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

作品数:18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肠道
  • 8篇缺血
  • 7篇再灌注
  • 7篇灌注
  • 7篇肠道缺血
  • 6篇缺血再灌注
  • 5篇再灌注损伤
  • 5篇缺血再灌注损...
  • 5篇灌注损伤
  • 5篇肠道缺血再灌...
  • 4篇淋巴
  • 4篇肠道缺血再灌...
  • 3篇营养
  • 3篇肠内
  • 3篇肠内营养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血浆游离氨基...
  • 2篇炎性
  • 2篇迁移

机构

  • 18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10篇何桂珍
  • 6篇王玉康
  • 5篇张睿
  • 4篇王洁
  • 2篇陈雪峰
  • 2篇周开国
  • 1篇丁浩
  • 1篇汤晓静
  • 1篇王新颖
  • 1篇吴咏冬
  • 1篇周苏明
  • 1篇张片红
  • 1篇朱赛楠
  • 1篇苏国强
  • 1篇宋洪江
  • 1篇张博淼
  • 1篇许元宝
  • 1篇崔红元
  • 1篇康军仁
  • 1篇赵彬

传媒

  • 5篇中华临床营养...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2012年北...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Toll样受体4和高迁移族蛋白-1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研究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远隔组织Toll样受体4(TLR4)与内源性配体高迁移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及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的干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 体重(281.50±22.68)g,胃造口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加ω-3 PUFA组(ω-3 PUFA组)。根据肠道缺血/再灌注时是否进行肠淋巴引流,每组又分为亚组:引流组和不引流组(共6组,n=8)。所有大鼠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后复灌120 min;3个引流亚组在缺血/再灌注同时行淋巴引流术180 min。结果 ω-3 PUFA引流组与肠内营养引流组淋巴液中白细胞介素-6均较正常饮食引流组低[ω-3 PUFA引流组、肠内营养引流组、正常饮食引流组:(85.35±23.93)、(97.58±40.34)、(154.57±69.30)ng/L,P=0.021];ω-3 PUFA引流组血清HMGB1显著低于其他5组[ω-3 PUFA不引流组、肠内营养不引流组、正常饮食不引流组、ω-3 PUFA引流组、肠内营养引流组、正常饮食引流组:(2.95±1.17)、(3.86±0.99)、(4.45±1.73)、(1.71±1.41)、(2.11±0.56)、(3.13±0.79)μg/L, P=0.000],ω-3 PUFA不引流组与肠内营养不引流组HMGB1均低于正常饮食不引流组(P均<0.05)。ω-3 PUFA组的血清内毒素显著低于正常饮食不引流组和肠内营养不引流组 [ω-3 PUFA不引流组、ω-3 PUFA引流组、肠内营养不引流组、正常饮食不引流组 :(0.020±0.004)、 (0.018±0.006)、(0.028±0.006)、(0.028±0.005)EU/ml, P=0.014],ω-3 PUFA引流组和ω-3 PUFA不引流组肿瘤坏死因子-α显著低于肠内营养不引流组、正常饮食不引流和正常饮食引流组[ ω-3 PUFA引流组、ω-3 PUFA不引流组、肠内营养不引流组、正常饮食不引流组、正常饮食引流组:(12.03±6.57)、(14.32±6.11)、(23.27±15.60)、(27.42±10.37)、(26.87±5.30)ng/L,P=0.013]。 �
何桂珍周开国陈雪峰王玉康王洁
关键词:肠道缺血再灌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TOLL样受体4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和淋巴液成分的变化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和肠淋巴液中的成分变化。方法SPF级SD健康雄性大鼠,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肠道缺血再灌注+肠淋巴液引流(I/R+D)组和普通引流(N+D)组(n=12)。I/R+D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复灌120rain,同时引流肠系膜淋巴液180min;N+D组开腹后只引流淋巴液180min。收集下腔静脉血和肠系膜淋巴液,进行检测。结果I/R+D组大鼠血清和淋巴液中的内毒素、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均显著高于N+D组[血清I/R+D:(0.0253±0.0047)EU/ml、(233.7810±28.4538)ng/L、(9.5730±1.5919)ug/L,N+D:(0.0201±0.0074)EU/ml、(164.0112±49.3026)ng/L、(6.9112±0.6719)ug/L;淋巴液I/R+D:(0.0293±0.0364)EU/ml、(87.4787±11.5677)ng/L、(2.4016±0.7695)ug/L,N+D:(0.0079±0.0375)EU/ml、(49.7081±6.7188)ps/ml、(1.2539±0.5348)ug/L;P〈0.05];I/R+D组大鼠血清中的脂蛋白TC、TG、HDL—C显著高于N+D组[血清I/R+D:(2.2467±0.2830)、(2.2233±0.4696)、(0.8017±0.7627)mmol/L;N+D:(1.7050±0.1950)、(1.6500±0.4307)、(0.6750±0.0659)mmol/L;P〈0.05];I/R+D组大鼠血清和淋巴液中Toll样受体4(TLR4)、内源性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也均显著高于N+D组[血清I/R+D:0.5269±0.3621、4.0395±0.5010,N+D:(0.2028±0.0951)、(2.5702±0.1937)ng/ml;淋巴液L/R+D:0.4403±0.0606、6.2603±0.5314,N+D:(0.2887±0.0539)、(5.2388±0.4829)ug/L;P〈0.05]。