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8 被引量:74H指数:5
- 相关机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作为成炭剂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β-环糊精(β-CD)独特的分子空腔,以β-CD为主体,二茂铁(FE)为客体制备了包合物。将此包合物作为成炭剂与1,3-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RDP)复配应用于环氧树脂(EP)的阻燃。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此复配阻燃剂能够有效提高EP基体达到最大热降解(分解)速率时对应的温度,且呈现出良好的成炭性能。当复配阻燃剂的添加量为20%时,EP的极限氧指数(LOI)提高到35.0%,垂直燃烧测试(UL-94)达到V-0级别;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20%的添加量能使EP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29.9%和29.1%,且总生烟量降低11.5%。因此β-CD包合物和RDP复配能够有效提高EP的阻燃和抑烟性能。
- 蒋宽玉单雪影韩骥宋艳李锦春
- 关键词:Β-环糊精包合物环氧树脂阻燃热稳定性
- 酚醛树脂材料微球发泡
- 2024年
- 采用微球发泡剂,以模压发泡法制备了酚醛树脂(PF)发泡材料,利用密炼机对原料进行混合,利用聚烯烃弹性体(POE)对材料进行增韧,利用石英、云母、高岭土等填料对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了增韧剂POE含量、填料种类和含量对酚醛树脂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E含量与酚醛树脂相同,同时采用DCP对POE进行交联,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3种填料中,高岭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材料的密度。与添加3份石英相比,在PF中添加5份石英更有利于降低发泡材料的密度,提高其力学性能。较优的配方为PF 50份+POE 50份+云母5份/高岭土5份/石英5份+DCP 0.3份+抗氧剂0.1份,发泡工艺为,将酚醛树脂、POE、填料、抗氧剂等密炼4 min后,加入发泡剂、交联剂DCP继续密炼1 min,密炼温度为90℃、平板硫化机发泡温度为180℃、发泡时间为15 min。对应泡沫材料的平均泡孔尺寸为219.7~299.1μm、密度为0.31~0.44 g/cm^(3)、拉伸强度为1.52~2.05 MPa、断裂伸长率为54%~85%、邵氏硬度为84~89。
- 廖华勇陈泓潞张瑞铭高婧郭建华陶国良刘春林
- 关键词:发泡断裂伸长率酚醛树脂
- 支撑层与亚胺化条件对聚酰亚胺纳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2021年
- 支撑层的选择及制备方法改进对均匀分离层的形成及高分离性能纳滤(NF)膜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文中对比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聚丙烯腈(PAN)膜、聚四氟乙烯(PTFE)膜为支撑层制备的纳滤膜,通过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对聚酰亚胺纳滤(PI NF)膜进行结构表征及分离性能测试。筛选出以PTFE为支撑层获得的聚酰亚胺(PI)纳滤膜具有均匀的分离层。以间苯二胺(MPDA)、均苯四甲酰氯(BTAC)分别作为水相及有机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法(IP)结合不同亚胺化方式获得PI分离层,筛选出了以化学亚胺化方式获得的PI NF膜具有较高的水通量。结果表明,采用孔径为0.22μm的PTFE作为支撑体,通过化学亚胺化方式,制备的PI NF膜在400 kPa下,具有36.4 L/(m^(2)·h)的水通量。实验结果将为高分离性能PI NF膜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 邱佩马文中彭辉钟璟钟璟张新妙
- 关键词:聚酰亚胺纳滤膜界面聚合法亚胺化
- 表面能连续可调的反应性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2
- 2022年
-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对聚硅氧烷性能要求的变化,通过改变含环氧基和苯基的硅氧烷单体投料比,以水解缩合的方式制备一系列表面能连续可调的高固含量超支化聚硅氧烷。结合电导率测试、核磁共振氢谱、硅谱、凝胶渗透色谱三联检测仪确定在pH=1的条件下反应4 h可以得到水解程度为96.1%,支化度为51.2%,Mark-Houwink常数α在0.3左右,具有近似球形结构的超支化聚硅氧烷。通过接触角测试计算表面能发现,随苯基硅氧烷摩尔分数的提升,疏水性提高,表面能在36.5~46.7 mJ·m^(-2)连续下降。透光率测试结果表明聚硅氧烷表面能与环氧树脂表面能差越大,透光率越小,当表面能差达到8.2 mJ·m^(-2)时,可见光透过率(700 nm)大幅下降了56.6%,此时树脂间不相容性显著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测试表明硅树脂在固化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从底面到表面逐渐增加,发生了明显的分层。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热氧稳定性也随苯基硅氧烷的摩尔分数提升而增强。
- 李天方建波吴盾任强汪称意李坚
- 关键词:表面能环氧树脂
- 1064 nm光纤激光器直写聚酰亚胺成碳工艺参数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采用波长为1064 nm的光纤激光器对聚酰亚胺(PI)膜进行激光碳化工艺试验,研究了激光线间距与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与脉冲频率、激光功率对激光直写PI膜成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激光直写PI膜的产物为三维多孔碳层结构,其中,C、N、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4.84%、2.02%、13.14%;激光线间距与光斑直径、扫描速度与脉冲频率、激光功率这三组工艺参数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激光直写PI膜的成碳性能;通过研究激光直写PI膜成碳的导电性能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激光线间距为0.001 mm,光斑直径为0.06 mm,扫描速度为150 mm/s,脉冲频率为40 kHz,激光功率为2.2 W;在该工艺参数下,激光直写PI膜的成碳缺陷比例最低,其碳层的方块电阻可低至55Ω/sq。
