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林产化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4 被引量:540 H指数:12 相关作者: 肖新光 王书龙 乔利红 黄雪花 唐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 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高铁酸钾氧化饮用水中亚硒酸根Se(Ⅳ)的反应动力学与机制 硒是人类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其营养学剂量与潜在毒性浓度相差范围很窄,且具有较高的迁移性,积累后的毒性对生态有危害,因为受到广泛关注。天然水体中,硒主要以亚硒酸钠和硒酸钠的形式存在。高铁酸盐(Fe(Ⅵ))是一种高效... 闫敬超 刘敏 刘绍刚 施钦关键词:饮用水 高铁酸盐 亚硒酸钠 反应动力学 八面体纳米钼酸镉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及其粒度效应 被引量:5 2013年 室温条件下,通过简便的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合成了形貌规则、尺寸分布均匀的八面体纳米钼酸镉(CdMoO4).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根据热力学势函数法原理设计了热化学循环,建立了八面体纳米CdMoO4与块体CdMoO4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关系,并结合微量热技术获得了298.15K下所合成的八面体纳米CdMoO4的标准摩尔生产焓. 王腾辉 王路得 郭云霄 李艳芬 范高超 黄在银关键词:标准摩尔生成焓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合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2017年 以硫酸亚铁铵、草酸为主要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合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工艺,用XRD、FT-IR、S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化学式为K[Fe(C_2O_4)_3]·3H_2O,形貌为微米块状颗粒。优化工艺条件:草酸亚铁制备中草酸用量为28.00 m L、反应时间为18.00 min;氧化配位反应中草酸钾用量为17.00 m L、H_2O_2用量为6.00 m L,清除H_2O_2时间为5.00 min;酸溶配位中草酸用量为11.00 m L,在该条件下重复实验,产品均为翠绿色晶体,产率均在89.89%~90.57%之间。 马少妹 袁爱群 白丽娟 韦冬萍 黄增尉 周泽广 尹显洪 钟莲云关键词:硫酸亚铁铵 响应面法 3株红树林土壤来源菲降解菌的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5 2019年 根据液体发酵浑浊程度判断,共分离出能利用菲作为碳源生长的菌种共9株,其中3株具有较强生长活性和降解活力,通过菌体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分别为Micromonospora palomenae NEAU-CX1T(相似性为99.64%)、Rhodococcus ruber DSM 43338T(相似性为100%)和Novosphingobium mathurense SM117T(相似性为99.24%)。研究结果表明,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海水培养基中, 30℃,180 r/min培养条件下,UMBR 0019,UMBR 0020和UMBR 0197对菲的降解效率分别为48.80%、75%和63.54%,而通过菌株协同作用后能显著提高菲的降解效率,达到99.07%。红树林蕴含丰富的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资源,能够为海洋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提供重要途径。 吴霜 刘聪 杨立芳 龙寒 禤金彩 姜明国关键词:红树林 菌种鉴定 降解特性 松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2015年 以松香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N-三甲基-N-松香基氯化铵,TAAC)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得到TAAC改性沸石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表征.考察了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粒径、改性剂投加量、温度、pH值等,结果表明这一改性能显著地提高沸石对刚果红的吸附量;在pH值4.0—10.0范围内,CR的吸附量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反应温度从20℃上升至40℃,TAAC改性沸石对CR的吸附容量有所下降.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其最大吸附容量为78mg·g-1(pH6.0,T=20℃).热力学分析表明,TAAC改性沸石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是自发和放热的过程,是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过程,其吸附机制主要为静电吸引、氢键和芳香基的疏水作用.TAAC改性沸石吸附刚果红后可通过NaOH再生,且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到0.1mol·L^(-1),其解吸率明显增大. 