻或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压下降并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 ,对内毒素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防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NF释放有关。
黄英顾玲王树人康焰吴淑红
关键词:脂蛋白类HDL内毒素血症内毒素类肿瘤坏死因子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量冠心病患者血浆谷胱甘肽被引量:19
2006年
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标准品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激发(λex)波长为334·4nm,发射(λem)波长为424nm以及5nm的谱带宽度,以pH8·3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缓冲液,用100μL10mmol·L-1邻苯二甲醛(OPA)甲醇溶液对GSH进行衍生化30min后测量荧光值(FU)。以标准品浓度为自变量,FU为应变量,求直线方程,YGSH=6·9+8·6X(r2=0·994),YGSSG=6·2+17·2X(r2=0·999),并制作标准曲线。据此测定三组研究对象血浆GSH及GSSG,并计算GSH/GSSG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发现,从正常对照组到冠心病前期组,再到冠心病组,GSSG逐渐升高,GSH和GSH/GSSG逐渐减少,氧化还原电位逐渐升高,向氧化方向偏移(P均<0·05)。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黄彦生智艳芳孔沈燕王秋林许波实王树人
关键词:荧光分光光度法冠心病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电位
Caspase-14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明确caspase-14在恶性黑素瘤细胞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对肿瘤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运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黑素细胞和恶性黑素瘤细胞内caspase-14的表达。恶性黑素瘤和皮内痣组织中caspase-14表达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果 Caspase-14在恶性黑素瘤细胞和黑素细胞中均有表达。T细胞识别的黑素瘤相关抗原1(MART-1)阳性肿瘤细胞中caspase-14表达高于MART-1阴性细胞。Caspase-14表达水平低的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敏感(P<0.01)。在临床样本中,caspase-14在皮内痣中阳性率为70%,恶性黑素瘤组织中阳性率为9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14在恶性黑素瘤细胞和组织中均有表达。Caspase-14表达水平高的恶性黑素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喜树碱和顺铂,以及放射治疗更加抵抗。
王馨苑张霁承尧杜吉佩陈德高杨志梅王玉芳黄宁
关键词:化学疗法
多途径提供科研培训,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2022年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其成为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必备因素,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堪忧。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探讨了多种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途径,并强调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旨在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陈军利高祥李婧瑜王祎王玉芳黄宁傅湘辉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Hcy与半胱氨酸(Cy)的分子结构极相似,仅在碳链上多一个甲基,血浆中Cy浓度远高于Hcy,大约是Hcy血浆浓度的20-25倍,Hcy何以对血管产生一...
王树人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DNA甲基转移酶DNA甲基化
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临床高Hcy血...
王丽珍张敬各王树人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DNA甲基化
文献传递
厌氧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h后取其上清,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郭志英任启伟巴再华刘晓岚易成王树人
关键词:婴儿双歧杆菌肿瘤基因治疗
氧化应激状态的评价被引量:103
2005年
机体代谢过程中活性氧不断地通过非酶促反应和酶促反应产生,每日约有1%-3%的摄入氧转变为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及其活性衍生物,但在抗氧化酶以及外源性和内源性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下被不断清除,在生理情况下, ROS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 活性氧可维持于有利无害的极低水平.由于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刺激使机体代谢异常而骤然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或机体抗氧化物质不足,使促氧化剂/抗氧化剂间平衡失常,则使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可氧化损伤生物分子,并进一步引起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与很多病理过程相关.
王秋林王浩毅王树人
关键词:应激
轮状病毒腹泻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同样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腹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就轮状病毒的结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轮状病毒腹泻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黄敏黄英
关键词:轮状病毒腹泻被动免疫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