- 王进周如东张宁成骏峰曹峥王强吴盾刘春林
-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直写聚酰亚胺
- PP加工过程VOCs释放与控制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后处理温度、后处理时间等4个主要因素对聚丙烯(PP)加工过程中去除挥发性有机物(VOCs)效果的影响。各个因素选取4个水平,设计4因素4水平的L 16(4 5)正交试验,试验结果采用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影响PP中苯类VOCs散发的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螺杆转速、后处理时间、加工温度、后处理温度;影响醛酮类VOCs散发的因素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后处理时间、后处理温度、螺杆转速、加工温度。苯类VOCs控制最佳组合:加工温度190℃、螺杆转速250 r/min、后处理温度90℃、后处理时间2 h;醛酮类VOCs控制最佳组合:加工温度190℃、螺杆转速250 r/min、后处理温度110℃、后处理时间4 h。
- 李想吴盾成骏峰曹峥刘春林
- 关键词:聚丙烯挥发性有机物正交试验
- 相容剂对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聚乙醇酸共混物(PP/PGA),研究了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熔融结晶行为、流变行为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的加入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PP-g-MAH对PGA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且先结晶的PGA又可作为PP结晶的异相成核剂。随相容剂用量增大,PGA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完善程度降低,甚至不结晶,PP的结晶温度先降低后升高,且复数黏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 贾天飞杨海存马文中龚方红龚方红刘春林
- 关键词:聚丙烯聚乙醇酸相容剂共混
- 温敏性聚(NIPAM-co-ATU)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对磷酸根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主单体,N-烯丙基硫脲(ATU)作为功能性共聚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温敏性的P(NIPAM-co-ATU)微凝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所制备的微凝胶的组成、形貌、尺寸、亲疏水性能、元素和磷酸根离子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未加入ATU的PNIPAM微凝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为32mg/g(以PO43-计;由于硫脲基团与磷酸根离子的强烈吸附作用,P(NIPAM-co-ATU)微凝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能力可达91mg/g。该种微凝胶材料有望应用到磷酸根离子的吸附、分离与回收领域。
- 陈玉园刘春林张成成骏峰吴盾曹峥
- 关键词:N-异丙基丙烯酰胺磷酸根离子
- 凹凸棒土杂化粒子填充聚乳酸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表面引发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表面接枝链长不同的凹凸棒土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杂化粒子,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接枝PMMA链长对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化粒子在基体中呈纳米级分散,随接枝链长增大,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所增大,起始分解温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体系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先减小后增大。
- 杨海存贾天飞薛胜龚方红陶国良
- 关键词:凹凸棒土聚乳酸力学性能热性能
- 低VOC聚丙烯润滑体系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1
- 2018年
- 分别以乙撑双硬脂酰胺(EBS)、双羟基乙基乙撑双硬脂酰胺(HBS)为润滑剂,聚丙烯(PP)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HBS、PP/EBS聚合物润滑体系,研究了EBS、HBS的用量对复合体系熔体流动速率、复数黏度、拉伸强度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影响。结果表明,EBS、HBS对PP具有良好的润滑作用,其中HBS对PP具有更好的润滑效果,当润滑剂HBS的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增加了404.8%;HBS、EBS对PP中的VOC具有抑制作用,其中HBS的抑制效果比EBS更明显。
- 曹峥曹峥梁红伟夏艳平吴盾刘春林
- 关键词:聚丙烯乙撑双硬脂酰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