赵芳 马亚红 李振林 董慧峪 杜寒春 刘绍刚 刁开盛 雷福厚 谭学才关键词:改性沸石 刚果红 N,N,O,O-四齿配体-钯(Ⅱ)配合物的生成反应热动力学及在Suzuki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6 2013年 合成了新型双齿配体5-羟基-1-(6-氯吡啶-2-基)-1H-吡唑-3-羧酸甲酯及其钯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通过微热量计测定计算了配合物形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该配合物极易形成,在空气和溶液中稳定,可以用作Suzuki反应的催化剂.使用1%(摩尔分数)的催化剂,以2倍量的氢氧化钾为碱,乙醇-水为溶剂,在120℃微波加热2 min,使具有不同电子和空间效应的溴代芳烃和苯硼酸或对甲氧基苯硼酸反应,偶联产物的分离产率可以达到80.7%~95.9%.氯代芳烃也以合适的产率得到偶联产物. 申利群 黄素玉 雷福厚 黄在银关键词:热动力学 SUZUKI反应 超声功率对石灰乳活性影响研究 2020年 为获得高活性度的石灰乳,在石灰乳化过程引入超声作用,分别采用沉降实验、粒度分析和表观形态观察、中和反应活性实验对超声作用后石灰乳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机械搅拌和不同超声功率作用下石灰乳的分散稳定性、中和反应活性及粒度分布情况,以考察超声作用对石灰乳化过程和石灰乳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机械搅拌相比,在一定功率范围内,超声作用可降低石灰乳的沉降速率,提高其分散稳定性;减小石灰乳体系中未溶解Ca(OH)2乳颗粒的粒径,并缩小其粒径的分布范围,抑制石灰乳结块的产生;超声作用还增加了Ca(OH)2颗粒的比表面积和溶解速度,进而提高石灰乳的中和反应活性。 陆海勤 骆文静 杨华 宫晓丽 李冬梅 郭丽云 李文关键词:超声功率 石灰乳 活性度 稳定性 粒度分布 松香基三烯丙酯交联聚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对水中Pb(Ⅱ)、Cd(Ⅱ)和Cu(Ⅱ)的吸附性能与机制 被引量:6 2022年 以自制的松香基三烯丙酯(triallyl maleopimarate,TAMP)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松香基三烯丙酯交联聚合树脂(triallyl maleopimarate-acrylic copolymer,TAMPA),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N_(2)吸附脱附曲线和热重(TG)分析等方法对其物理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采用批量吸附实验探讨了TAMPA投加量、溶液pH、温度、接触时间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TAMP树脂对Pb(Ⅱ)、Cd(Ⅱ)和Cu(Ⅱ)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2.0~5.0,TAMPA树脂对Pb(Ⅱ)、Cu(Ⅱ)和Cd(Ⅱ)吸附量呈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pH=5.0为最大值.随着离子溶液的增加对TAMP树脂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抑制作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TAMPA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其能自发对相关金属离子进行吸附.以EDTA为洗脱剂,重复再生3次后TAMPA仍有可观的吸附性能.结合XPS和量子化学计算模拟结果,提出了TAMPA对Pb(Ⅱ)、Cd(Ⅱ)和Cu(Ⅱ)的吸附作用机制,主要为重金属离子与材料基体中的C=O氧配位螯合作用. 张丹丹 刘绍刚 刘绍刚 董慧峪 王荣臻 刘雪虎 刘敏 刁开盛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提高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热聚合了一种纳米氧化铜掺杂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计时电流法(CA)对这种印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此印迹传感器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铁氰化钾为分子探针的间接检测中,铁氰化钾的峰电流值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2×10^-7-1.5×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84),检出限(S/N=3)为8.2×10^-9mol/L。将此印迹传感器用于实际应用,回收率在96.5%-103.0%之间。 余会成 黄学艺 韦贻春 雷福厚 谭学才 吴海鹰关键词:纳米氧化铜 苯巴比妥 分子印迹聚合物 漆酚酯键合硅胶色谱柱的色谱性能及应用研究 2022年 本文以自制漆酚酯键合SiO色谱柱(USP柱)作为研究对象,以烷基苯、酚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及其异构体为测试物质,并用C柱作为对照柱,对其色谱性能和保留机理进行探究。测试结果表明USP柱表现出典型的反相色谱性能,其保留机制除疏水作用外,还具有氢键作用和π-π作用。在疏水作用、氢键作用和π-π作用的协同作用下,USP柱对上述测试物质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离性能。重复进样10次,各烷基苯分析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10~0.20%和0.21~1.36%,表明USP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将USP柱应用于喜树果粗提物的分离,对喜树碱进行方法学考察,在0.5~80 mg·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间具有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81%。 曾磊 郑琛 姚兴东 史伯安 雷福厚关键词:色谱性能 喜树碱