结论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和淋巴液中内毒素、MCP-1、MIP-2、TLR4、HMGB1的增加可能通过“肠-淋巴”途径到达远隔组织从而引起损伤和炎症反应。
张睿何桂珍周开国
关键词:肠道缺血TOLL样受体4趋化因子
一例围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药学服务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的实践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围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针对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途径选择、肠外营养液安全性、合理性、用药监护等方面予以关注,结合国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指南对医生营养支持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和医生进行沟通及适当干预。结果在临床药师与临床医生的相互合作下,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围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提高了临床营养支持药物的合理使用。
曲若宁赵彬梅丹陈伟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围术期
肠道损伤时淋巴液和血清中HMGB1及炎性介质的测定
目的:测定肠道损伤时淋巴液和血清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应用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进行淋巴管插管,引流淋巴液。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只进行淋巴管插管),肠道缺血再灌注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后行淋巴管插管)。无菌条件下...
陈雪峰何桂珍董良广舒红
文献传递
高龄重症急性胆囊炎术后综合营养治疗一例
2009年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1 d,伴烦躁、发热,恶心、呕吐,触诊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考虑急性腹膜炎可能,于2009年3月6日急诊入院.
许元宝王秀荣陈伟康军仁
关键词:肠外营养鼻胃肠管肠内营养
肠淋巴途径与细菌移位被引量:1
2011年
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肠道通透性增高,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可引起细菌及内毒素透过肠黏膜发生移位,导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MODS甚至死亡。因此,阻断肠淋巴途径能够减轻由细菌移位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伤。本文对肠淋巴途径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张睿何桂珍
关键词:肠道细菌移位肠道通透性淋巴途径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肠屏障功能
同型半胱氨酸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IBD患者结肠黏膜及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加,可能在IBD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1].Hcy水平增加可诱发、加重IBD患者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肠黏膜的炎症反应[2-3].
刘晓昌梅俏黄健丁浩许建明何桂珍王佳佳
关键词:肠黏膜通透性溃疡性结肠炎同型半胱氨酸肠道炎症性疾病微血管内皮细胞慢性非特异性
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 调查不同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9月在国内34家医院进行研究;按以下标准纳入6 638例住院患者:(1)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2 487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1 358例),神经系统良性疾病(1 043例),骨性良性疾病(451例),呼吸系统良性疾病(395例),心血管系统良性疾病(227例),甲状腺乳腺良性疾病(17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49例)等进行调查;(2)住院时间7.30 d;(3)年龄≥18岁.于入院和出院24h内记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人体体格测量,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和主观全面营养评定(SGA)工具评估营养状况;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纳入住院患者6 638例,男性3 861例,女性2 777例,男女比例为1.4∶1.0;中位年龄为60岁;中位身高为1.66 m;中位体重为62 kg;中位体重指数(BMI)为22.9 kg/m^2.与入院时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出院时的体重、BMI、握力、上臂围和小腿围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t=20.15.259.67,P值均<0.01);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体重和小腿围显著下降(沪35.27、60.40,P<0.01);骨性良性疾病患者的体重显著下降(t=2.12,P=0.033);甲状腺乳腺疾病患者的体重、握力和上臂围均显著下降(t=2.79.~ 10.18,P值均<0.01);恶性肿瘤患者出院时营养风险(NRS-2002)发生率显著升高(x^2=21.275,P=0.000);恶性肿瘤和骨性疾病患者,出院时中度以上营养不良(SGA)发生率显著升高(x^2=62.318,P=0.000;x^2=11.312,P<0.01);其他类型疾病患者出入院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除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外,其他病患接受营养支持的比例不超过50%,并且肠外营养的应用比例较高.结论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问题尤为突出,其
崔红元朱明炜韦军民陈伟杨鑫朱赛楠张片红熊剑郑培奋宋洪江梁晓宇张丽许武英王鸿波苏国强冯丽君陈婷吴咏冬李卉孙建琴石燕童本德周苏明王新颖黄乙欢张博淼徐键张红雨常桂林贾震易陈胜芳胡景张晓伟王慧李占东高艳艳桂冰
关键词:营养调查营养风险筛查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黏膜损伤和血浆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空白组、假手术组和肠道缺血再灌注(I/R)组。测定所有大鼠空肠和回肠黏膜的厚度和绒毛高度,进行下腔静脉取血,血浆沉淀蛋白质后测定游离氨基酸水平。结果I/R组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空、回肠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明显下降[空肠黏膜厚度:(401.50±117.79)、(529.22±54.73)、(499.54±64.48)μm,F=31.869,P=0.000;空肠绒毛高度:(271.37±84.29)、(365.26±46.98)、(349.67±56.11)μm,F=30.472,P=0.000;回肠黏膜厚度:(254.20±43.56)、(324.70±30.56)、(298.26±58.46)μm,F=30.442,P=0.000;回肠绒毛高度:(169.37±37.25)、(221.62±37.26)、(193.25±38.39)μm,F=24.145,P=0.000],假手术组和I/R组的血浆总游离氨基酸(F=5.075,P=0.016)、8种必需氨基酸(F=11.216,P=0.000)、谷氨酰胺(F=4.326,P=0.027)和支链氨基酸(BCAA)(F=10.662,P=0.001)较空白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R组的必需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芳香族氨基酸在3组中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8,P=0.570)。假手术组和I/R组的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显著低于空白组[(2.4±0.6)、(1.9±0.4)、(3.1±0.7),F=5.215,P=0.014],I/R组低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I/R组磷酸乙醇胺(F=5.897,P=0.009)、牛磺酸(F=10.702,P=0.001)、瓜氨酸(F=6.360,P=0.007)、胱氨酸(F=15.344,P=0.000)和磷酸丝氨酸(F=4.878,P=0.018)水平较空白组均有所降低,且I/R组的牛磺酸和胱氨酸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减少(P均〈0.05)。I/R组血浆鸟氨酸(F=4.961,P=0.017)、精氨酸(F=13.940,P=0.000)浓度低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王玉康何桂珍张睿
关键词:肠道缺血再灌注血浆游离氨基酸肠黏膜损伤
肠道免疫机制对肠内营养改善患者结局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胃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保护屏障,能够帮助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侵袭和攻击,其保护胼障分别为: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免疫屏障的重要性及其免疫机制在肠内营养改善患者结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肠道免疫机制对肠内营养改善患并结局的影响作一综述。
张睿何桂珍
关键词:肠内营养固有免疫获得性免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